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神鬼奇航2—2006.07.05


不知道導演基於何種理由,要讓這部續集電影的結構,變成切割開來是一段段奇異的螢幕大冒險,但是硬要將他們結合起來,卻更像是很多段純粹的鬧劇來組合,既無第一集的活靈活現,也讓本集耗資億萬的場景不再具有吸引人的力量,成為一場看似熱鬧洋溢、實則無聊冗長的觀影經驗。

在傑克船長強尼戴普賣力揮灑各式誇張表情及演技之下,不只綺拉奈特莉連奧蘭多布魯都只能淪為花瓶,讓我強烈懷疑,是不是這部電影裡,負責擔任愛情戲的兩位男女主角,去年尬戲尬的太嚴重(今年兩人各有好幾部電影上演),賺太多錢而沒能好好專心的演好這部戲。終於讓整場電影,成為視覺效果驚人的CG大王深海閻王及傑克船長的個人秀。 

電影中各式電腦擔綱演出的怪人、怪物,的確堪稱一大奇觀,不論造型、質感都幾達完美狀態,近年來如:大蟒蛇之類電影尷尬的觀賞經驗也已不再復現,但相對的也讓人擔心起這類技術發展至極致時,將來觀眾們是不是只剩下這些動畫可以看呢?除非他們也開始會演戲或流露出人性與感情。 

至於劇情的發展,表面上是大家有志一同搶『聚魂棺』,熱熱鬧鬧,上天下海,爾虞我詐,你來我往。男主角奧蘭多布魯的情敵,也由第一集的倪准將,再增加一個被拖下海的傑克船長;然後,已變成船長口中有著海盜心靈的女主角綺拉奈特莉,也可以為了大家的性命,故意跟傑克來段超鹹濕的熱吻(咦!不是普遍級嗎?還親的真久啊!而未婚夫跟她在本集中則是貌合神離,沒有任何化學變化。呵呵!),再趁其不注意時,把他綁在船上餵海怪;最後,莫名其妙的女主角突然又良心發現,要為他一直駛、一直駛,駛到世界盡頭;哈哈!真是夠了。 

反正,不單單第一集的人全員現身,再加上本集新增的角色;一干重要主角、配角的人數一直增加(第三集一定還有新角色),還秉持著迪士尼電影歡樂普遍級的傳統,沒留一滴血也沒有人真的死了(叫不出名字的路人甲例外,而且海怪怎麼亂抓都抓不到主角,我只能說: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看似內容豐富、情節離奇,其實根本已陷入自亂陣腳、自溺自限到難以自圓其説的地步。 

特效100分,故事不及格;是我對神鬼奇航2的評價,希望第三集周潤發發哥能有好一點的表現。謝謝!

分類
影評

「非關命運」觀後感2006.07.07-作者:博悟行逸(胡世隆)

「非關命運」是享譽全球的攝影師路易斯.寇坦轉任導演的第一部作品,這一部作品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惹.卡爾特司的同名半自傳性小說--「因惹.卡爾特司」(1975)

「非關命運」講的是猶太男孩卡維被抓進納粹集中營作苦力的故事,因為政治環境的巨變,以及從宗教累積千年而來的仇恨,一度讓卡維質疑「人與我」的本質、意義。 

生存,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慾望。當這個你我都有的本質,因為大環境的仇恨而刻意加害的時候,「人」要怎樣接受他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是「命運」,但掌握不住的又該叫什麼?或者是,「命運」一詞是人類專用的,對於所謂被歸類於該遭上帝捨棄的人而言是不適用的?
 

上帝因人以上帝之名,舉正義之劍彼此仇恨、傷害生命而哭泣。
 

猶太男孩卡維把自己壓縮到最卑賤的位置,以超越尊貴的高度看待自己和環境--像一滴墨水滴進淨水杯中,擴散……稀離……直到「水不再清澈,但也見不到墨水」的晦澀--生存。
 

勞動營中,有人賭上種族的榮譽,把迫害當成彰顯人種尊貴的考驗;有人則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那般,毫無生氣的應付著沒完沒了的苦工。在缺乏食物的情況,氣力與希望如同日漸衰弱的身體一樣--頑固的活著--在生與死之間,對一個孩子而言,或許還沒曾去思考「死,是不是解脫?」這樣的問題,便直接的面對壓榨與迫害。
 

卡維佝僂著背背著水泥摔倒,士兵的咒罵與拳腳讓卡維身體停不住的顫抖,還來不及喘息,新的一包水泥又放到背上了。或許是導演要表現人的惻隱之心,同樣的苦力同胞停頓了一下下讓卡維喘息,卡維顫抖的回頭,沾滿水泥的臉上掛著兩條眼淚,讓身為觀眾的我閉上眼睛,逃避惻隱之心的共鳴。

今天為什麼全勞動營的人要被集合在廣場罰站?那些壓榨與迫害的理由已經不重要了,身體習慣了飢餓與疲勞而晃動抽慉,如果靈魂可以暫時飛升,想必也會感覺這樣的畫面很美,像海草一樣柔軟的左右搖動,美得連死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奢侈,在同胞的鼓舞與照顧之下無力的承受生命的重量。
 

這是「非關命運」裡的片段給我的心得,不是對威權暴力吶喊,也不是包容迫害,而是超越吶喊與包容,平凡而真實表現下的感傷。
 

這樣的片子很容易讓人拿「辛得勒名單」與之相比,個人認為兩部作品各擅勝場。看過之後,史蒂芬.史匹柏用「受害倖存者」的角度作為表現基點,用眼淚去洗滌歷史的罪和滋養心中那一顆慈悲的種子。
 

而路易斯.寇坦用「過來人」作為說故事的起點,以主角經過歷史的悲愴之後,平靜的告訴你當時的種種,甚至是輕鬆的回憶苦不堪言中作樂的點點滴滴;生命的韌性,在一切不堪之中展現超越美醜、善惡的「真實」,不僅僅是對歷史受害者的同情,更拓展提升到對施以迫害的人一種無言的悲憫。
 

同情、悲憫……善惡、美醜……事件的終止不是生命停下了腳步,而是心境跨越了彼此、分別,重新回歸到生命該有的秩序與節奏,不要所謂的包容或是原諒。回顧「『非關』命運」,因為那是包袱。向前走,才有開創命運的可能。

劇後,卡維的一句獨白巧妙得令人心碎與慚愧。

 
「人人都問我集中營裡面的苦難,下一次我要跟他們說裡面有趣的故事。」 

你,正在面臨苦難嗎?如果你能夠告訴我苦難中有趣的故事,那麼我將回饋你一滴複雜而單純的眼淚,以及為你祝福的微笑。

分類
影評

森林保衛戰Over the Hedge-觀後感(PART2) 2006.07.06


鑒於先前所寫,讓人誤會此片只是胡亂一番;因此,再談談片中意涵:電影設定時間點是原著者-邁可.佛萊及漫畫原繪製者-T.路易斯他們四格漫畫作品的所謂前傳:也就是阿傑(浣熊)、龜毛(烏龜)還不是一對麻吉的時候;談阿傑如何來到這邊,並與他們認識的前後過程及因果關係等等……

首先,英文片名《Over the Hedge》,即是一句厲害的雙關語。對於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來說,Hedge(籬笆)只是一道界限,是食物的另一來源;但對於建築他們的人類來說,一方面可以達到拒絕他人(包括一切生物)進入自己所謂的『私人財產』的目的(以社區管委會主委-葛蒂絲,在片中一直大講手機談生意,只擔心自己房地產下跌為代表),另一方面,也是人類保護自己與不敢面對自己恐懼的心理作祟!用高高的一堵牆(籬笆)來阻隔解決一切問題,也就是將自己關在自我建立的塔裡面;這不正是人類恐懼心與佔有慾的無限上綱(籬笆是左右向無盡頭的),所以不只動物們要Over the Hedge,人類要Over的Hedge更多。 

再來,軍師浣熊-阿傑自片中一開始被設定的行為,就已經標示此部電影的借題發揮、指桑罵槐,以人類吃的發明(大量、規格、統一),來突顯人類嚴重的與大自然脫節,甚至於連動物都被影響同化了-《阿傑的波卡多情結》(君不見日本北海道熊牧場的熊群乞討的模樣,還有我親眼所見,動物園中動物嚴重偏食現象,而且,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你看到動物在自動販賣機前買東西或拿東西來吃,不知你做何感想呢?);片中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阿傑當著大家的面,打開了一包加了濃濃雙重起司味速食再製品的誇張場景,而後來當龜老大要大家吃樹皮時,眾人味如嚼臘的表情。阿傑那一臉令人發噱、市儈狡詐的模樣與龜老大象徵傳統一方的好好先生形象恰恰成為對比(不過,當他堅信的價值觀受到阿傑嚴重挑戰時,他只有選擇同流合污的無奈亦是現實的移植)。 

緊接著,所有動物們的改變是迅速而可怕的,他們漸漸樂在其中,就彷彿看到觀眾自身的寫照一般,而且,我們還因為被諷刺到癢處而開懷大笑。不過,畢竟是歡樂無比的動畫電影,一連串瘋狂偷竊食物的行為及人類之間的互動(事實上也完全反應了現實,三不五時可見野生動物誤闖人類家園的新聞,嘻嘻哈哈的表現手法背後,其實還有個更需要人類正視的問題?),還是絕妙到底,全場哄堂大笑。 

而導演當然沒放過放大兩位大壞蛋(主委葛蒂絲及除蟲專家)嘴臉的機會,誇張扭曲無所不用其極,最後倆人下場當然人人滿意、拍案叫絕囉!所以,我必須大大稱讚編導對角色恰如其分的設定,將每一隻動物(浣熊、烏龜、松鼠、負鼠、刺蝟、臭鼬鼠、熊、家貓當然還有人類囉!呵呵!)的特性發揮的極好,腳本流暢,可看性高,又不失娛教於樂的本懷。 

以上再次贅言幾句與大家分享。謝謝!

分類
影評

森林保衛戰Over the Hedge-觀後感 2006.07.04


如果你看這部電影不會笑,那我會說你真的很COOL(冷酷的酷)喔!

昨晚看的時候,我真的是忍不住從頭笑到尾,全場觀眾尤其是小朋友們,也是歡樂到不行,笑了個滿堂彩;編導及主角群們(浣熊-阿傑、烏龜-龜毛、松鼠-過動兒哈寶、超會裝死的演技派負鼠-奧司及女兒海瑟、刺蝟夫婦及他們三隻可愛的小刺蝟寶寶、臭鼬鼠-史黛拉、大熊-文生、家貓-小虎,還有註定當出氣包的人類社區管委會主委-葛蒂絲、及除害專家)通力合作之下;讓大家是笑到煩惱去除、暑氣全消。 

喔!對了,我看的是中文配音版(之前有幾次恐怖而不愉快的經驗,笑!),表現尚可;不過,這一次中文對白的翻譯,倒是蠻能切合台灣俚俗與民情的,而且也不再是阿扁……的腔調、許純美的笑點等等(感謝老天爺)。

其實電影主題還頗為嚴肅,敘述人類不該因開發而嚴重入侵野生動物的生活區塊,應該要懂得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否則將會被反撲,自食惡果云云……(有這麼多嗎?呵呵)

重點是看動物們全場縱橫,極盡耍寶搞笑之能事,雖然觀眾們早已被顛覆傳統的史瑞克訓練成百毒不侵、抵抗力強,但是在他們面前還是徹底繳械。哈哈!編導(原著者-邁可佛萊、四格漫畫原繪製者-T路易斯、導演是《小蟻雄兵》的提姆強森及《落跑雞》的凱瑞寇派崔克、編劇是《粉紅豹的蘭布魯、熊的傳說的羅恩卡麥隆、大衛霍斯瑟頓及導演之一的凱瑞寇派崔克)除了開發出跟夢工廠之前的動畫電影不一樣的笑點(雖然還是唱了兩首主題歌),而且在一些看似已經過氣的手法上(仍有大量集合其他電影的殘影)也能玩出一些不一樣的況味(族繁不及備載……),讓我懷疑動物們有被金凱瑞、周星馳附身;剪接流暢、節奏明朗、笑點取捨得宜,雖然有些地方還是煽情到極點,不過看在他們可愛到不行的份上,還是相當推薦大家去觀賞這一場瘋狂食物爭霸戰,去HAPPY一下囉! 

真的超好笑的。^++++++++++^

分類
影評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及綿羊弟弟)】影評:彌勒熊-2006.07.02

分類
影評

【迷情漩渦Maelstrom】影評:彌勒熊-2006.07.01

分類
影評

鬼域(Re-cycle)-觀後感 2006.06.28

由李心潔與彭氏兄弟再次攜手合作的新片『鬼域』,帶領大家進入一個被遺棄的世界,探討在現實中被人們棄之不顧的事、物,在另一個空間是否有存在的可能?

電影由暢銷作家(李心潔飾)即將創作一本名為『鬼域』的小說為開端,後從被她隨意丟棄草稿裡情節在現實中的一一重現,演變到嚴重干擾到她的生活與寫作。她除了在家裡看到同一個陌生女子,又開始出現一連串似幻似真奇異的幻覺或經歷,到底是異常的經驗讓她下筆有如神助,還是根本是她自己嚴重騷擾了那個不為人知的靈異世界?


導演運用
電腦裡「資源回收筒」(RECYCLE BIN)的概念,將人們忽視遺忘的事物與心靈黑暗的記憶相互辨証。以耗資四千多萬港幣的電腦特效與實景,為觀眾們架構出那個只能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而你卻從未曾親身經歷、前所未見的意像-『鬼塚、玩具廢墟、吊頸森林、鬼胎道、惹鬼橋、咒樂場、中介站』等等…將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場景,成功的為我們具體呈現與創造出來。

電影在美術設計上,為華語片開發出驚人的視覺奇觀與傑出表現;並試圖喚醒人們省視自己的內在,為虛構與現實之間提出各種關連的可能性。

 

分類
影評

心塵情緣(Ask the Dust)-觀後感 2006.06.27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挖苦男主角-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也不是要唱衰這部電影,只是談談一些感想……導演是好萊塢享譽多年的金獎編劇-羅柏吐溫(Robert Towne)《作品有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的-唐人街、及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提名的-最後行動(The Last detail )、洗髮精(Shampoo)、泰山王子(Greystoke:The Legend of Tarzan, Lord of the Apes);另外還有擔任如:破曉時刻 (Tequila Sunrise)、霹靂男兒(Days Of Thunder)、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 、愛你想你戀你(Love Affair)及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等等知名電影的幕後推手;男女主角則是兩位性感偶像: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亞歷山大帝)及莎瑪海耶克Salma Hayek(揮洒烈愛)。

 

柯林法洛之於這部電影的尷尬處在有如走錯片場般的錯置,當我看到他西裝筆挺出現時,腦中第一個想法是:暴力、槍枝、黑幫,而他如果脫下衣裝時,立刻覺得空氣中的賀爾蒙濃度及費洛蒙指數馬上衝高;這是當今有明星魅力、個人色彩濃厚的藝人的罩門與死穴。像成龍之於神話,金凱瑞突然擺起臉孔正經起來,會讓觀眾手足無措。聽柯林法洛前半部電影以稍嫩的聲調做背景旁白,除略嫌急燥、嘮叨以外,並無大錯;但當他壓低說話的頻率時,就有如大哥上身一般;尤其幾個他坐在房裡與人談話的背光鏡頭,突然覺得他像在審問犯人,更不用說他一臉歷盡風霜裝年輕當處男的沒說服力(你會相信他有很多的第一次,喔!那應該是20年前吧!誰叫他一臉痞子相啊!呵呵);當然他並非一無是處,跟女主角莎瑪海耶克一大段戲所爆發出來的螢幕火花的確可觀,大概只有史密斯夫婦比得上;而且你要怎樣脫怎麼愛,我都可以接受;但是請不要告訴我,你是一個作家好嗎?看他自己好像也蠻心虛的樣子…… 

 

 

不過,兩位搶戲的男女配角倒是讓我驚喜連連,有飾演退伍軍人-Hellfrick,1935出生的老牌演員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 (知名作品有:冷山、傲慢與偏見、2006年尚未上演的美國怪談:鬼殺人An American Haunting、及參演2001年馮小剛導演的大腕Big Shot’s Funeral),單單他坐在床沿一臉疲憊、頹廢模樣要求柯林法洛去偷牛奶的戲,就讓人印象深刻;而那位比任何人更像活在電影背景1930年代的瘋狂粉絲Vera Rivkin(一位被火紋身,受盡家暴的婦人)1971年出生的艾荻納曼澤爾Idina Menzel(東尼獎得主,也是電影與舞台劇-RENT的主角),那場袒胸露背的場景令我震撼,還有柯林法洛再次造訪時的對手戲,也是揮灑的張力十足

 
這部電影劇本其實相當感人(羅柏吐溫在對白、情境的描寫都是生動感人
),但是,一些足以憾動人心的場面,都因導演在執行面上的問題,缺了那臨門一腳,就這樣讓我想留下的最後一滴淚,倒吸了回來。


嗯!最後跟
柯林法洛Fans們說:他有露小屁屁,是特寫喔!呵呵!

分類
影評

生命奇蹟小狐狸(Helen, the Baby Fox)-觀後感2006.06.26



其實,小狐狸與小男孩的這個故事我非常喜歡,也相信是來自於原著者珍貴動人的經驗……

不過,不幸的是電影犯了跟可魯在執行面上相同的錯誤,而讓作品呈現的效果大打折扣。不是因為我對日本電影帶有偏見,而是他們有某些特殊的民族情結,以至於在處理這一類作品的手法上,一直讓我沒辦法切入及接受;在劇情、演技、表情上,極力煽情與熱愛誇張;在腳本、念白、配樂裡,冷調抽離又愛裝可愛。所以可魯一片理應賺人熱淚的最後一摔,因為漠視觀眾對品質的要求與說服力的眼光,不肯花錢好好後處理可魯與背景的CG效果,而變成內行人眼中的笑果;當時,我環顧四周並且聽到此起彼落唏哩嘩啦的哭泣與啜泣,突然之間我不禁懷疑怪罪起自己的無情冷血。但像我這種看日本卡通如:小甜甜、科學小飛俠都能哭到不行的人,為什麼不會被感動呢

問題在於,動物電影的挑戰性不是普通的大,所以通常成功的例子,要不就讓動物主角群們全面擬人化(如:他不笨,他有話要說);不然就是乾脆直接讓他變成卡通(獅子王、海底總動員……等等不勝眉舉)。加菲貓的慘不忍睹與2006靈犬萊西的歡樂感動,恰恰可以當成最佳的對比;當然他們與生命奇蹟小狐狸並不能直接拿來相提並論,不過,我還是來談談影片裡幾個嚴重的致命傷。首先,兩組失婚的男女(獸醫男友:大澤隆夫、女友旅行攝影師:松雪泰子)與小孩(男孩:深澤嵐、獸醫助手女兒:小林涼子)之間的互動花的篇幅太少,尤其母親長期在螢幕消失,(還欠了觀眾一個交代她把深澤嵐交給大澤隆夫照顧的鏡頭),因而導致她歸國現身時,與其它三位要角明顯的格格不入。小男孩深澤嵐超齡的演出,則讓他與小狐狸(既聾又盲的海倫【深澤嵐幫牠取的名字意指希望小狐狸像海倫凱勒一樣,也堅強永敢的活下去】)的互動略顯牽強(該哭的時候在壓抑什麼咧!變成覺得是不會哭嗎?呵呵!)。還有與小狐狸逃離躲到火車時,那一聲閃電非常的逼真震撼(全場觀眾有被嚇到!),不過,小孩與狐狸被驚嚇而表現出很大的動作表情,跟後面獸醫為狐狸檢查時發現海倫是眼不能視、耳不能聽的重症殘障,而產生一個非常非常根本上大的BUG(這是故事之所以感人的最大力量),最後沒有處理好小狐狸叫深澤嵐那一聲媽媽的Magic-moment,而讓前面所有所有的鋪陳完全成為一種浪費。


而一場四人盡釋前嫌的幸福畫面,也因為他們一起合作在晾乾沖洗的彩色照片(明明前面有特別使用電腦與相片印表機的畫面,而且就算是自己沖洗的照片也是必須在暗房晾乾,而不是使用太陽光來曝曬,難到導演連溫度會影響照片的顯色,這一點點常識都不知道嗎?)而讓我無法專心進入他們的世界裡,然後加上道具很多地方的不用心(譬如說:男孩親手做的小狐狸的小名牌,經過一段時間卻仍然閃亮如新),這些不夠仔細而累積的小小錯誤,變成再多可人的音樂、再多好吃的狐狸形狀手工麵包、再多甜蜜幻想與回憶,再多小動物的可愛模樣,也沒有一絲絲感動我的力量,並且是對我耐心的極大考驗(其實,片子很短,但是我卻一直在看手錶)。過多技術的不到位,與場景調度的失當,將一個可以感動千萬人的好故事,完全降格成為只能騙騙小孩族群的疊床架屋的拼貼。你可以以處理小狐狸的遺物來帶出四人的點滴回憶,甚至於小狐狸完全以CG動畫來處理(如:機器人奇諾丘),我想都比如此草率的方式來的好多了(我也知道他們很用心,但是卻力有未逮、隔靴搔癢!)。


不過,我還是要大大稱讚電影裡搶戲的那隻貪吃大狗,與飾演女兒的小林涼子收放自如,節奏雅緻的可愛演出,是我觀影中最歡樂的時光;最後我要説的是:並非所有包裝溫馨可愛的電影,觀眾們都會照單全收!不然,拜託你拍別的題材,也不要輕易挑戰看似單純的人與動物間感人的精緻小品。

分類
影評

非關命運(Fateless)-觀後感2006.06.24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匈牙利籍的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半自傳得獎小說《非關命運》(Fateless),並且親任編劇的作品;而由名攝影師-路易斯.寇坦(Lajos Koltai)初擔導演一鳴驚人的佳構【導演過去擔任攝影的代表作有: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隱喻》,金球獎、奧斯卡雙提名的《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等等……】;電影中震撼人心的配樂則是以《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聞名於世的義大利國寶級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所譜寫。

小說裡,述訴著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幼年時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奧斯維茲歷劫歸來的過程,及對他一生人格發展、價值觀的影響,還有面對生命、生存在本質上的研究與探討。電影則在導演-路易斯.寇坦(Lajos Koltai),巨細靡遺的場景重現之下,爆發不可思議而撼動人心,令人無法逼視的驚人力道。觀影途中,我幾次無法直視螢幕中的景相,並為他的遭遇暗暗叫苦,這是一段以生命換來、血淚交織、讓人心痛不已的二戰歷史啊! 

電影中,小男主角卡維本是布達佩斯一位健康的青少年,因為故鄉被德國入侵,變成納粹集中營的階下囚。整個過程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只因為他背負著生為猶太人的原罪,轉送的路途上,更是備受那些貪官污吏的嘴臉及剝削;而後集中營裡的生活,他仍然無知的賣力工作,與同伴之間的打氣、鼓舞是一場場的侮辱欺凌之下的唯一解慰,我們看到他們集體喝著稀的不能再稀沒有內容物的湯與咖啡,一天,一位父親不小心在他的碗裡發現了一塊很小但完整的肉塊,頓時全部的人都投以饑渴而又羨慕的眼光,但他立刻將肉塊丟入他小兒子的髒碗中,而不自己享用;後來,在親眼目睹逃跑的同伴們,被抓回並被處以極刑的下場;卡維開始自暴自棄,不再洗澡,不吃不食,每天在大雨之中前往罹難者的行刑台前默禱,沒想到他的腳因為受傷腐爛腫大而幾乎無法行走,被人像丟死貓死狗一樣的丟來丟去清洗移動,卡維終於瘦到不成人形,只能像生物一樣靠著本能無意識的生存著,與其他傷病者之間有關故鄉的簡短言談,似乎為他重燃起希望,母親熟悉的音聲,家鄉熟悉的味道,正召喚著他平安歸來…… 

本片共耗資新台幣四億拍攝完成,中途曾因經費用盡而停工三個月,幸得到匈牙利政府及英國、德國等國的頂力奧援,影片才得以問世。小說原著及編劇者-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更是從頭到尾,親自參與。但是,他卻鮮少出現在片場,一次片場實地的探班,讓他觸景傷情而拒絕進入,他說:「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難了,這一切的一切,彷彿都還是歷歷在目……」電影在最後卡維回鄉之後,有了不一樣的轉折,先前導演對於集中營的一切描寫,還不是真正讓人無法釋懷的夢饜,倖存者的身份要如何來面對人事已非的殘存家園,家鄉父老的質問、恐懼與漠視,才是真正對他最大的考驗…… 

電影沒有使用煽情的手法來鼓動觀眾的情緒,也沒有加以任何偏頗的批判,返鄉路上那位差點被眾人揍死的前衛兵,他又何嘗是殘酷劊子手的代言人呢?卡維在電影最終時,他說:「我再也無法發怒了,現在正巧是我在營裡最愛的時光,一切彷彿還歷歷在目,我雖然感到心如刀割,無奈又無助;但每當我想起那些曾救過我的人,一股淡淡的惆悵就突然的湧上心頭,激動得讓我忿恨不平。但平心而論,只要我能活,你怎麼說我都能接受,環顧這個暮色初降的廣場,故鄉殘破卻充滿希望的街道,讓人逐漸感到蓄勢待發;我將接續起這段人生,媽媽打算栽培我成為工程師或是醫生。就這麼辦吧!眼前已經沒有任何事情,是我無法承受的,我知道我將迎上前去得到幸福與快樂;以前集中營裡的煙囪在冒出汩汩濃煙的空檔間,都有好事將近的預感…在這裡大家都只問我可怕的事情;下一次,我應該說說集中營裡快樂的事!要是還有人問起我,而我又還沒忘記的話……」。 

這是一部受害者代表的史詩,一幅平凡英雄的畫像,一個能讓你反思的議題,更值得你進場欣賞與再三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