分類
影評

彌勒熊:我的第一部女性電影 珍康萍的《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文本:
電影從悠揚的弦樂開始漸強,第一顆鏡頭就是女主角艾達穿過自己手指頭所看到的畫面,她自述著自己的故事,從六歲後她就再也沒有發出聲音(雖然隨後女兒口中有另一個版本,但我相信這其實暗示著某種來自外在力量或家族內的醜聞,而且是一個暴力或是性方面的暴力),接著情節來到她將要遠嫁給在紐西蘭的史都華,而她早有一個女兒,故事卻未直接說明前一段婚姻何來(呼應著我先前對她未能再發言的懷疑)。

她不覺得自己很靜,因為她會彈鋼琴,一彈奏起來就是與嬌弱外表不大符合的激昂樂音,接著她們搭船來到陌生的土地,下船時是一群男人架著她跟女兒,宛如人船匍匐前進航向未知的命運,小女兒吐了,一群水手直接在沙灘上撒尿,孤獨的她們被置留在沙灘上,女兒將頭枕在母親膝上,一種女性相依為命的景像。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第53屆金馬獎入圍片:【八月】(2016)與金馬提名的問題

做為本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來說,《八月》有一些獲獎上的問題,因為它有六項提名(影片、新導演、新演員、原著劇本、攝影、音效),但最終結果卻只有新演員與最佳劇情片兩項掄元,評審這樣的分配是相當奇怪的,而且也難以支撐大家的質疑,尤其導演張大磊是首次執導,雖然監製:萬瑪才旦,不是影展的生面孔,他自己的兩部作品:《靜靜的嘛呢石》、《塔洛》都曾經得到中國金雞獎與威尼斯影展、金馬獎的入圍與獎勵,但這也不足以代表《八月》就有資格得到青睞。

分類
台灣史

彌勒熊摘要: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導論~P.66

分類
TAIWAN

彌勒熊:【議《風中家族》Where the Wind Settles裡的後殖民思想】


《風中家族》(以下簡稱《風》)是2015年由中國與台灣合資拍攝的電影,導演是王童,在官方的宣傳資料中描述了本片主要的內容(筆者改寫):

“國共內戰(1949)那一年,小范、順子護著受傷的連長盛鵬四處逃竄,在小村莊發現躲在甕裡的小娃兒:小奉先。他們一起逃亡,竟從淮北逃到上海直到台灣。搭船前往台灣途中,盛鵬意外救了邱香並展開了兩人的緣分…。小奉先擁有盛鵬、順子、小范三個爸爸,他們在台北違章建築找到落腳處,順子邂逅麵攤女兒阿玉成為一家人。這一群沒有血緣卻因戰亂命運相連的家人,經歷戰火、遷徙、落腳台灣,但經過幾十年,盛鵬仍念念不忘家鄉的妻兒,牽絆像繩子繫在他的心上,一輩子也不曾遺忘。”

分類
TAIWAN

彌勒熊摘要:許雪姬【戰後初期臺灣人對未來前途的看法與具體行動】

前言部份:
許老師提到歷來戰後初期到228前臺灣人態度共有:臺灣獨立事件、半山主張回歸祖國、林獻堂聯省自治、臺共共合流四種單獨討論,但沒有將各項因素匯聚,她將利用日記、回憶錄、口述、檔案,並參考過去學者著作,分析臺灣的主張與行動。

分類
TAIWAN

【彌勒熊】20190818之後的台灣、香港、中國

20190818香港170萬人維園(維多利亞公園)集會,沒鎮壓能和平落幕,只是中國權宜之計,況且主張五大訴求的香港人,非常自制配合主辦單位的呼籲,讓中國也找不到下手的原因、理由。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Avengers:Endgame】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

千呼萬喚【復4】終於現身,然後中國同步上映的後果,果然毫無意外的同步盜版,接著就是影史破紀錄全球開花一片紅….,看完我就一直想寫,但究竟怎麼切入比較好呢?不是漫威迷的人,基本上是一路走來跟著電影版成長,所以儘管片子節奏明顯可以快些,平行剪接可以誇張些,耐住性子撐過半場,開始進入打鬥精彩的部份,到最後還是把熊大叔的眼淚擠出不少,那個英雄的轉身告別,還是拿捏的很好,賺人熱淚啊!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請不要再欺負台語了!再聊《我們與惡的距離》

原文出處:https://www.dopost.com/articles-5/20190414-1(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我們與惡的距離》很近

先前介紹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的播出讓人驚豔,果然上映後,大家追劇追的很開心,引起非常多的熱議,有關社會集體意識,網路霸凌,職場壓力,假新聞亂象,媒體本質,總總討論不一而足……,面向極多,尤其居然能在美國權威影視資料庫IMDB裡(https://www.imdb.com/title/tt10073114/)擁有很高的評價。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是實驗?還是試煉?《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原文出處:https://www.dopost.com/articles-5/20190405-1(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千呼萬喚始出來,去年在金馬獎語驚四座的導演:傅榆,新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終於要隆重上映了!這個橫掃台北電影節與金馬獎的電影,究竟裡面討論了什麼呢?

相對於片名的複數:「我們」,與片名類似的《我在台灣,我正青春》是電影主角:蔡博藝(她是中國第一屆留學台灣學生),在台灣讀書見聞的著作,這本書也在中國出版,但,蔡博藝真正廣為人知的事件,是2014年,她主動參選就讀的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的選舉。

究竟為何蔡博藝不能選淡大學生會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