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史前文話 :【用母系角度來看五帝本紀】20200508


看到一個話題:「大禹離家十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什麼會有兒子?」

突然之間想到一件事。
目前考古逐漸在顯示出,商朝是一個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的時代。

那商朝以前呢?
會不是其實是母系社會,只是由於後來的文史工作者已經是父系,所以用父系為主的角度來敘述。

比方說,黃帝跟嫘祖有二子。
老二叫做昌意,而他的老婆叫做昌仆。

乍看之下很像昌仆跟隨了昌意的名字,但其實直到劉邦,除了天子(或王),基本上大家都還是跟隨母姓。
或者按照地域為姓。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

或許其實是「意」入贅到蜀山昌氏去?

再來,由於母親跟女兒,才是家系的主人,所以所謂的「禪讓」制度,也許跟孔子他們描述的並不相同。
男人只是家系的大總管,並沒有繼承的權利。
所以帝王乍看之下一直在改換不同人,但實際上母系家族並沒有被變更過?

最符合這個推論的,就是堯舜。
堯的女兒「娥皇」(跟女英),親自去鑑定了舜這個人,並且願意嫁給他。

後來舜就變成天子了。

你看,娥皇的名字,居然還有「皇」。
三皇之後,男性大總管基本上最多冠「帝」。

這邊大概看一下黃帝到堯中間。上古記載很亂的。

黃帝:正妃西陵氏嫘祖。次妃嫫母。
帝顓頊:妃滕墳氏女祿。
帝嚳:正妃有邰氏姜嫄。次妃有娀氏簡狄。次妃陳豐氏慶都。次妃娵訾氏常宜。次妃有娀氏建疵。
帝堯:妃散宜氏女皇。妃女瑩。
帝舜:妃陶唐氏娥皇。妃陶唐氏女英。

XX氏其實應該是部族的名稱。而且非固定。
黃帝姓姬號軒轅,本為有熊氏。

姬、嫘、嫫、女祿、姜嫄、女皇、女瑩、娥皇、女英。

共通性是「女」。

有趣的是,帝嚳的繼承者,非姜嫄所出。
而帝嚳之後的母系名稱,同質性更高了。

我會這樣判斷:當戲看啊。
五帝是兩個母系霸主交迭更替的一段時間。

按照史記說法,顓頊有兒子,但繼承帝位的卻是他哥哥的孫子。

顓頊的母親並非嫘或嫫,就是昌仆。又名女樞。
而帝嚳系未記母系,這邊我想可以看成是嫘嫫直傳的嫄。

發現了嗎?我的想法是,從女旁的是同一系。
以女為名的則是另一系。

從母系角度來看會變成這樣。

炎黃大戰後,天下以女字旁的家系為共主:嫘祖嫫母,某方面也表示了她們的輩份。

嫘祖第一代。
嫫母第二代。
用的大總管都是同一個:姬軒轅。

但嫘祖有一個兒子,入贅到西南的純女系。女樞
更有趣的是,蚩尤文化看起來,蚩尤哥哥就是往西南離開的。

純女系壯大起來,壓過了旁女系。
但旁女系(姜嫄)連結了其他三個部族,推翻了純女系這次的統治。

「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旁女系內亂,純女系(女皇)再起,任用了大總管帝堯。
舜呢?
娥皇跟女英,很可能是純女跟旁女系的一次合併共治。

兩支女系終於可以和平了?

按照司馬遷所說,大禹也是純女系出身,是帝顓頊(女祿)的子孫。
亦有記載,大禹的母親是「女志」。

以這套母系邏輯來看,大禹政變了。
(竹書紀年也說,大禹是政變奪得天下的)
(曹丕篡漢之後也說,舜跟禹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啊)

大禹的妻子,沒有名字。
要嘛不是氏族長。
要嘛大禹成為天子之後,開始改動母系政權的絕對性。

是的,大禹開啟了以男性為傳承主軸的新政權。
這時候可能僅僅是針對最高社會階層,也就是天子家的改動。

於是我們回到開頭了。

大禹的兒子,可能不是大禹本人的兒子。
是大禹家的兒子。

大禹出外工作,老婆在家負責生孩子:很母系社會很可以。

但從來沒有人像大禹這一票治水工程師,出去這麼久,還活著回來。
大禹沒有讀萬卷書,卻行了萬里路,也埋下了他心中革命的種子。

這點很重要。

大禹的政變跟改革,不會是他一個人的力量。
而是各個戴綠帽的工程師們,跟一個關鍵人物一起發動的革命。

按照傳統,帝舜應該要把女兒嫁給大禹……啊這個父權說法。
按照傳統,帝舜死後,娥皇應該要娶大禹來當新總管。

大禹沒有入贅。
因為掌管女系「罪刑」的法官,挺大禹。

軍警系統是到近代才分出來的,在那麼古遠的年代,執法者必然擁有部族中絕對的武力。
傳說賢臣皋陶擁兵支持大禹叛出,再合理沒有了。

大概說到這裡就好囉。

原文出處 史前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