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2006金馬影展筆記2006.10.20

吹動大麥的風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資料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cont.aspx?id=f-0004-06

導演:肯洛區(Ken Loach)。國別:愛爾蘭/英。年份:2006。片長:127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6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 2006多倫多影展 / 2006雪梨影展

劇情簡介:1920年,愛爾蘭為了尋求獨立,民間發起組織敢死游擊隊,以對抗英軍的鎮壓。戴米安和親兄弟一起加入游擊隊並肩作戰,逼使英軍簽下終戰協定。但這表面的短暫和平卻沒能持續太久,隨著內戰爆發,一場又一場殘酷戰爭接踵而至,這對親兄弟也因為立場的不同,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英國大師肯洛區以貼近人性的寫實影像,對戰爭提出最沉痛的省思與控訴。

個人短評:
看這部電影的心情會跟著劇情沉重下去,導演用很逼真的方式呈現還原事件經過與真相,兩位兄弟之間的感情,因為對政治上認知與堅持之異同及身份立場的轉換,非常耐人尋味。演弟弟的席尼莫菲 (Cillian Murphy)以有別於【蝙蝠俠:開戰時刻】、【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赤眼玄機】中不同的造型與演技,讓人驚嘆於他個人亦正亦邪的可塑性與演技的深度及廣度,並相當有說服力而令人佩服。英國與愛爾蘭為了政治上的紛爭,多年來犧牲了不少人的生命,也一直有如:【以父之名】般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出現,本片導演肯洛區也在2006年為紀念當年事件再添一個記錄,交出一部擲地有聲的作品,其力量並足以憾動遠在台灣的我們,其中對於民主的真諦、需付出的代價及事件的過程對照今之臺灣,亦有相當值得我們全國人民重新思考與省思的無上價值。

瘋子方舟 No One’s Ark

資料引用自金馬影展官網: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cont.aspx?id=f-0038-06

導演:山下敦弘(Nobuhiro Yamashita)。國別:日。年份:2002。片長:111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2溫哥華影展 / 2002東京影展新導演基金資助作品 / 2003鹿特丹影展

劇情簡介:一對想以販賣健康飲料為終生志業的小情侶,在繁華的東京飽受挫折之後,決定回到家鄉的小島上發展,然而不管是都市還是鄉村,生活的困難與無聊,其實都一樣難熬。本片堪稱山下敦弘「賴皮三部曲」中最具敘事完整性的一部,充滿著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荒謬情境,前一秒還在淡淡哀愁,後一秒就變成瘋狂大爆笑。哭笑不得,可能才是人生最準確的形容詞。

個人短評:
一開始對於沒欣賞過這位風格自我特殊的鬼才導演的觀眾來說,還真有點不習慣呢?心裡面一直因為兩位男女主角接近無敵低能的自我認識不足,而忍不住想要吶喊出來:「不要再耍白癡啦!」呵呵!不過,隨著他們不斷的失敗與行為背後真正原因的浮現,再加上男主角回鄉之後,過去有關他離譜的一籮筐事件點點滴滴的揭露,讓我在一次次突然被逗到爆笑之餘,也開始願意相信並正視這部電影對於日本社會及民族性提出的反思及批判。做為日本導演山下敦弘「賴皮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電影來說,他的取樣其實意外的貼切、意外的精準。男主角大輔與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前後女友(以及前女友的妹妹)以及他自己一起建構出的誇張情境,讓我們在面對整個人類社會高度經濟與科技化的過程中,對於個人存在主體性的認知上劃了這冷冷一刀,而噴出意外強勁的力道。

分類
MOVIE

2006年台北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 ^ ^

影展預告:

嗨!各位影癡們。一年一度的金馬影展來囉!呵呵!這一次是從11月10日開始到11月24日結束。先貼個影展預告給大家看一下。

 

以下資料來源:影展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news-c-1.aspx

 

雙開幕片:


A. 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導演:蔡明亮(Ming-liang Tsai )。國別:台/法/奧。年份:2006。片長:115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2006威尼斯影展未來電影協會特別獎 / 2006多倫多影展 / 2006倫敦電影節


在吉隆坡街頭流浪的小康走進了拉旺和琪琪的生活中,情感、慾望、身體的野性開始流轉挑動,語言不通的小康就這麼周旋在拉旺和琪琪之間,兩男一女和一張破舊床褥,在氤氳的情慾煙霧裡糾纏、迷失、相濡以沫。蔡明亮首度於故鄉馬來西亞完成的作品,將吉隆坡的廢棄工地化為「魔笛」裡戀人們追逐愛情的水泥森林,超越了性別種族膚色,為莫札特的自由精神找到了新的定義。


Set in Kuala Lumpur. After Hsiao-kang is violently robbed, Rawang, a Bangladeshi worker takes him in and lets him sleep on his old mattress. When Chyi, a waitress, sees Hisao-kang, she is filled with sexual desires. As Hsiao-kang slowly recovers, he finds himself caught between Rawang and Chyi…


B. 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 

導演:奧利維爾阿薩亞斯, 佛利德瑞克奧本汀, 古蘭德恰達…等20人(Olivier Assayas, Frédéric Auburtin, Gurinder Chadha… Etc)。國別:瑞士/德/法。年份:2006。片長:120min。規格:35mm。


得獎記錄: 2006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開幕片 / 2006多倫多影展。

分類
REVIEW

旅行之歌影評:彌勒熊

分類
REVIEW

仍然有效嗎?-空戰英豪Flyboys


這部片長139分鐘的電影,是描寫一群懷抱各種不同理由加入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年輕人,在法國所發生的故事;電影的確具有史詩架構,不過,濃濃的向黑白空戰電影致敬的手法與敘事風格,也在在的考驗沒有多少觀賞五六十年前這類作品的新一輩觀眾群。

我查了一下IMDB發現這位1940年出生的導演-東尼比爾Tony Bill,作品以電視居多,但是他身兼導、製、演的作品相當豐富,因此,益發加強我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猜測與感覺-他對兒時記憶夢想的想像與擁抱。就像劇中人物第一次飛翔時,喜形於色、溢於言表的模樣讓人印象深刻,飛翔真的是人類夢想最大之所在,也許因為這個理由,導演選擇了除了有顏色之外,電影從裡到外全面性的古典情懷。

劇中不管叛逆的男主角外加一段浪漫而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情,以及他最後對生命對自己的一番體會。或是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並將對男主角有啟示作用的獨行俠前輩。面惡心善的長者、各種問題的同儕、純真可人的善良法國女子…都相當的原型。唯一不同是現在精良的動畫技術,把過去像搖控飛機天上打架的空戰畫面,整個提升到寫實逼真的程度,是讓觀眾較能投入與參與的部份。

說了這些,其實不代表我不喜歡這部電影,而是覺得電影完全倣效舊時代的視覺手法及價值觀,還有以站在協約國善惡二分法的英雄式角度,在講究持平觀點的現在,真有點不可思議的復古呢?不過,觀影途中,我倒是充份享受到欣賞黑白空戰片彩色復刻版的觀影樂趣呢?

誰叫我,也懷有一份遨遊天際的飛翔夢啊!^ ^

分類
REVIEW

彌勒熊影評 : 殺手圓舞曲-《放逐》

香港導演杜琪峯的新片-《放逐》,從一開場10分鐘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林雪四位昔日好友一齊現身,來到亦是童年死黨張家輝與老婆何超儀澳門的家中,開始執行暗殺任務為起,杜琪峯即展示出與以往不同的調度及氣勢,還有他相當自負式的把玩電影風格與形式的企圖心。

一干在香港黑幫電影裡常出現的演員在本片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像是標準配備的手提皮箱與黑大衣,背景是即將回歸的澳門,杜導作品的政治氣味雖似隱去,但劇中人的舉止又遙指那大環境的氛圍,一場無止盡男人為情、為義、為氣的生死悲歌,仍在槍林彈雨下上演。

背景音樂有西部槍俠的淒涼孤寂,場面又像是龍門客棧的劍客赴會,他們的黑皮箱在我看來,宛如音樂家手中的琴箱,只是對他們而言,演奏的是腥風血雨的黑道交響曲,點點槍聲就像一顆顆的音符跳躍在這群沒有明天的人身上,爆出血漿的剎那更像是提點我們的鼓音,俯衝、追逐、閃躲、倒下,在一場場慢鏡頭畫面裡,殺手們是一個個專心舞動著的舞者,只是曲終人散時,你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電影把所有香港黑幫片的元素精煉出來,打造成一件實驗性極強的作品,不管是對白刻意的少、或是舒緩卻壓著你的節奏、畫面的編排構圖、劇中人物的舉措,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橋段都非常精彩,看著看著……突然教父、神鬼無間,最後算總帳大屠殺時,總愛伴隨著高吟的歌劇曲目,又突然在我心底響起,喔!也許不是,是還要再古典一點的圓舞曲呢?嗯…是殺手圓舞曲喔!

嗯嗯!我真的這麼覺得……

分類
REVIEW

【終情之吻】影評:你想吻幾次?--彌勒熊

分類
REVIEW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影評:彌勒熊 2006.10.13

分類
REVIEW

穿著PRADA的灰姑娘

《穿著PRADA的惡魔》是我近年來看到好萊塢挾其一流製片環境與水準,所推出幾乎可以堪稱完美作品的代表,不管是故事、服裝、化妝、音樂、剪接、笑點、腳本、攝影、選角、導演……等等各部門的到位,把這個在我眼中其實是十足十的灰姑娘現代版(只是給女主角一雙玻璃鞋的人換成是梅莉史翠普),粧點的既合乎觀眾的預期心理又讓人目不暇給的好看。

雖然我對時尚的水平也是如同安德莉亞(安海瑟薇飾)一開始差不多而已,不過,導演用她後來上班途中換了差不多10多套衣服的片段,讓我幾乎同時聽到戲院裡現場滿場的男女觀眾,此起彼落的一聲聲驚呼,這也難怪電影在台北的口碑場五天,足足賣了台幣7百多萬,我想加上我這個星期日(10.15)實際感受那種熱烈的氣氛,本片在台灣隨隨便便要賣到兩三千多萬絕對不是難事。你回想一下片中安德莉亞把她從公司拿來的當季名牌包包及其他一些用品要送給友人時,她(他)們臉上的表情,還有那一雙伸出來饑渴的手,即可以一窺世人對於追求時尚流行的渴望。

不過,就是因為如此,所以當片尾安德莉亞做出她從電影一開始就一直掛在嘴邊的所謂正確的抉擇時,我突然由電影的情境當中驚醒,啊!我們又中計了。哈哈!原來它還是一個很Cinderella的故事啊!同時,讓我不得不開始真正佩服起好萊塢賺大家口袋裡的血汗錢的功力。太厲害了!他們先是對我們竭盡所能的展示,最後還不忘教導我們要有智慧喔!一切繁華是過眼雲煙喔!哈哈!真是夠了……

至於,大家津津樂道的劇中女魔頭-紐約時尚界聖經《RUNWAY》雜誌總編米蘭達(梅莉史翠普飾)的驚人演技,這對於是梅姨多年來小粉絲的我來說,其實,一揚眉、一噘嘴,呵呵!她只要用上一半的功力就足以輕鬆勝任。這位方法演技的發明者,號稱被提名最多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偉大女演員,不認識她的過去的現在小影迷,我會建議你看:越戰獵鹿人、克拉瑪對克拉瑪、法國中尉的女人、蘇菲亞的選擇、絲克伍事件、遠離非洲、紫苑草、暗夜哭聲……等等她的經典,如果再沒看過,那就看最近年代的麥迪遜之橋看她跟克林依斯威特大談令人心碎的黃昏之戀,你就可以知道她以前有多麼清新出眾、氣質攝人……呵呵!對於梅莉史翠普來說,真的如同報紙愛寫的一樣,演的好不是新聞,演的不好才是大新聞呢?她在本片當真的從一開始的:就這樣囉!如同女皇現身大軍臨陣一般。一直到最後的:就這樣囉!那個大大的特寫鏡頭,難得露出的微笑,立刻變臉冷咧的叫司機開車!呵呵!我不知道放眼當今好萊塢女明星,有誰能在氣質與氣度上贏過梅莉史翠普的這個版本的米蘭達呢?真是讓人不得不讚嘆這一位演技派演員又交出一張讓人驚呼的成績!

而安海瑟薇的安德莉亞也不遑多讓,她的確是新一代最佳美國甜心的候選人之一,經過斷背山中讓大家眼睛吃冰淇淋的一露,讓我對這位放得開的演員更加的注意與喜愛,這個角色由她扮演也是相得益彰恰如其份,一點也不輸給梅莉史翠普呢?其實片中的配角戲也都演的極好,尤其幫安德莉亞很多忙飾演奈吉的男演員-史丹利圖奇 Stanley Tucci (他之前美國甜心、非法正義、航站情緣中都是陽剛型角色,從沒看過他如此的演出,讓我相當驚訝),在片尾他有一段與安德莉亞的戲我非常喜歡,導演在他慶祝將履新職時,拍攝他寬闊的背部,而不直接拍他的臉部及表情,只讓他出現聲音,頓時我真的感覺到那些身在職場的人,奮鬥多年,面對終於出頭天時的那一刻,心中那份回顧過去及展望未來百感交集的孤獨與淒涼。眼尖的人,還可以發現吉屋出租當中,歌聲極好的Tracie Thoms也有演出安德莉亞的摯友一角。另外,演一開始很囂張後來很慘的愛蜜莉(愛蜜莉布朗Emily Blunt飾,哈哈!她真的也叫愛蜜莉),雖然她屬於配角的戲份,不過,我覺得她相當的稱職,而且隨著情節發展,服裝在她身上也做很多的調整,適度的配合她當時的情境。

至於我為何說是灰姑娘的現代版呢?其實仔細想想,連劇中女魔鬼都有脆弱的時刻,更不用說當米蘭達一噘嘴時,就得把當季服裝設計作品全部丟到垃圾桶的當紅設計師的反應,竟然如此平靜。還有安德莉亞與愛蜜莉也不懂得勾心鬥角,連要告訴愛蜜莉她不能去巴黎時都還要天人交戰一番,呵呵!這太超現實了吧!更不用說安德莉亞最後的決定。所以,我說是灰姑娘的現代版囉!唯一不同在於安德莉亞的選擇,也讓本片沒有變成麻雀變鳳凰般的過於夢幻浪漫的神話,但是相對於現實,安德莉亞選擇自己的路與真愛也是非常值得鼓勵,所以美國夢現在可不一樣囉!雖然這樣的結局,對站在現實角度的我來說也是很夢幻。呵呵!然後真正讓我覺得大壞蛋的就只有那個一天到晚甜言蜜語騙人上床的傢伙,他應該就是小紅帽裡的大野狼叔叔囉!灰姑娘傳奇再添一筆。

導演是拍慾望城市電視劇的大衛法蘭科David Frankel ,這部戲對他來講也有些許標示的意味,我相信過一陣子應該又會有如法泡製的作品出來囉!這邊我要以米蘭達後面肯定安德莉亞的表現而第一次將大衣與包包丟到愛蜜莉桌上短短不到30秒或一分鐘的鏡頭,來對他們團隊製片水準的高超致意……先是安德莉亞看到米蘭達要推開玻璃門,然後帶一個安德莉亞的臉部表情,再是由愛蜜莉的角度拍米蘭達與安德莉亞,再是由安德莉亞的角度拍米蘭達與愛蜜莉,然後米蘭達丟下東西,回頭一望安德莉亞並且臉上帶著肯定的眼神與表情,最後是安德莉亞不可置信的臉部特寫,再加一個包包與大衣的特寫,然後米蘭達進辦公室拿起水杯喝水並呼喚安德莉亞,請她打電話告訴愛蜜莉她不能去巴黎了!呵呵!很恐怖吧!短短不到一分鐘,好萊塢就燒掉了幾呎的膠捲喔!加油吧!好萊塢。

很推薦大家這部現代灰姑娘的電影喔!是相當精彩的商業片成功案例!非常優秀而完美,值得一看。

分類
REVIEW

11月10日上映:《單車上路》-名家推薦

1. 電影導演黃明川。
一段絕崖峭壁的邊際路上,兩名亡命男人與兩名尋找未知夢想的年輕女性不期而遇。「單車上路」拍出新人類與上一代之間的衝突及自身抉擇的苦痛。它是「單車單騎」、「單車雙騎」與「並肩雙騎」的複選世界,少見地呈現東海岸上,既美麗又孤獨的遙想旅程。

2. 華視總經理:小野。
「單車上路」讓我看到了一種寂寞和堅持,就像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的崎嶇和不順利,其實應該知道這樣的過程很痛苦,但是或許就是他們想在這樣的痛苦中,看到最稀有的美麗景緻。台灣的電影或許就是要這樣「重新上路」,還是寂寞,需要堅持;但是美麗依舊……

3.知名小說家:駱以軍。
就公路電影而言,「單車上路」對台灣東海岸美得讓人不能置信的運鏡凝視,或已值回票價。但那媲美國際水準的空拍視覺震撼,與海天懸崖、隧道交錯內化的意象,更值得細細品嘗。二男一女在那與外界隔絕、宛如密室的公路上,既逃亡又追尋,既相濡以沫卻又無能對抗尾隨追咬之惘惘的威脅。年輕的美型男女演員,使得這部台灣版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霧中風景」+「菊次郎的夏天」,本來可能沉鬱絕望的啟蒙,轉而成為「療癒系」的青春之歌。

4. 影評人:黃香瑤。
「單車上路」不是典型的一部車子劃開大陸,相遇便要預告分歧,故設定上一開始便是感傷的。「公路電影」的分類畢竟是權充的,方便的,但藉著「公路」本身的層次,回到時間與空間最內底的思索,《單》片則說了很多它沒說的。那是離開撒開在身後的風景,一場公路之後,最多也最重要的東西。

5. 體制外教育專家:作家-李崇建。
「單車上路」的導演以老練又不著痕跡的鏡頭,將絕美的景致融入青少年困頓的心靈,一段單車旅程演繹得豐富無比,充分詮釋了公路電影的漂流之美。

6.  柯夢波丹副總編:小說家-高翊峰。
「單車上路」拍出了年輕人的感覺,它是台灣電影中難得「有深度又有偶像劇甜度」的電影!

7. 影評人:淡江大傳系助理教授魏玓。
壯麗的蘇花公路海岸線在鏡頭底下蜿蜒開展,電影充分呈現和善用了這個世界級的景觀。李志薔運用美麗的景致和美麗的男女演員來包裝電影,但是裡頭講的卻是嚴肅深刻的主題。

8. 散文作家、高中老師:賴鈺婷。
這是一段又寂寞又美麗的心靈旅程。在離去與歸返之間。在生的困惑與死的錯愕中,公路上騎著單車的身影,看似瀟灑輕盈,卻帶著孤獨的重量。青春焦躁的味道。當我們吶喊青春。青春不來,我們去。一起進戲院支持《單車上路》吧。

9. 導演:郭珍弟(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跳舞時代」導演)
「從一個你生活中不可能去到的角度與位置,來看花東美麗的山與海,那是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饗宴!!」近年來的國片,對「犯罪」做了不少描述,卻是少了對「救贖」的討論。「罪」與「救贖」的並列,讓花東海岸的美麗懸崖成了青春啟蒙時探索人生的必經之路。「單車上路」這部電影提供了青少年與家長老師之間討論人生價值與哲學的具體語彙。

單車上路劇情簡介:這是一部年輕人的電影,裡頭有年輕人的叛逆、恐懼、愛情與追尋…也有國際級的蘇花公路美景。三個人,三個不同的人生,卻在這條寂寞的蘇花公路相遇。一邊是碧海藍天,另一邊卻是險峻的斷崖……意外不斷地接踵而至,失去座標的青春,能不能回到夢最起初的地方?

「單車」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是一種視野和心靈的深度…
就像現在提倡的『慢活』、『樂活』…
用一種緩慢的速度…讓你的心開闊起來…
您有多久沒有讓您的心去旅行了?…
出發吧!讓蘇花公路帶您展開一段純淨的心靈旅程……

35釐米的碧海藍天….「單車上路」11月10日邀您上路……

主演:
新生代偶像明星:「李國毅」。
人氣美女:「張榕容」。
氣質美型男:「李運慶」。
青春美少女「陳意涵」。
危險心靈「溫昇豪」

分類
REVIEW

代貼-《神鬼無間 The Departed》作者:alfredo PART2.-續寫神鬼無間

原文出處:Blog on Cinema-http://blogoncinema.dyndns.org/plog/post/1/355 

 

昨天原本想寫一篇發勞騷抱怨近來看片越來越沒動力,寫文章越來越沒勁,甚至金馬影展好像不看也可以,不過寫到一半,一轉念決定把《神鬼無間》感想給寫完,直接發表。沒想到今天就看到周星星的一篇新文「影印機心態跟校對的作為」http://blog.webs-tv.net/jostar2/article/3919195 ,其中談了不少他對《神鬼無間》在網路上負面評價的感想,而且還提到小弟的拙文小小地稱讚了一下。這是第一次有人在網路上點名我的文章,而且還是正面的,雖然有點不敢當,但老實說還是滿高興的。其實網路上目前關於《神鬼無間》的文章感覺還不太多,我也在等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精彩的觀點,我想一定有的。

不過我會想再續寫這一篇,是因為周星星文中提到我對《神鬼無間》的評價比較偏向負面,但其實本片和《無間道》孰優孰劣在我心裏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無間道》是一部很好寫的電影,因為其工整、清楚明白、手法明確、感染力很直接,簡單說就是通俗又狗血,但又有可以打動人心的靈氣,它讓我最印像深刻的強項正好是《神鬼無間》比較不足的。但之前我看過《神鬼玩家》,因此感覺史柯西斯或許就是想避開這麼簡單直接的通俗好看,並不是說《神鬼無間》較沈悶,而是導演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處理一些原本可以很煽情很容易打動人的地方;加上他在詮釋這個劇本是用和原作不同的觀點和方式,這些地方都為這部片累積出其獨特的力道。但要說清楚我對影片的這部份有什麼感覺,要分析史柯西斯在搞什麼把戲,是一件有點困難的事;除了本人不學無術之外,一方面是因為我對導演過去的作品不是很熟悉,另一方面我覺得《神鬼無間》已經可以用較“藝術”的觀點來看待了;整部片都有種作者的”氣”貫穿在裏面,這是《無間道》比較缺乏的,也是我很難說明白的地方。

 

或許可以寫一點《神鬼無間》我特別有感覺的地方;從李奧納多的角色在警局辦公室被兩位長官數落他的身家,我們知道他有一個混黑道的叔叔,貧窮一輩子的父親,在街上賣毒品的表哥,還有一個上流社會出身的母親。李奧納多說他沒有家人,隨後不久我們就在醫院看到他垂死的母親,和態度泠漠的舅舅,也就是在他母親死後,他真正的和上流社會絕裂,投入黑道、街頭的世界(這讓我想到《我心遺忘的節奏》),也許他想以警察的身份為他的父親證明些什麼?之後透過傑克尼柯遜的口中也透露出些許李奧納多角色他父親和叔叔的性格。種種這些地方都是可以大灑狗血的著力點,但史柯西斯把這些點出來了,卻還是語多保留;其實他可以弄一堆回憶畫面,把故事弄得更感人,然後把本片三位主角的父子三角關係弄的更狗血更劇力萬鈞,可是他沒有。或許很多觀眾並不習慣這種缺乏明顯提示的情感描寫,可是這些東西都在那裏留待觀眾發掘,因此李奧納多最後被暴頭秒殺,比起梁朝偉那慢動作中彈倒地畫面還更讓我撼動。

 

這種感性的描寫都是很隱晦的,就好像傑克尼柯遜和李奧納多在戲中的關係,這黑道老大泠血無情瘋狂又變態,但隱約可以讓人感覺到他對這世道的麻木無感的,內心卻又是極度的空虛與懷疑,所以他才要一次次讓自身沾滿血腥,一次次地站到危險的前線,是否是他渴求自身的死亡?或是渴求那血腥危險所帶來的刺激?而他在面對李奧納多時表面把他吃的死死,可在緊要關頭又對他的忠誠猶疑不定,這兩人之間的聯繫到底是什麼?

 

這甚至可以從階級的角度來看;李奧納多在劇中投入下層社會,而麥特戴蒙則是出身街頭抓緊了機會一路往上爬,他西裝畢挺,上高級餐廳住高級公寓,和美麗的女醫生談戀愛,組織幸福又有錢的家庭。與其說他是警察或是黑道,不如說他就像是律師、商人、政客,正好可以和李奧納多的舅舅聯想在一起。

 

有錢的傑克尼柯遜選擇的是毒品、女人,選擇的是待在街頭,繼續和警察、混混博命廝殺,或許這就是這三人微妙關係的一個關鍵,麥特戴蒙沈浸在往上爬的幻夢裏,他或許自認為他和其他兩人是屬於完全不同階層的;也難怪到最後他無法獲得傑克尼柯遜的信任,繼而死在他構築的夢想小窩裏。這些都是電影裏沒有明說的東西,我甚至也不確定到底導演有沒有這樣的意思,但卻因此有很多無限聯想的空間。

 

這種細微隱晦的角色刻劃和情感暗流,透過人物對照反應出街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黑暗與失去救贖,其實和《無間道》的無間地獄意像也有共通之處,只是更暴烈更直接殘忍。但老實說看《神鬼無間》我覺得在主題和意境上還更像是克林伊斯威特的《神秘河流》,只是這樣比起來《神鬼無間》在情緒力道又比不上《神秘河流》那般精準而猛烈。

 

《神鬼無間》對我來說就是那種感覺好像有不少東西,可是就抓不太準裏面到底有什麼的片子(其實這樣的片子大都滿好看),不過現在這樣寫出來也多少理出了些許頭緒。

 

寫完好像比昨天還更喜歡《神鬼無間》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