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mypaper.pchome.com.tw/silentshen(哎呀!我魔慈悲)
(本文為2010女性影展官網授權刊登,版權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親愛的造牆者
有關《生命出口/Vital Signs》,在片中持續出現了雪花和肉體的影像,你以為相當值得玩味。雪花是輕盈的,即便落在地面成為積雪,仍舊代表著透明、晶瑩而隨時可以被剷起的部分,它也意味著生命來到窮盡的蕭索、虛無。而肉體呢,垂死者鬆垮的肉體,皺紋和斑駁的身體,疼痛到近乎沒有尊嚴的慘嚎,絕望,在最灰暗的時刻,那些都是無比沉重,直直墜下的,拉扯、降低人的可能性的,重力法則。這兩種意象一經對照就有了必然的歧異,但卻同樣的被含括在生命的裡面。
雪花輕飄飄的墜落,亦指涉了人的凋謝,那終極的面向,究竟是美或者醜呢?
當人來到最後的階段,所處已不是原來有著華麗盛大的皮毛的狀態了,而是面目全非,連靈魂都在咆嘯的可怖人間。美學或哲學在這裡,都要重新布置、調換,以憐憫或豁達來面對,而且那依然徘徊在邊緣,並不真正抵達核心的啊。
電影有一幕讓你又激昂又哀傷。穿黑衣的四人樂隊在漫天雪落彈奏、演唱,爆炸似的樂風,忽然,一蓬擁擠的雪降下,他們的身影消失其後,音樂亦被淹沒在帶著飄忽不祥的威脅性的反覆出現在文本的配樂。真是漂亮的影像隱喻吶…
而幼時遭逢車禍、雙膝處斷腳、填裝義肢的女孩西蒙,在外婆死後來到安寧病房,目睹了人間衰頹的景象。那麼多正在等死的人。死亡不是一個未來式。而是的確在進行中的。她以自己的雙眼與觸摸見證死亡現場。那些因為病痛與衰老而敗壞死去的煉獄之室。在一派腐爛的味道與死氣沉沉的氣氛底,西蒙對死者的肢體產生一種病態的迷戀,並且插手了死亡事務的導引(她讓病人相信她注射了致死量的嗎啡使得對方驟死)。
西蒙對垂死之人特別的看顧,耐心的陪伴,甚至性慾般的撫摸殘敗的身軀,那些神秘地垂降到死亡底的髮與肌膚,無論生的或死的。身體在這個文本裡的意義十分豐饒,而那種亟欲自主的個人的權力(權利)被含蓄地表露:西蒙成全臨終者的意志,她是醫護體制外的窺看者。有趣的是西蒙自身亦是肢體受損者,導演蘇菲˙德拉斯普/Sophie Deraspe透過人與身體在病房裡的人生最後局部展示了冷冽而不失溫和、明亮的觀照,以逼向更大的整體。
文本的調度,時常有突兀的畫面插入,雖然都是病房的看顧即景,但卻蘊含了深深的凝望。你尤其喜歡的部分在於俯瞰視野的運用,文本好幾度以由上而下的鏡頭,對死者進行凝視。而死者安靜的歇息在床上,他們都不再被病痛折磨,一切都靜止下來。來到電影末端,同樣的俯瞰拍攝再現,那是西蒙和男友在雪地裡翻車,兩人爬出,相互照看,擁抱的場景。你以為這就是轉向。對生命懷疑的西蒙終於獲得了生的意義,急切地望著、摟著另一具身體,一個生者(而不再是將死之人或亡者),在瀕臨死亡的邊限以後。
歌唱吧,歌唱。穿過了死亡的風景,生命的徵兆自然而然湧現。一如影片中如夢境般的同樂會裡的老婦演唱如詩般的歌曲(心有個抽屜,抽屜裡有一道光)。在最衰壞的時節,仍然有著隱約迷濛的光微微亮起呵。歌唱吧,歌唱。
你的媧 記於9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