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2007年3月2日上映:【門徒】電影預告欣賞

預告欣賞:

 

爾冬陞、陳可辛兩大名導破天荒首度合作!
劉德華、吳彥祖、古天樂、袁詠儀、張靜初五大巨星攜手演出!
2007強檔華語鉅片【門徒】電影預告首度曝光!
帶你體驗毒品世界的一切真相!


近日毒品亂象頻傳,日前警方才查獲一起在上億豪宅內種植大麻的案件,之後又傳出多位藝人捲入吸食與購買大麻的風波,已引起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再度掀起毒品的熱門討論話題。而由兩大名導爾冬陞、陳可辛聯手製作的2007年華語鉅片【門徒】,電影內容更是真實披露毒品的一切、讓影迷一窺毒品世界中不欲人知的真相,相信又將再度引起一陣熱烈的毒品討論熱潮,在影壇投下一顆震撼彈!

根據世界衛生組資料指出,全球有兩億的吸毒者,而我們身邊每30人就有1人吸毒,現實生活中大麻的氾濫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即使大麻歸屬於軟性毒品之一,但最危險的是一經接觸,10人之中就會有1人走向極端,最後投入毒品的世界;然而在所有的毒品中,列為一級毒品的海洛英最足以摧毀希望和生命!電影【門徒】便是一部講述海洛英對全世界造成莫大傷害的電影。

即使之前已有許多關於毒品交易的電影,但導演爾冬陞相信對許多觀眾來說,毒品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世界,他不惜耗費三年的時間籌備,大量接觸曾經淪落毒海的人士,向目前仍活耀於毒品市場的毒販取經,甚至深入金三角地區作調查研究,只為了完整呈現海洛英的製毒過程,將所有毒品的真實面貌呈現給世人!而極具真實性及震撼力的【門徒】的電影預告片在全球首度曝光,不僅鉅細靡遺地將毒品製作流程中每個環節清楚的拍攝出來、更將毒販運送交易毒品的過程真實完整呈現,甚至連從一株罌粟花到成品海洛英磚的毒品,生鴉片收購價只要3200台幣,到最後製成純海洛英的零售價竟高達340萬台幣的驚人獲利都完全表露無遺!當畫面中當針管插入人體的那一剎那,血液再到流入針管,讓人看了更加怵目驚心。

【門徒】由香港金獎導演爾冬陞執導、甫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陳可辛擔任監製工作,同時也是兩大名導破天荒首度攜手合作!並且網羅三王二后:劉德華、吳彥祖、古天樂、袁詠儀、張靜初等五大巨星聯合攜手演出。電影內容所涉及的毒品題材皆是經過長時間收集資料所得,而劉德華在片中飾演心思慎密的大毒梟昆哥,由於身體微恙而萌生引退之意,因此培養由吳彥祖飾演的接班人阿力接替其位,並且向阿力娓娓道出毒品經營的秘密。

只是阿力越接近毒品世界的真相,越感到迷失,甚至開始分辨不出真實世界的真與假…。劉德華此次在【門徒】裡飾反派角色,他表示只利用販毒莊家「昆哥」這個人物,真實呈現毒害的真相,華仔說 : 「【門徒】對我來說是一套很獨特的電影,它就像是一本書,寫下了對於毒品的見解及狀況,透過這本書,你可以重新對毒品定位,看看我們會否還要讓這種東西繼續存在…」華仔也認為演得越真實,觀眾的感受將越深刻。

此外電影發行公司將會把部份有關毒品術語,做成小冊子供民眾取閱,讓大眾對毒品的真相有更深入的認識。民眾也可先上【門徒】的官方網站(http://www.protegethemovie.com/),搶先一步了解電影【門徒】及毒品世界,並可於其中找到更多資料。

【門徒】預定於明年3月2日在台盛大上映,相信必定將再次掀起華語影壇的強力震撼,請所有影迷們拭目以待!

劇照欣賞:

甲上娛樂官方網站:http://www.applause.com.tw
【門徒】官方網站:http://www.protegethemovie.com

分類
影評

“ FUCK ”字眼新解釋-《魔鬼交鋒 .45》2006.12.15

每年都會有一兩次讓我跌破眼鏡的觀影經驗,今年第一部要算《奪命鎗火》,第二部應該就是本片《魔鬼交鋒 .45》了。這兩片還有個共同特色,就是從頭“ F ”字到尾,不過,它的意義卻是天差地別。朋友特別介紹說本片是黑色幽默佳作,而坐在我左後方的一對男女也的確滿場笑的很開心。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它背後主題的嚴肅性,讓我為女主角-凱特(蜜拉喬娃維琪)的處境,感到一陣難過而掉淚,片尾她達到目的之後的模樣,更是給我一種為她心疼的痛感。


今年金馬影展最讓我觸目心驚的場面是-大師:
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所親自導與演的《適合分手的天氣Climates》,裡面一場他強暴女性友人的全部過程。而本片從心生妒意的大艾爾(安格斯麥克菲恩),質問凱特開始,一直到要侵占、痛毆凱特以證明自己的所有權,整個經過長達20分鐘,導演蓋瑞藍濃Gary Lennon拍的寫實到令人無法呼吸與逼視,這個段落讓整部電影的控訴力道完全不輸給前作,其震撼力甚至猶有過之,並使得他的用心呼之欲出而立體,由此開始,讓我不得不轉換我的態度,來看待這部從頭 “ F ” 到尾的作品。

蜜拉喬娃維琪讓我為之震撼的演技也從此爆發出來,接下來她頂著左眼浮腫、下唇裂開、眼神驚懼的一張臉開始演戲,她胡言亂語並害怕男友的再報復而對著社工人員為他維護辯解,而男方這邊一面說著對她的愛意與佔有,一面囂張的威脅同一位社工。社工麗絲(艾莎泰勒)介入並進入凱特家中,也了解到原來凱特一直生活在暴力陰影之中。凱特終於打開她的心胸並尋求麗絲的幫助,接下來更讓人心驚的是原來麗絲本身跟凱特完全一樣處境的告白與被丈夫毆打之後所拍的照片特寫。

我的心整個揪成了一團…。

大艾爾24小時之後被釋放出來,躡手躡腳偷爬回家裡,凱特正在清理收拾現場,本來要隨麗絲與愛慕她的同性戀友人薇克(莎拉史春琪)離開,卻沒想到被大艾爾逮個正著。凱特被艾爾緊抓著被迫向麗絲與薇克說自己不想走了,她那種來自心理底層無能為力而絕望的冷感更是令我幾乎為之吶喊。再來又是艾爾熊背的特寫,與他要求凱特一邊叫喊他名字-艾爾(聽起來更像唉叫的~~L~~L~~哎呀哎呀的聲音,這真的很諷刺),凱特冷冷的眼神與更像強暴的一場做愛戲。

第三幕戲凱特採取以肉體為武器的手段,收集有利於自己報仇的人、事、物(也是我標題“ FUCK ”字眼新解釋的意涵),這當然不足為取。不過卻似乎是在那樣的世界裡理由正當的生存法則。而且,以女性角度“ 幹 ”遍所有男女,我想這正是導演耍的噱頭與所謂的黑色幽默之處吧!最後,劇情一轉又變成是兇手猜猜猜的遊戲。片尾凱特人已經在海邊(其實也是電影第一個鏡頭及故事的開始處),既是描述大艾爾卑鄙的一生,也是凱特新生命的開端。

英文片名《.45》正是男女主角都喜歡的東西-槍,一種標示男性性徵最明顯的物品,恰恰呼應了其隱藏的暴力情結與導演欲強力批判的黑暗面。這是導演蓋瑞藍濃Gary Lennon初次執導(亦為編劇)的作品,雖然名不經傳(IMDB只有他過去兩三次為他人編劇的履歷),但是其作品的粗糙品質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的原創與立場。

推薦給大家這部不容忽視的作品。

分類
MOVIE

12月29日上映-【漫舞精靈-歐荷伊】預告、簡介、劇照欣賞:

 預告欣賞:


即將上映的【漫舞精靈-歐荷伊】,描寫美麗的歐荷伊公主從小被禁止跳舞,卻不知城堡之中深藏著有關於此的天大秘密;隨著父親突如其來的招親宴舞,與母親的離奇死去,歐荷伊與弟弟索拉爾如何追尋自己愛情與夢想…。導演尼爾斯塔維涅(Nils Tavernier) 從小就對舞蹈十分著迷,年幼時常在祖父母的家中,眺望隔壁歌劇院的芭蕾舞者們,雖然過去作品都以紀錄片為主,但尼爾一直都很想完成拍攝劇情長片的計畫,【漫舞精靈-歐荷伊】將他的美感經驗毫無遺漏的表現出來。


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真正的舞者。飾演女主角的是年僅15歲的瑪歌夏特列(Margaux Châtelier),現在還是巴黎歌劇院舞蹈學校的學生。導演在第一次見到她後,就認定瑪歌是演出歐荷伊的不二人選,因為她不像大部分的女孩,跳起舞來帶有挑逗性,反而有一抹清新的氣質。首度參與電影演出的她,表示導演與編舞者都賦予她很大的發揮空間,尤其是在舞蹈方面,唯一讓她感受到壓迫的是那三場舞會必須穿的厚重禮服。

瑪歌在電影中有許多精采的獨舞片段,她認為自己和角色最接近的地方,就是對跳舞的熱情。而19歲便當上了首席舞者的尼可拉赫喜(Nicolas Le Riche),飾演畫家一角,他不僅在片中愛上喜歡跳舞的公主,現實生活中也和同樣是巴黎歌劇院的舞者結婚。

片中的舞蹈與音樂都經過精心編排,3段異國風味的舞蹈橋段令人印象深刻。導演完美的融合了神話元素與舞蹈表演,【漫舞精靈-歐荷伊】唯美浪漫,在歲末年終溫暖都市人的童話想像,看一場電影,同時享受古典與現代的舞蹈饗宴。

劇照欣賞:



【漫舞精靈-歐荷伊】中文官方網站: http://www.zeusfilm.com/aurore

分類
MOVIE

《他和她的情人》贈票活動得獎名單公布:2006.12.15

預售票網址: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06/11/Lhomme/

嗨!大家好…本次《他和她的情人》贈票活動已於12月14日24:00結束(以回文留言時間為準)。


得獎名單公布如下:
01.  wenming。
02.  小慈。
03.  大寶。
04.  牛貝貝。
05.  大胖熊。
06.  JO。
07.  Gin。
08.  chu519。
09.  木子。
10.  奧莉薇。
11.   debralin1。
12.  電通野人。

請務必將本頁列印出來,並攜帶個人有照片之證件以資憑證(請勿代領)。
12月18日星期一於長春戲院售票口前,晚上18:00到20:00找我取票。
謝謝大家熱情參與,恭喜以上得獎人。^^

分類
影評

英雄出少年-《龍騎士 Eragon》2006.12.14

觀賞《龍騎士》這部電影不只一次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大魔域The NeverEnding Story》,絕對在我腦海裡佔有它一定的地位與空間。雖然我當時已經16、7歲了,不過,那螢幕上奔放馳騁的想像力,令人嚮往的無邊世界,還是讓我著迷了一陣子,也開啟了我對這類童話、神話故事電影的喜愛。


後來,我還把大魔域一、二、三集都看了呢?呵呵!新一代觀眾則有福氣的看了《魔戒》、《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以資填補想像力的縫隙。現在,
《龍騎士》原著者以青少年寫青少年的純種冒險英雄故事,則對新一代青少年有如大魔域於吾等啟發之態勢。

想想看!如果你是戲裡15歲的少年主角,被付與解救眾人的重責,還有一隻獨一無二屬於你的龍,任你差遣、騎乘,那真不是只有“屌”跟“過癮”可以比擬了吧!單單最後一場邪巫師(羅勃卡萊爾)大戰龍騎士艾瑞岡(艾德史彼勒)在空中大飆速度的戲,就值得你買票到大戲院觀賞了。^ ^

這裡我真的不得不提羅勃卡萊爾飾演的邪巫師,是我近年來看到最令人心寒髮指的反派角色了!他的造型隨著劇情演變逐漸越來越醜惡,到最後真的覺得他已經接近失心瘋了吧!

而且,其實如果不說大家也許會認不出來這個曾經在《猜火車》裡嗑藥的瘋子,《神父》裡色誘神職人員的同志,《一路到底:脫線舞男》中不得志的藍領階級,變成宛如地獄使者現身了。

有人說英國是國際優秀演員的最大出口國,還真一點不假呢?

整個故事平鋪直敘沒有讓人特別感到意外之處,不過,有一群優秀演員在加持這部電影,如:精神導師布朗姆(傑若米艾朗)點到為止出眾的表現,都讓初次擔綱的龍騎士艾瑞岡(艾德史彼勒)吃了一顆定心丸,並有發揮的空間與互動。

還有很強的CG技術,完全為龍呈現出幾近完美的演出。又再一次讓我想起大魔域中一天到晚笑呵呵的那隻白龍。

飛翔真的是人類最大的夢想呢?

如果你喜歡奇幻冒險的青少年電影,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在這部電影裡得到很大滿足的。^ ^

分類
影評

編織你的人生-《刺繡佳人》2006.11.29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是充滿了女性自覺與自信之美。

一次歡愉的意外讓小女孩不得不面對自己成為母親的事實,她被迫長大了,一開始的驚惶,莫所適從,只能在夢裡稍稍得到媽媽的愛撫、安慰;現實中呢?那個一樣不知如何是好的年輕播種者,根本也不懂、也不會、也不能讓女孩得到任何慰藉。

女孩決定自己勇敢的面對一切…。


一切都從編織開始,我從來不知道欣賞一位專心於刺繡的人是個多美好的經驗。她專注而心無旁鶩,一針一針彷彿像是她與那塊紗的對話,又像是在訴說著她的心情,僅需一段粉筆劃上兩條弧線,刺繡藝術家就能奉上最美好的作品,當完成時,她拿起來細細端看,剎那間時空凝結,像是她手上有了一塊雲彩、一片星空,每個顏色的精靈、暗黑中的小星星就這麼樣的閃爍著神奇的光芒,舞動著她們的翅膀在飛翔,一閃一閃的,美到讓人無法言語而迷醉了呢?

媽媽終究還是身為女人的敏感與慈愛,沒有真正的責罵也心疼自己孩子的受傷害,看到孩子勇敢面對一切,同為女人、母親的雙重感概也只有祝福與默默的支持。而女孩也似乎再也沒有出現先前在母親懷裡的夢了…。

女孩工作地點的刺繡坊老闆娘嚴厲外表下一顆脆弱的內在,最終爆發了。卻也同時牽動了女孩對於更近一步成為母親身份的一番省思!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良師益友難尋,就算兩人外在有著相同欲望投射的對象又有何妨?只由一個人實際的發生,似乎也沒有所謂的不圓滿。交配、高潮、身體的愉悅,再也沒有什麼比女人自己開口說出我想要、我要來得重要吧!

劇末兩人共同作品的完成,既像是完成式、又像是未來進行式。對於生命、對於未來、對於自己、對於情慾,女孩再也不迷惘、疑惑了,儘管過程迂迴,像是製作作品中不小心拉扯出的破洞,刺繡坊老闆娘也說:「還有的救!還有的救!」。我也面帶微笑的開始相信刺繡台上的人生觀了!

這編織的人生,一針一線,真是再美好不過而又恰當十分的比擬了。推薦你這部美不勝收的美麗作品-《刺繡佳人》。

分類
影評

代貼: 肯․洛區 (Ken Loach) 《電視全覽》(Télérama) 第 2953 期專訪(下)中譯作者:周星星

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6824892


1995
《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 ── 一九三六年一位年輕的英國男人介進西班牙站在反法西斯這一方,他卻發現到縱使戰役艱辛,但反法西斯這一方還是分裂成共和左派以及史達林教條主義的共產黨。被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 的著作 Homage to Catalonia 啟發,《以祖國之名》甚至引用 Homage to Catalonia 的部分對話,同時這部片也是在《吹動大麥的風》之前在法國最賣座的洛區影片。



《電視全覽》:一九六○年代的時候,您曾經為 BBC 拍出大量的影片;是否是在這時期形成了您的風格?

洛區:
我實在算是很幸運的人,因為在這個時候,BBC 是唯一的那個地方我們製作了一些最刺激的影片(以上在原雜誌第 12 頁,自『我們』兩字開始在原雜誌第 13 頁)。我剛起步的時候拍了一個警匪的電視影集,在那個年代這電視影集算是很進步的東西,因為條子們還不算是可愛的父親形象,反而是備受折磨的、一般人似的以及符合現實(直逼真正的警察的人格)。後來,我認識了一群編劇,他們正嘗試為電視影片做出革命性的改變。他們曾經擬出一份宣言,說明他們想要從(法國)新浪潮得到一些啟發,為「戲劇性的東西」吹吹自由的風,把電影跟攝影融合起來,把劇情片跟紀錄片結合起來,把配樂跟旁白混在一起……五年或六年間,我們形成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小組,而且也也許有些自傲:我們的想法,是採用新的形式「打破模版」,例如我們採用十六釐米的底片、機型更輕的攝影機……

《電視全覽》:您曾經是那少數幾位先鋒,不在電視台的攝影棚裡面拍片,反而出去在自然布景拍片……

洛區:
對,在當時這算是一個小小的革命。我們有點像是偷偷摸摸地這樣做,同時也推動電視台長官的手去接受。後來這就變成我們的正字標記:跑到路上去拍劇情片,目的是要接觸一般平凡的人。當時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影片能夠像是新聞節目的延伸。我的攝影師克里斯․孟吉斯 (Chris Menges)(譯註:現已是頂尖攝影指導)曾經為一個很棒的報導節目《行動中的世界》(World in Action) 工作,他的拍攝方式是非常粗野以及非常介入的。戰時他曾跑去越南、跑去柬埔寨,他的經驗深深地影響到我。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再找回紀錄片的真實本質,回到基本原則,不要拐彎抹角地說故事,不要輕易地沈浸在情感之中。

《電視全覽》:您也曾經對新浪潮以外的影片感興趣?

洛區:
是的,我對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很感興趣,像羅塞里尼 (Rossellini) 跟狄西嘉 (De Sica)。我喜歡約翰․卡薩維茲 (John Cassavetes),喜歡六○年代的捷克電影,米洛許․福曼 (Miloš Forman) 的《金髮女郎之戀》(Lásky jedné plavovlásky),吉利曼佐 (Jiří Menzel)……從《鷹與男孩》(Kes) 開始他們全部都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力。我欣賞他們人道的目光跟他們處理光線的簡潔原則。他們導引我開往一方向(而且之後我也很少偏離這方向),影響我選擇正確的鏡頭能夠在一可觀的距離內拍出人物跟人們的行動,目的在避免介入過深,並更多是觀察者的角色。以「民主的」方式對一個空間打光,無法再對主角以及其他配角作出區分。藉由這些原則,我們的電影開始走向成熟。

《電視全覽》:在您的電影作品裡面,您很規律地觸及一些人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有可能經歷社會的改變。您自己認為也活過這一段(社會的改變)關鍵時刻嗎?

洛區:
似乎是有點,在一九六○年代的時候。一九六四年的時候,我自己本身對工黨領袖哈洛․威爾森 (Harold Wilson) 的選舉介入很深,我常參加一些政治集會,當時我認為那非常地刺激、非常地有振奮力,因為在那個時刻左派已有很長的時間沒有執政,因此當時的我認為工黨仍然有能力去改變一些事情。但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很後面,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五年的礦工罷工(以上在原雜誌第 13 頁,自『罷工』兩字開始在原雜誌第 14 頁),當瑪格莉特․柴契爾 (Margaret Thatcher)(譯註:當時的英國總理)仍執政時。在那場戰役中,有一股力量、一股衝勁真是優,但罷工者卻在罷工第一天起就感覺到被孤立。工會跟工黨都轉身背對他們,但罷工者並未就此垂下臂膀。完全相反。我一直被這些在那個時刻下的罷工者的作為所折服,他們的口才、他們的激情以及他們用他們日常生活的語言闡釋艱難且偉大的理念通通折服了我,我們還真罕見到這樣的政治的一面。大家只是重複地說輿論對他們不再感興趣,但真正無疾而終的是那些在電視上出現的政客他們的沈悶的言說跟他們的爛舌頭。

《電視全覽》:您常常在您的影片裡面安插政治討論會的場景,甚至在《吹動大麥的風》裡面也有……

洛區:
對我而言,這些時刻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以這種深入肺腑的方式表達這種介入,能夠製造很戲劇性的場景。此外,我們拍那些戲就像是真正舉辦了政治集會:一位男演員主導整個討論,然後整個討論會變得愈來愈有火焰。我是經由莎士比亞的舞台劇塑造而成的,因此很熟悉他那種把歷史衝突轉換成戲劇張力的功力以及政治上的問題。當人們經歷一件重大事件,例如礦工的罷工、愛爾蘭的獨立戰爭或西班牙內戰……,我們就又再找回這種戲劇強度。因為深深受到折磨,所以當他們隱約看到有機會能夠將限制線再往前推,他們會進一步嘗試開創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只消幾個禮拜,那些從未接受過政治的訓練的民眾會因為這一場鬥爭而驚醒起來,他們會發現到一些新的理念並且會學著執握火把捍衛它們。在我拍過的這些政治抗爭,主角們會找到一些新的觀點、角度;但是在一些我導的其它的片,例如《雨石》(Raining Stone)、《我的名字是喬》或《甜蜜十六歲》,角色們主要是被困在陷阱裡面,他們終究將只能看到這個陷阱而已。

《電視全覽》:《家庭生活》這部片它在七○年代初讓法國觀眾認識到您,在片子裡面,女主角過著迷失的生活,但是社會工作部門還是照顧到了她。自那之後,我們似乎有個感覺,就是所有的主角生活愈來愈慘、直往下掉。

洛區:的確是,當《家庭生活》那個女孩子孤獨時、迷失時,我們把她從地鐵的椅子上救回來,她就有了依靠跟大家的支持。到了今天,不會再有人會注意到有這樣的一個女孩子。在大城市裡面,那種集體責任的共識似乎已經完全消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設立的社工部門多多少少保障了一種社會協調性,但是瑪格莉特․柴契爾削弱社工部門,東尼․布萊爾 (Tony Blair) 再給它削弱一次。大眾運輸、醫療服務、郵政,所有這些我們繳稅換來的公共服務曾經讓我們感覺像是集體的一份子。這種共同體的意義已經被打碎了,把我們變得更加粗暴,讓人與人更加疑懼。


2000《麵包和玫瑰》(Bread and Roses) ──洛杉磯一群打掃辦公室的男女工人他們的政治覺醒。他們成立了工會,並舉辦了第一次的罷工。洛

分類
影評

代貼: 肯․洛區 (Ken Loach) 《電視全覽》(Télérama) 第 2953 期專訪(上)中譯作者:周星星

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jostar2/article/6824892

這是好朋友-周星星個人努力翻譯出的《吹動大麥的風》導演肯․洛區專訪,相當有價值,趕快轉載過來,以饗大家。大家看了如果喜歡,也請到他的部落格給他一點鼓勵喔!讓他有動力再翻譯出更棒的東西給大伙兒欣賞。

《電視全覽》(Télérama) 2953 期(2006 8 19-25 日)的封面是肯․洛區 (Ken Loach)。自今日起,周星星我將每天一點一點地把《電視全覽》針對肯․洛區的長篇訪問翻譯成中文;訪問是由洛宏․黎谷雷 (Laurent Rigoulet) 完成。全台灣僅見之肯․洛區專訪就在這兒。


當初我一點都不想花力氣作免費的翻譯;但《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上映在即,我想這一篇針對肯․洛區的長篇訪問勢必有它的重要性,值得台灣人閱讀。於是,在掰不出其它網誌的情況下開始把它翻譯成中文。雖然仍然沒有稿費,但可換來一位女孩子的約會,還是值得的。用稿子交換約會,這像不像小說情節?

訪問:和 2006 年金棕櫚獎《吹動大麥的風》得主對談

五月的時候,他在七十歲之齡以已經構思三十年的影片《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擒拿金棕櫚獎。一九七四年,當他連續以《鷹與男孩》(Kes) 跟《家庭生活》(Family Life) 廣受注意後,肯․洛區有意執導一部關於愛爾蘭獨立戰爭的劇情長片。劇本已經寫好、完稿,但沒有人要投資;肯․洛區只好在一九七五年拍一部電視影片《充滿希望的年代》(Days of Hope) 講二十世紀初的愛爾蘭工人起義。三十年過去了,這位導演始終沒有卸下武裝,他觀點下的二○年代初的愛爾蘭戰爭以及意識形態的衝突已在英國掀起波濤。他一線數下來的影片一向引起爭議,不管是西班牙內戰(《以祖國之名》)或英國公共服務的解體(《鐵路悲歌》)。讓我們和這位從柴契爾年代到今天布萊爾年代在所有政治運動的前線活躍著的大聲公碰碰面……(以上在原雜誌第 11 頁)


2006
:《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導演(在拍片現場)呈現一九二○年代愛爾蘭陷入內戰的時刻。如此骨肉相殘的鬥爭同時也是兩位兄弟 Damien Teddy 的相殘,命運迫使兩人互相對抗。此政治故事同時抨擊英軍殘酷的作為,演變成一悲劇性的故事。

《電視全覽》:坎城影展過後,您曾經說過希望《吹動大麥的風》這部片能帶動討論英國的「帝國主義的過去」。後來成真了嗎?

洛區:有些討論很有趣,特別是在愛爾蘭,有些人特別想再認識這一段他們的歷史,這一段政治目標的本質,以及整整一代他們切身的犧牲。在英國,辯論的控制權是由一些右派報紙的專欄作家掌握著。當這部片擒拿金棕櫚獎,他們的攻擊性立即演變成歇斯底里。大家把我比成是蕾妮˙雷芬史塔 (Leni Riefenstahl)(譯註:希特勒最偏愛的導演),大家把《吹動大麥的風》比成是《我的奮鬥》(Mein Kampf),大家說我是英奸(譯註:從『漢奸』、『台奸』意譯過來),說我用(英國)公家的錢拿去拍宣傳片,好為北愛爾蘭共和軍 (IRA) 服務。因此,當影片六月上映時,新聞界大多問我對這些批評大浪的反應。


1969
:《大火焰》(The Big Flame) ── 為 BBC The Wednesday Play 系列而拍的一部電視影片,洛區再呈現一九六七年利物浦碼頭工人大罷工的事。在《大火焰》裡面第一次出現洛區電影的象徵:一段火藥味十足的政治討論會的場景。導演在一九九七年再針對同一題材拍成紀錄片《利物浦碼頭工人》(The Flickering Flame)

《電視全覽》:某些評論家指責您再撕開歷史傷痕,還把英軍弄得像一群流氓莽夫……

洛區:在北愛爾蘭,某些不尋常的事仍然天天都有,況且傷痕本來就一直是開著的!我知道批評軍隊永遠都會被視成是異端,但所有的證據都唾手可得,鐵證真的如山。只消參考一下檔案:一位將軍向阿兵哥解釋說他們身在愛爾蘭的目的就是要「向人民製造恐怖」;一位指揮官保證說「殺死一個男人將不會遭司法制裁」並勉勵他的弟兄們「你們開的槍愈多,我愈愛你們」……我非常欣賞《衛報》(The Guardian)(譯註:左派報紙)的一位社論人士的睿見,他在影片上映後寫道:「如果我們瞭解愛爾蘭多一點,我們就應該會遲疑不去伊拉克。」在當時,政府欺騙了我們。它今天仍然在欺騙我們,我們也認得一句格言:「欲制衡現在,就該制衡過去……」


1986
:《再見祖國》(Fatherland) ── 一位東德歌手逃跑到西方,發現到另一個類似他已經放棄的那個社會。洛區用極殘酷的眼光看待柴契爾統治下的英國,被視為比東歐國家更加摧毀自由。

《電視全覽》:民眾對影片的反應如何?

洛區:一九九○年的時候,我拍了一部關於北愛爾蘭的影片(譯註:《致命檔案》(Hidden Agenda)),它也是被攻擊得體無完膚,還被「誇為」是「代表北愛爾蘭共和軍參加坎城的競賽」。有些戲院拒絕上映這部片,因此《致命檔案》賣得不好。這一次呢,金棕櫚獎幫了我一個大忙,影片享有比較好的發行網,但始終不能算是賣得超棒。反而在愛爾蘭,它能夠在多廳的影城放映,因此影片真的撞見很多的觀眾。在英倫海峽以西,上映《吹動大麥的風》且票房收入排在前十名的戲院全都是愛爾蘭的戲院。


1990《致命檔案》(Hidden Agenda) ── 在北愛爾蘭,一位人權鬥士被人暗殺。北愛爾蘭共和軍嫌疑最大,但最後牽涉到的是英國政府內的陰謀。一部在坎城得獎的驚悚片。

《電視全覽》:哪些您的影片在英國賣得不錯?

洛區
我想應該是《我的名字是喬》(My Name Is Joe) 跟《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但還是要看不同的地區。《甜蜜十六歲》(Sweet Sixteen) 跟《我的名字是喬》吸引了蘇格蘭的觀眾,因為觀眾們認同劇中的角色,他們喜歡看就如同他們自身的角色出現在大銀幕上。在英格蘭,我的影片一直都不賣。電影已愈來愈被視為是一種單純的綜藝,而我一直貼著大家為我而貼的「宣傳片導演」的標籤。我想,有一天我該在字幕上(把我․洛區的名字拿掉)換另外一個名字面世,看看影片會不會賣得比較好……

《電視全覽》:您曾經是瘋電影的青年嗎?

洛區
不太算,因為當時我比較被劇場吸引,特別是莎士比亞。那曾經是我的熱情。經由劇場,我才開始起步,像我也曾經當過演員、劇場導演,還當過一位知名明星的私人助理;我曾經在某一家公司待過一段時間。青少年的時候,我住在瓦立克 (Warwickshire) 的一個小城鎮(位在英格蘭中部地區密德蘭 (Midlands)),那邊總共只有五家戲院而已。我曾經在一家很小的舊戲院看了幾部「大陸的」電影,特別是些法國的跟義大利的片,在那裡面我們感覺像是被跳蚤飽餐一頓似的……坦白講,在那個年代,電影院其實只是帶女孩子去的地方。一直到後來,當我到牛津之後,我才開始有點瘋電影。我還記得我們都愛上安東尼奧尼 (Antonioni) 片中的莫妮卡․維提 (Monica Vitti)……但是在那個年代有那麼一部片讓我們印象超深刻,就是《斷了氣》(A bout de souffle)。我們可以激辯好幾個小時,特別是針對它的形式,像我我就覺得高達 (Godard) 電影的形式比它的內容要更有趣。這一種新的電影語言,情感洋溢且充滿衝勁,非常巨大地影響了我們。(上)

洛宏․黎谷雷訪問,周星星翻譯

分類
影評

本周真情推薦-《真情影展》(下):2006.12.06

最後,《王首先的夏天》不管主題、內容、拍攝手法,都很難不讓我想到伊朗的兒童電影。可見,單類型的片種,能做到像伊朗兒童電影那樣的程度,是相當不簡單!電影在片尾打出關懷這些偏遠地區小朋友的字幕,以及導演在拍攝過程為他們拍下來的畫面,兩相作用下,的的確確牽動與煽動人心的。大陸一些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在當地所受到的不管在教育、福利、食物、醫療、照顧…等等各方面,看得出來是嚴重不足的,當然這是他們自己應該關注的。不過,有這樣一部關懷小朋友觸角的作品,來延伸他們的問題,我還是覺得很難能可貴並替他們高興的。


是以主人翁王首先一開始不愛念書,整天做著電影夢,才會這麼的被老爸責罵怪罪,在學校也被校長、老師當成是問題學生了。

王首先熱愛電影,就算被老爸打罵,被人家當成瘋子,他還是想盡辦法偷看,村裡來了個流動電影,他必定衝去看,就算知道回家又是一頓毒打他還是不怕。突然有一天,居然有活生生的電影來到他們村裡借景拍攝,而且還要徵選與他同年齡的小演員,這下子,王首先簡直樂歪了!但是,沒想到當演員要背劇本,校長不認為王首先夠資格或是看得懂,他也不同意成績不好的學生,又曠課請假去拍什麼電影的!

所以,徵選演員的時候,同學們一一上陣,獨獨唯有他在教室窗外乾瞪眼,他真是氣到滿臉通紅。這時候導演選了幾個同學要試戲,不過都不怎麼理想(這邊觀眾會忍不住爆笑,因為小孩們面對鏡頭的樣子真是千奇百怪,什麼樣態都有!呵呵!)王首先眼看沒機會了,在外面心一橫,抓了一把辣椒往嘴裡塞,不會哭!乾脆拿起來往眼睛抹!然後就往教室衝,抱著試戲的女子猛叫:「姐姐!姐姐!姐姐!我不要走…。」任誰看了都會為他的舉動覺得心疼,飾演王首先的小演員,真是做足了當演員為戲犧牲的天職。

但是,一拍起戲來是狀況百出,什麼問題都出籠。

最後劇組不得不離開,轉往下一個拍攝點繼續工作,卻不小心遺留下了一個昂貴的測光儀。王首先非常盡責的在撿到之後,騎著單車往前追著他們,既是還東西給賞識自己的大哥哥,也像是為自己抓到那最後一絲絲與電影相關的牽連。這邊開始出現完全不同的景觀,大片工廠、煙霧瀰漫,男孩全身污垢的躲到運煤車裡,因為他身上沒錢、又沒吃東西、單車也壞了,真是太慘了!但是,他仍然執念要將東西還給人家。最後他累得睡著了,連身上裹著測光儀的布包,連人被貨車傾倒在地上。東西不見了,他非常的慌張難過,開始用手一寸一寸的挖,一寸一寸的挖,一寸一寸的挖,挖了不知道多久,整個人已經完全呈現無意識狀態。還好,導演安排他還是挖到了,不然,我可能會替小主角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呢?最後,總算也讓劇組找到他,算是不圓滿中的圓滿了。

整部戲可以看到選角的成功,小朋友天真、自然、不假造作的演技,非常的讓人有共鳴而感動。而戲中戲的後設,雖然沒更近一步的運用與探討,不過,仍然相當有趣的讓觀眾介入了電影的拍攝。當然,對真正拍攝的劇組來說,主題背後的嚴肅性,才更是他們欲為表達的意涵,雖然,是以喜劇的手法來表現。這部電影是王首先的電影夢,也是導演的電影夢,更是千萬內地人的電影夢吧!我想!

單單這三部電影(《白色梔子花》、《我們倆》、《王首先的夏天》)已經讓我看得讚嘆不已,雖然也許片型、創意、特效沒辦法與一流的製片環境下的產品來比較;不過,他們的誠意、情感、內涵、表演、表達都做到相當飽滿而十足十的,這也是好萊塢某一部份正缺乏的東西。我覺得相當值得台灣的學習,看人家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來拍可以感動人的電影、好看的電影。(終)

【王首先的夏天】參展得獎紀錄:柏林影展青年論壇、日本山形影展、香港電影節、瑞典哥德堡影展、巴黎電影節、芝加哥國際影展、韓國全州影展亞洲電影競賽、卡羅維法利影展、慕尼克影展開幕片等20多個國際影展。

【王首先的夏天】劇照欣賞: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本周真情推薦-《真情影展》(中):2006.12.06

再來,我們來談談這部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老少組合電影-《我們倆》。

有人說,一部好電影要有好導演,沒有好導演,要有好劇本,沒有好劇本,要有好演員,沒有好演員,那就沒戲唱啦﹗這說的一點也沒錯。這部電影剛好做了個最佳示範,我說如果要找那部電影可以做為以最少的錢拍出最好的效果來當案例,那這部作品可說是當之無愧的最佳版本羅﹗


故事非常簡單,就老奶奶跟租屋的女大學生在一年之中,在一棟破舊大宅院發生的事。兩人從一開始的各自打算、精精計較,拌嘴、衝突不斷,到後面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情誼,甚至於倆人的情感還超過了親生的祖孫關係。整部戲幾乎沒離開過那棟房子及那三間房以及祖孫倆還有一兩位配角,但是,觀影過程,從一開始就有觀眾在笑,一直到結束,整個戲院可以說沸騰了一夜似的,我許久沒看到讓觀眾回應這么一致的電影。剛開始我還冷眼旁觀,到後來還是被老奶奶那超級好笑的對白,給逗的噗嗤一笑。

這部電影也拍光了所有建築物的角度,正面、旁邊、上、中、下、反面、鏡子裡。整個運鏡、剪輯也非常的生動、流暢、自然。而電影的最大功臣當然得歸功於那位超級老奶奶,她渾身上下都是戲,在鏡頭前面一個眼神一句話,不管怒視、微笑、動作,都把老人家那種令人討厭的固執及近似孩童可愛而幼稚的行為完全表達出來,觀眾被觸動的笑點幾乎完全由她一人引發,相當厲害。然後她的對白我相信有極大部份攙雜了她個人即興的創作,一場被女孩氣到假牙都吐出來的戲,她還能處變不驚的把情境立刻加到戲裡,讓觀眾又一次的哄堂大笑。

飾演女大學生的演員也是不遑多讓與老奶奶分庭抗禮、不相上下,真的很讓人懷疑,大陸人是每個人都會演戲嗎?她從一開始一直在跟老奶奶爭取權利,裝電話、買暖爐也變得大件事一般,折騰了一些時日,到後來雙方因為朝夕相處,慢慢取得一種相處的模式與共識。女孩除了贏得老奶奶的信任,但也越來越可以耍任性的作弄老奶奶。整部戲就在這樣點點滴滴中,為觀眾建立起可信度極高的認同,以至於後半段祖孫倆已知注定要的分離,才會那么賺人熱淚、令人鼻酸了﹗

戲裡還很聰明的設計了一段學藝術的女大學生要拍一個老人家一天的作業,就看她無理的要求老奶奶做這做那的,然後拍完就閃人。不過,這一大段戲,意外的為老奶奶留下長者立體的形象,也讓觀眾省視自己是否漠視了家中老人。個人最喜愛的片段都是他們倆人在一起的畫面,午後躺在房裡悠閒慵懶的對話及小動作,或是女孩幫老奶奶剪發、洗頭,還幫老奶奶馬殺雞到讓她骨頭都快散了,還有倆人誤會冰消一起吃著的年夜飯…生病時互相之間的關心與照顧…。

兩位演員充滿能量與爆發力的演技,完全爭服了全場觀眾,而且,我最後還是忍不住流了淚…走出戲院看到大家熱烈的討論,熱切的表情。嗯﹗他們真的辦到了﹗大大的推薦大家有機會要去欣賞喔﹗呵呵﹗

【我們倆】參展及得獎紀錄︰2005東京影展最佳女主角、金雞百花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2006柏林影展兒童單元開幕片、2006香港電影節。

【我們倆】劇照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