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黑拳Fatal Contact-預告欣賞與簡介2006.10.12

預告欣賞:

原文出處:http://www.truemovie.com/2006moviedata/FatalContact.htm

中文片名:黑拳。

英文片名:Fatal Contact。

香港上映日期:2006/10/05。

導演:羅守耀 (戀愛初歌)。

編劇:羅守耀 (戀愛初歌)。

演員:吳京(殺破狼)、鄭中基、張兆輝。

中文官方網站:http://fatalcontactthemovie.com

劇情簡介:

思想單純、正直的全國武術冠軍-高崗(吳京),參與一京劇團來香港作短期演出,地下拳主持人-豪強(張兆輝)利誘高崗參戰地下拳賽,高崗在女團員-小田的鼓勵及支持下踏進了這黑暗血腥的地下拳世界。高崗在黑拳組織結織了滑頭小混混-隊長(鄭中基),高崗高超的武術技巧致使本來規模甚小的黑拳拳賽大受歡迎。一次一次的勝利讓高崗稱霸黑拳拳壇,敵對黑拳老板-新哥連番挑戰高崗,連場惡鬥因而展開。平常混混噩噩的隊長原來是一深藏不露的高手,他提點高崗打黑拳的秘訣,新哥找來拳擊界最強的拳王-天魔京來和高崗作生死戰。

劇照欣賞:

分類
影評

莫莉與莎莎-觀後感2006.10.04

這部國內少見的以色列電影,非常特別以兩位耶路撒冷巡邏小組的成員-莫莉與莎莎為主角,寫她們與同儕(長官)、家庭、父母的關係,以及對於時尚、流行、愛情的渴望,還有身為女性的自覺與無奈。

三位導演以身為以色列女人的角度來探討,在這個國家的每個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而女人在服役期間並且不准懷孕,否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這件事讓她們思惟、質疑男人引起的戰爭,究竟與她們身為母親、妻子、女友和軍人等多重角色有多少衝突?有多少實質的價值與意義?而她們對於服兵役這件事真正的感覺如何?態度是什麼?戰爭之於生活?之於她們?與生活之間到底關連性在哪裡呢?

戰爭對於一般人的不便與干擾處處可見,被查問的人必須放下任何的事務接受檢查,不管在公車上、上班途中,或是經過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被欄下來,而且你不能有任何異議。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愛打小報告的莫莉,似乎是盡忠職守在執行她的任務,但是碰到看似漫不經心的莎莎,卻讓她開始有了改變。

她們擔任公務的人,被指揮官規定在任務期間,不能隨意離開巡邏區、不能坐下、不能抽煙、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講手機。但是莎莎卻每一件事都犯了,對於份內工作卻完全當成是公事一般敷衍了事,這讓她們關係非常的緊繃,也引起長官特別的注意。

不過,一次爆炸的意外,讓她們對雙方的關係有一層新的體驗,莫莉對救命恩人有了第一次心動的感覺,而莎莎意識到自己其實很關心莫莉,從此以後,巡邏變成莫莉的救命恩人的尋找、追逐與跟蹤,莫莉害羞的個性,讓她裹足不前只敢在他的附近閒逛,甚至於還編了謊話來騙莎莎。苦等不到愛情的莫莉,在一次任務中邂逅了一名外國男子,在莎莎的默許之下,莫莉真是玩瘋了,完全忘了自己在執行公務,沒想到這時卻被巡邏的指揮官撞見。

電影到這邊真是荒謬到讓人感歎命運的捉弄,而監獄中負責看守的女兵嘴臉,也是誇張到一個好笑,莫莉這下子不單單被關,還遇到片頭被她告密而身繫囹圄的同儕……。

我很喜歡導演在最後畫外音的運用以及莫莉與莎莎共乘一部車時迷茫看著遠方的眼神,導演一切一切的吶喊與控訴都在這裡做了個完美的總結,讓人不禁有股淡淡的欷歔。

得獎記錄:

2006柏林影展榮獲歐洲藝術獎。

2005以色列「奧斯卡」 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分類
影評

風暴剋星STORMBREAKER—觀後感2006.10.11

這部像是007青少年版的電影,從片頭演叔叔的伊旺麥奎格一氣呵成的動作戲開始,即標示著他是以緊張刺激場面取勝的電影。

電影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安東尼‧赫洛維茲Anthony Horowitz的作品,安東尼雖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青少年求學寄宿學校的成長期,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成長經驗。使得他寄情於寫作與閱讀。因此,早早八歲就開始了寫作生涯。而他心目中唯一的偶像就是007情報員—詹姆士‧龐德,所以,他融合自己青少年時期白天被欺侮壓抑的情緒,私下卻儼然成了正義化身主角的作品,才會在青少年族群裡形成一股閱讀的風潮。

本片既然是諜報電影,當然會有很多奇特的道具,編劇結合青少年常使用的手機、電玩、背包…甚至於溜溜球,都有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整部電影充滿奇想冒險,還有動作指導—甄子丹在幕後操刀的驚險武打,可以讓大家一睹英雄出少年的男主角艾力克‧派帝佛 Alex Pettyfer的風采與奇異經歷。

而片名風暴剋星,指的是電影裡將掀起風暴的最新型的電腦,男主角英勇的表現恰恰成為此次任務敵方的剋星,呵呵!一語雙關非常有趣。另外一些正、反派人物的設定與造型,都非常具有另類的英式喜感與表演風格。如果你喜歡濃濃的英式口條還有特殊的英式幽默,這部電影可以讓你得到一些滿足。

分類
影評

代貼:「夢想無限For More Sun」觀後感 作者:博悟行逸

你想做一個追求「價格」的奴隸?還是「創造」的先驅?「夢想無限」這一部紀錄片,含蓄的表達台灣代工思惟追求利潤的奴性,卻忽視了從無到有--「創造」的精神價值。

這是一部沒有商業味道俊男美女的紀錄片,參與紀錄的是一群靦腆可愛、卻有各方專精的台大同學…平凡得如你我一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讓太陽能車在世界奔跑。

假日,當同學在廣場隨著音樂練習跳舞揮灑青春的時候,研究機械的同學操著機台鑽磨太陽能車零件,好一會兒才發現激射的火花燙到了手;負責中央電腦的同學因為抓出程式缺失的部分放鬆一口氣,手指因為整晚連續點擊鍵盤而顯得僵硬;封裝太陽能板的小組,在強光下瞇著眼小心的串接迴路……休息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動作--撐著疲勞的腰,揉著眼睛用力打哈欠,然後是階段性的,滿足的微笑。

有的時候,或許會這樣懷疑吧?這個不會發光發熱的太陽能車For More Sun,能夠在研發過程、世界舞台,甚至是在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嗎?

夢想和成果都是甜美的,只是過程苦澀得讓人難熬。而正在熬的人有著讓人感動的魅力,讓許多人會說:如果我也有你這樣的條件,我也要像你這樣為夢想努力。

真是這樣的嗎?當條件說凌駕夢想,夢想還能保有多少「夢想」的成分?

當太陽能車For More Sun正式試車的表現超乎預期,似乎同時印證了未來夢想的真實度--在台灣的土地上,有著奔向世界的身影。

是的,奔向世界--開始從「夢想」變成真實--世界太陽能車大賽。

這一台從大家的夢想、知識、技能、錯誤與改進以及疲勞中誕生的For More Sun,準備在澳洲與世界頂尖的幾所大學誕生的同類見面,相互較勁……

冰涼的空氣中,臉感受到晨曦映照的微刺感,似乎也可以同時感受到太陽能板中電子因為太陽的照射而甦醒、活躍,一點一滴的把能量送進電池……

當起跑哨響起的剎那,不是慶功的開始,而是更嚴厲的印證,三千多公里的賽程,數不清的突發狀況,終點站就在前方……

我們已經站在世界的舞台了……

即使在休息站中的電視,看到第一名先跑完全程的隊伍消息……第二名……
同時比賽的隊伍,有人已經到達終點線,有人在邁出起點不久便不得不退出比賽,有人把For More Sun做為比賽階段性強敵……

這便是夢想實現時的殘酷,也是夢想「無限」的表達。

台灣來的太陽能車For More Sun奪得世界太陽能車大賽第五名,領導台灣For More Sun車隊的鄭榮和教授,微笑看著參與的同學擁抱歡呼--榮耀,歸於貢獻努力的每一位同學,而圓滿一個責任之後的微笑則是鄭教授所獨有的、最崇高的勳章。

是的,只要築夢踏實,真的,夢想無限……

分類
影評

《神鬼無間》觀後感-2006.10.03

  


香港電影《無間道》,開宗明義對於「無間地獄」概念的闡述與其後劉建明(劉德華飾現實煎熬反覆的辨證;到了《神鬼無間》馬丁史柯西斯手裡,利用前面10分鐘「卡老大」(傑克尼柯遜飾),攝人的低沉濃厚嗓音,及鬼魅般暗黑模糊的剪影,導演企圖為我們塑造新一代黑幫教父的身影,並隨著其黑道帝國的建立與瓦解,讓人嗅到導演向經典電影《教父》挑戰與致敬的一點氣味。

要西方人知道什麼是「無間地獄」可能很難,但是他可以告訴你什麼是黑色的真理? 

卡老大性好漁色、言語猥瑣,並且手段狠毒、事必躬親(好幾次全身沾滿鮮血一臉冷漠的出場)彷彿是一名天生的屠夫;但是他也喜愛藝術、品味高超,還會欣賞歌劇到感動落淚,這時他又像是擁有一顆不為他人理解純粹心靈的人間天使。他的身邊圍繞著如信徒般對他忠誠不已的殘忍殺手,不過最後還是栽在他親手培植的柯林蘇利凡(麥特戴蒙飾)手裡。 

黑吃黑!還有人比你更黑!

臥底警察-比利寇提根(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與臥底黑道-柯林蘇利凡(麥特戴蒙飾),兩人與卡老大相剋相生的微妙父子情誼,既像是一場無法停止的惡夢,也像是早被安排好的宿命。

還有什麼東西,比起至親背叛的傷心欲絕、萬念俱灰呢?

我喜歡最後「卡老大」中彈時大字型的正面倒下,有著濃厚宗教般捨身的氣息,如果再想想前面他對神職人員百般的嘲弄不敬,此時似乎又聽到舞台上響起男女高音高聳雲宵的吟唱,與觀眾們一聲聲的嘆息呢?

推薦大家這部末代黑道輓歌的電影-《神鬼無間》。

 

分類
影評

德州電鋸殺人狂:從頭開始-觀後感2006.10.04

 

給我電鋸,其餘免談…… 

~~~~~~~~~~~~~~~~~~~~!先讓我平靜一下。 

……呼……呼……!

真是太恐怖了!哈哈!也真是太過癮啦!

自從20幾年前在國際學舍看13號星期5第一集,叫了三聲以後;到現在彌勒熊已經看了不下幾百部中外不同類型暴力、驚悚、血腥的恐怖電影。但是,卻也因為過度接觸、瞭解公式,結果變成免疫。後來此類作品常常是給我驚嚇沒有、笑點很多的效(笑)果。這也是近來來,除了:沉默的羔羊、萬惡城市、奪魂鋸、奪命鎗火這等外表夠味,裡面有料的電影才能給我一些震撼。不過,若論純種的虐殺恐怖電影今天以後,名單上將會增加一部-德州電鋸殺人狂:從頭開始。 

是的!就是它!(害我看完以後,四肢冰冷、胡言亂語。呵呵!)不知道為什麼?我是那種連拿刀切個魚頭,都覺得殘忍、可怕的人;但是,我卻很愛看螢幕上拿刀、拿電鋸、拿鐵勾的悲劇反派殺人狂,沒由來的亂砍人,尤其是處罰一些臭屁又惹人厭的角色!呵呵!(以前還喜歡傑森而看光13號星期5系列電影,最後連大戰佛萊迪都看了。) 

這部電影並沒有再次讓我大叫,但是導演擬造氣氛的功力一流,其實空間很小、角色不多,前一個小時,氣壓很低(原來壓力也能讓人解脫),那些虐殺、追逐、音效、血腥,就這樣一步步的歡迎你來到人間煉獄。我尤其喜歡那些被害者第一人稱的主觀鏡頭,或是視點剎那突然的模糊,還有全片高光、高反差強烈對比的視覺風格,那一大片的黑色色塊,就像導演一手抹上螢幕的一般,緊緊的壓在你心頭。 

當殺人魔的電鋸第一次火力全開聲響啟動,讓人跟著起雞皮疙瘩,各式緊跟劇情的音效搭配,也幫電影加分不少。還有值得稱許的一點,編導也沒有將影片導向讓人作噁的天理昭昭的大道理。更讓電影雖以血腥貫穿前後,卻能有類型電影自成一格毫不做作的力道身影。 

我要推薦這部電影給喜歡試膽的朋友,並宣告螢幕反派新偶像的誕生-電鋸殺人魔來囉! 

血淋淋的哦!呵呵!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10月5日上映:肥皂 A Soap-觀後感 2006.09.20

  

 

今年目前為止,我看了一百多部電影,終於出現一部讓我覺得超越我今年心中最愛《隱藏攝影機》的電影-《肥皂》。不過,要談這這部非肥皂劇的電影-《肥皂》之前,我們必須先來研究一下,什麼是逗馬宣言(Dogma95)。

逗馬宣言(Dogma95)-原文出處: http://www.wretch.cc/blog/sunbear&article_id=1717112作者:sunbear。

 

1995年由拉斯馮提爾帶頭的四位丹麥導演,有鑒於好萊塢資本主義征服全球,簽署發表了一份逗馬宣言(Dogma95),針對現今全球的拍片模式提出其反潮流的新概念,立誓遵守十條拍片守則: 

 

1.影片拍攝必須在場景的現場完成。不得取用道具和加工的場景設計。

 

2.聲音不得和影像的製作分離。

 

3.必須取用手提攝影。

 

4.必須是彩色電影,不得使用特殊打光。

 

5.禁止使用光學儀器以及濾光鏡。

 

6.影片不得用淺薄的動作填塞(不得出現謀殺、武器等等)。

 

7.禁止背離當時和現場(影片必須就發生在當時和當場)。

 

8.不接受類型片。

 

9.必須是Academy的三十五釐米底片。

 

10.電影導演不得冠以作者之名,更近一步地,我發誓作為一個導演我要壓抑住自己的個人品味。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從角色和場景裡逼近真實。 

 

「逗馬」代表作有【白癡】、【那一個晚上】、【敏郎悲歌】、【戀愛學分保證班】、【窗外有情天】等片。

 

以上為引用sunbear之部落格文字。 

 

我必須向大家懺悔,寫這篇文章之前,其實我有看過這樣的電影。但是,逗馬宣言是那十條,我也是剛剛知道囉!呵呵!(傻笑中)。會提到逗馬宣言,除了本片導演地緣上、風格上有關以外(不知道她在校的時候,被那個逗馬成員教過咧!呵呵!)。

 

這個女導演(克莉絲鄧森P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生於1969年,她從丹麥的國際電影學院畢業的時候是1999年,已經30歲了。畢業作品《India,1999 》,就已經引起大家的注意,後來只有在2002年拍了一部短片叫-《 Habibti  My  Love,2002》,看照片有沒有覺得給他很不錯啊!


呵呵!所以,這部肥皂是她的處女長片,是的!怪不得她可以得-最佳新銳導演銀熊獎及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真是名副其實啊!太厲害了! 

 

我看完《肥皂》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心中的電影聖經-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電影狂 Camera Buff》,不是他的內容、或是手法的質感;而是兩部電影呈現出的那種活活潑潑,渾然天成,不假思索,暢快原創的感覺。反正,看完就是一個字-「爽」(請大聲念,或直接吼出來!呵呵)。整部電影還跟肥皂劇在名稱及內容上有著非常重要性質上的關連與反思。 

 

裡面雖然出現很多角色,不過主要的就4個人跟一條狗:想要變性的男子-本名烏瑞克的薇若妮卡(大衛丹席克David Dencik飾,以此片摘下今年羅馬尼亞「托蘭西魯瓦尼亞」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獎)跟他媽媽(Elsebeth Steentoft),還有他飼養的一隻叫戴西小姐的公狗。一個女人:美容中心的經營者-夏洛特(逗馬天后-崔娜蒂虹Trine Dyrholm飾),跟她醫師前男友-克里斯欽(法蘭克西爾Frank Thiel飾)

 

以下為官網故事簡介:(以免有嫌疑透露劇情,呵呵!)
夏洛特經營美容中心很受歡迎,但與男友生活卻日漸乏味,趁他出差開會,搬進平價公寓想結束這段感情,期待「新視界」的開始。原以為可以展開新的人生,然而面對新環境和陌生的鄰居(認識樓下的薇若妮卡),眼前突顯的卻是「烏雲密佈」的荊棘難行,她反而猶豫困惑,不知如何面對回應。薇若妮卡尋死自殺,夏洛特展現當守護天使與狗保姆的潛力。 

 

在拿狗食時,她誤把一封重要信函扔進傳單堆中,只因為外面傳來「美妙的音樂」。幾天後,新窗簾裝設落成的慶祝會,夏洛特心煩,不經意地趕走薇若妮卡。令她承受無奈寂寞與自我憎惡的摧殘,茫然地「心跳」加劇,嚇壞了夏洛特?夏洛特沉浸在薇若妮卡的關愛中,親密喚醒「兩個靈魂」的渴望。前男友是否會再出現在夏洛特身邊?而被遺忘的信函,是否被找到了…愛曾是一種承諾,熱愛將會克服一切。……以上引用自官網,呵呵! 

 

愛瘋狂花了兩個半小時,告訴我們一個同志出櫃的故事,而這個導演,只花了不到10分鐘,用兩個人的對話,就讓觀眾了解男主角薇若妮卡吃的苦及煎熬。好萊塢真正的肥皂劇,同床異夢想搞的很有內涵跟人生大義;但卻比不上非典型肥皂劇的《肥皂》,一個機關算盡、用力雕琢,一個輕描淡寫、卻力道渾厚,如珍珠般渾然天成而閃亮。 

 

不只男主角放置靈魂,女主角夏洛特床笫間的瀟灑豪氣,也讓人印象深刻。男主角依客戶需求滿足他們,但是,他的心靈沒有得到任何層次的安定,甚至於他根本討厭他們,狀況好笑到值得同情。所以,他們的靈魂都裝錯了性別,但這也不是重點!導演狠狠的將現代人的愛情觀,割開、挖進去讓大家看個明白,並直探愛情本質,但結果竟然可笑到如肥皂劇的內容一般。 

 

而電影中最、最、最肥皂劇的一刻,而且真得很肥皂的一刻,就是兩人在不同地點、不同時空,因為一段肥皂劇,最煽情的幾句俗爛的話;而體會到那噁心到像口號的:愛是包容一切的真理!這才是真正導演在笑眾生的地方啊! 

 

像這樣的電影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成品呈現看似一切偶然天成,其實密集而重覆的排練更讓人驚訝,再加上那個非常熟練厲害的攝影師-(艾力克漢森Erik M. Hansen),剪接-(阿莎‧摩斯柏格Asa Mossberg),及一點都不會吵迷死人的音樂-(馬格那斯‧賈霸Magnus Jarlbo,喔!我一定要提片頭五分鐘棒到不行,讓人聽得心都揪成一團,像是男女主角的對話一般的大提琴跟小提琴)。女導演(克莉絲鄧森P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第一部長片竟讓人如此驚豔。 

 

丹麥、丹麥你一定要記住-丹麥。呵呵!反正,不管你喜不喜歡,我都愛死了這部橫跨性別、類型、意識形態的電影,推薦給愛電影的影癡們,今年必看的佳構之一《肥皂》。(因為後面還有一部金熊獎-《旅行之歌GRBAVICA》)!

 

如果,你因為片名直譯的很鳥而不看,那真是今年最可惜的遺憾呢?我這麼覺得……呵呵! 

 

得獎紀錄:

 

    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新銳導演銀熊獎。

 

    丹麥拿特影展最佳影片 。

 

    羅馬尼亞托蘭西魯瓦尼亞國際影展 最佳男主角。 

 

可愛的導演:(克莉絲鄧森P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

 

 

分類
影評

天使海亞Hayat-觀後感2006.08.24

從去年在台北電影節裡看到伊朗導演巴曼.戈巴第 Bahman Ghobadi拍的電影「烏龜也會飛」之後,讓我對那種來自生活當中提鍊出自嘲與省視,寫實而神秘的風格驚豔;尤其,那些非職業演員群累積出的螢幕能量,真是大到不可思議。之後又看了「天堂摯愛」,就開始注意到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遙遠而沒有概念的國度-伊朗,對他們的電影,我有多一分的好感。

「天使海亞」也給我有這樣一貫的感覺,寫實單純而貼近生活。故事以海亞父親突然生病而母親必須跟著去照顧,將弟弟與尚在襁褓中的妹妹娜娜交代給海亞為始,到海亞如何做完該做的事(擠牛奶、餵飽家畜、讓沒寫功課的弟弟去上學、跟愛碎碎念貝吉奶奶算好帳,還有讓妹妹娜娜有人照顧),最後,前往學校考完可能會影響她一生的重要測驗。 

沒有「天堂摯愛」的深沉悲情,「烏龜也會飛」的戰爭罩頂,「天使海亞」讓我們看到的是伊朗未來有希望而光明的一面。重傳統、有禮貌、努力向學、個性堅強又堅持理想的新一代女性代表-海亞;也許導演有意讓電影的議題單獨化,只表現出海亞身為女性的自主、自發、自覺。所以,不再著墨民族仇恨爭戰描寫,也讓全片充滿溫馨、可愛、陽光的氣氛。 

我還注意到電影中男性角色的無用:一早生病的父親、撞到人還罵人的貨車司機、樹下閒坐一邊抽菸沖殼子的一群囉唆老伯、海亞畏畏縮縮怕老婆的老師、當然還有尿濕褲子的弟弟阿克巴(笑)!這在大男人主義的阿拉伯回教世界是一種奇特的反思,我們看到是新聞中毆妻無罪,及給人為宗教無限犧牲手搖著槍吶喊的穆斯林兄弟印象;還是說我們本來的觀感,與實際狀況是有極大的差距? 

不過,當然電影的重點還是海亞在面對難題的反應,及與其他角色的互動,一路真是讓人替她著急,而搶戲的弟弟跟小妹妹,也讓這部電影可愛極了。最後當海亞經過重重的考驗,以自己的智慧突破了種種難關,達成了參加重要考試的目標,真讓我為她鬆了一口氣呢?另外,我還覺得他們的居住環境很有意思,高高低低的地貌,洞窟、閣樓讓整個電影的動線充滿了趣味性。 

不管海亞、媽媽、貝吉奶奶、女同學、懷孕的女老師,都是導演葛林瑞拉.拉梅薩尼Gholam Reza Ramezani在歌頌女性堅韌偉大的生命力,尤其在回教世界裡低落的女性地位,更讓人覺得他對女性人權與女性教育議題的關心與用心,透過幾位非職業演員專注真摯的演出,很容易就能得到觀眾的共鳴,非常推薦大家在紛亂的氛圍裡,欣賞感受這一股來自伊朗清新的暖流。 

劇照欣賞:

 

官網中導演的介紹:

葛林瑞拉.拉梅薩尼Gholam Reza Ramezani:從伊朗兒童片始祖阿巴斯處女作《麵包與小巷》到一度入圍奧斯卡的《天堂的孩子》,伊朗影片濃厚純真的風格,一直蔓延到現在。而本片導演葛林瑞拉.拉梅薩尼更是繼伊朗電影大師穆森‧馬克馬巴夫之後,勇奪國際大獎的伊朗導演。葛林瑞拉從1983年開始他的電影生涯,他曾是Amir Naderi的副導(Davandeh, 1985),在1992年之前,他一直以兒童為主角拍攝短片;1999年他的第二部長片電影”The Cart”,在國際影展奪得多項大獎,讓他開始展露了頭角。而本片天使海亞,更是他電影創作的另一個高峰。回到電影的本質,故事是什麼?又該怎麼說故事?葛林瑞拉沒有複雜的運鏡、精準的構圖或九轉迴旋的剪接;不鬼斧神工,也不花拳繡腿,他用最簡單的方式,對白、人物設定、回歸到人與故事的本質,去蕪存菁,說一個小女孩純真而執著的動人故事。 

歷年作品:

1993 PASSING THE TRAP

1999 THE CART(2001 烏克蘭藍鳥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2000 捷克Zlin影展最佳電影金鞋獎、2000 盧卡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兒童單元】最佳影片、1999 印度海德拉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電影金象獎、國際評審銀牌獎、兒童評審團票選最受歡迎影片)

2004 THE PLAY

2005 HAYAT【天使海亞】(柏林影展「兒童單元」的開幕片、印度海德拉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評審團最佳影片、明斯克國際影展【兒童單元】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

分類
影評

打獵季節OPEN SEASON-觀後感2006.09.28

 

好萊塢所謂的3D動畫電影,從1995年影史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有了真正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開始,一直到2006年本周上映的這部『打獵季節』,剛剛好滿11年;這是一個巧合,也剛好是一個循環,怎麼說呢? 

一開始大家驚訝於3D動畫電影技術上的大躍進,因而從觀望到前撲後繼的大量投入人才與資金,尤其看到皮克斯以秋風掃落葉超高票房紀錄之姿稱霸影壇,高經濟效應發酵也的確刺激了迪士尼老大哥心態,甚至於威脅與憾動了他的地位。所以他們與皮克斯分分合合的關係、風風雨雨的傳聞,以及目前最新的結果,我想大家在這些年中也多多少少略有聽聞及了解。 

重點是3D動畫超越手繪的特性,如:各種材質質感表現、大量複製易於修改、攝影鏡頭更為誇張極致的能力、精緻度、擬真程度……等等各方面,隨著電腦技術的蓬勃發展、日新月異,都讓大家有開啟另一扇門的期待遠景。 

不過,一大批傳統動畫製作觀念的那些人,眼看似乎就要隨著這股不可檔的3D浪潮淹沒了。一部份人也許真的就此離開了動畫界(不幸的是,他依然無法離開電腦對生活全面化的影響),另一部份經過長期有著師徒制關係所訓練出來的動畫人才,亦開始從痛苦學習到熟練操作3D動畫軟體來創作,如:跳跳羊短片的創作者,是老迪士尼公司的元老級動畫師呢! 

是的,『迪士尼』?為什麼是『迪士尼』?其實迪士尼他們過去訓練出來的,那些有扎實寫實手繪功力的老少動畫師,經過迪士尼母公司經營上的變動,被挖角的、跳巢的等等,可說是『遍地開花』啊!君不見這11年來,有多少的3D動畫電影的幕前幕後人員是迪士尼幫的!呵呵! 

甚至於我還在『CARS』裡,嗅到導演-約翰拉薩特,對迪士尼又愛又恨的一股情懷呢?好了,不八卦了!^^。主要是跟大家說,之所以在很多不同公司的電影裡看到迪士尼風,就是因為他們真的就來自迪士尼啊!打獵季節導演也是,三位導演中的羅傑艾勒斯Roger Allers是獅子王的導演,也是阿拉丁、小美人魚的編劇,與迪士尼關係不可不謂不深。 

所以,也許有人剛驚豔於聯合縮小兵中相當震撼,以小螞蟻眼光來放大數十倍人類視野的3D效果,對打獵季節沒有過度強調的3D效果,感到平平;其實這正是經過3D、3D、3D之後的一種真正的反樸歸真,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循環!經過大家投入3D市場的連年爭戰,你東一個水特效超強、下次我就來個擬真技術再翻新,或是你寫實、我就無厘頭到底,對於在技術層面真的已經發展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尤其不單單美國,連法國今年參展台北動畫影展的作品-文藝復興,都有了更讓人驚喜另闢奇徑的成果。 

而對這些迪士尼風格的老影人來說,取捨之間,端妙一心;所以你下次可以試著拿小美人魚或獅子王與這部打獵季節來做比較,你會驚訝兩者之間視覺風格的相似性;當然布穀身上的毛髮飄動的動畫已經不是只有像的功能而已,甚至於還可以拿來寫情寫景、舒發情緒,與背景的完全融合不3D其實更是動畫人追求的目標呢?能不只是膚淺的3D、3D、3D,而且因為這樣的緣起,這部完全迪士尼味道作品的出土也就不怪奇了! 

這也是觀賞打獵季節給人的第一個視覺印象,明明是3D製成,卻能擁有2D手繪的流暢及舒服的視感。 

至於編劇手法,則是完全以舞台劇的概念寫成;我建議你把他們每一位主、配角,都當成是人類穿上動物毛皮的演出就好了。想成這樣,再來看看那隻聒噪可愛的布穀同伴-愛鹿特,你就更能樂在其中了!英文版的各方面配合,我覺得有95以上的高分;中文版的部份,意外的是喬傑立公司其他成員都配的相當不錯,除了王紹偉的布穀熊越到後面越濃的台味,我想可以讓他喊『YUHOO』的可能不是巧克力棒,應該是檳榔吧!(笑);個人色彩太

分類
影評

代貼:那年夏天,我們在蘇花─「單車上路 THE ROAD IN THE AIR」導演手記:李志薔

 2005年夏天,我們一群人來到蘇花。

從台北—宜蘭—蘇澳—東澳—粉鳥林—南澳—武塔村—觀音—漢本—澳花村—和平—和仁—清水斷崖—崇德—新城—太魯閣……來來回回跑了數十趟。

三十幾個工作人員,拍攝地點遍佈蘇花公路各景點、隧道、美麗的海邊、蘇花古道,甚至爬到清水斷崖的懸崖峭壁上。眺望眼前壯闊的碧海藍天,蘇花的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

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我原以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應該出自自己的小說。一些關於歷史、家族和自身身世交織錯縱的時代輓歌;但等到一切條件完備,時機成熟之日,我竟選擇了「蘇花公路」這樣一個看似青春浪漫的題材。 

理由無它,台灣電影需要不一樣的東西,面對如此困頓的國片電影環境,我覺得台灣導演不能老沉溺在昨日「純藝術電影」光環的死胡同裡。而「公路電影」這個類型需要被開發;況且蘇花公路地形奇絕,有險巇的峭壁和壯闊的碧海藍天,是我認為台灣最美的一條公路。 

公路電影,總有一種浪漫與自由的色彩,看劇中人物從平凡生活中逃離與逸出、永遠在路上的狀態,層出不窮的意外和驚險,經常能帶給人異於平常的生命體會。而蘇花公路,這條終年雲霧繚繞、宛如漂浮在空中、無止無盡的道路,正適合作為這樣一個人生的試煉場。我把它用來作為談論「逃避與面對」此一生命議題的主場景。 

劇中四個角色,上路的姿態各自不同。阿國和林正義帶著良心的譴責、阿妹和茱莉亞則在缺陷的生命裡尋找夢想的出口。四個不同的人生,卻在這條寂寞的蘇花公路相遇。一邊是太平洋的碧海藍天,另一邊卻是中央山脈險峻的斷崖,隨著這段旅程,一個個意外和險阻橫在眼前。死亡、追逐、逃亡……在這條漂浮的公路無止境地進行著。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的電影,充滿了青春時代的叛逆與恐懼,愛與追尋;然而當中生命的起伏和苦澀,也許需要一點年紀的人才能懂得。 

拍攝時,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如何把蘇花公路和一段人生旅程並置在一起?」,而「人在犯下嚴重錯誤時,又究竟如何產生面對的勇氣?」上路彷彿是暫時的解決方式,卻是另一種逃避的姿態;上路以後最大的威脅,在於最終發現自己原來無路可去。這才是公路電影最大的張力所在。 

電影的場景裡,除了蘇花公路和荒廢的蘇花古道之外,我們也叉進沿線的原住民部落裡,比如南澳、和平,甚至更小的武塔、金岳、澳花村等。那是滋養台灣電影的另一個景觀,1990年黃明川導演《西部來的人》和鄭文堂導演《瑪雅的彩虹》(《夢幻部落》前奏曲) ,便是集中在這裡拍攝的。那些熱情的民眾、淳樸的面孔,鏡頭裡一閃而逝的原住民朋友們,至今猶讓我念念不忘。 

開拍前,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在蘇花走了一趟,飾演阿妹的陳意涵也被我放逐到蘇花公路徒步流浪。當你靜下心來,透過腳踏車緩慢的速度,才得以一寸一寸親近這塊土地,那是有別於開車快速經過所見的視野:風在你耳邊呼嘯,遠處是海洋迴繞的潮音,而背後,則是垂直矗立的山壁,除了自己的呼吸和思想,你所意識到的完全只剩身體和意志的搏鬥。然後當你猛然停下來歇息的時候,才驚覺這片海天美景帶給你的視覺震撼,大自然的壯闊和偉岸,彷彿瞬間醍醐灌頂,讓人有一種精神舒爽、海闊天空的感覺。 

就像劇中人物,即使身處艱困的境域,離開了現實生活、到了一個無人認識的新世界,都能展現內心良善的一面,那便是生命和夢想的出口。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為年輕朋友開啟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視野,就好像從空中俯瞰下去,蘇花公路雲霧圍繞,像一條蜿蜒在空中的道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去,竟是一整片海闊天空。 

那年夏天,我帶著一群熱愛電影的人來到蘇花,在汗水和淚水之外,連同我在內的多數工作人員都對這塊土地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宜蘭、蘇澳、花蓮等地的空氣、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我們熟知的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 「單車上路」  2006年11月10日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