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陳翠蓮:什麼是【四萬元換一元】?


四萬元換一元
二次大戰後的數年間,台灣一直籠罩在通貨膨脹之中。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戰爭時期的物資置乏、轟炸所帶來的破壞,雖然有配給制度勉強維持穩定,但物價已緩緩上升。戰爭一結束,物價管制解除、配給制度停止,戰時被壓抑的物價乃大幅上漲。

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工廠復工狀況不佳,農業收成也未復員,生產與供給短細,物資價格持續上揚。

三、國民政府接收台灣,貪官污吏與奸商勾結,物資外移;國共內戰爆發,台灣成為國民政府軍隊的後勤補給基地,大量米糧物資外運,更添島內壓力。

四、公營事業戰後復員,中央政府並未大力提供資金,甚至將大量儲糖運至上海變售,公營事業長期資本與短期週轉金,都有賴台灣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來支撐。

五、戰後初期,台灣繼續使用台幣,形式上維持獨立的貨幣制度。但是,台幣仍對法幣維持固定的匯率關條,經由貿易活動、資金流動,中國的鉅烈通貨膨脹,很快地就蔓延到台灣。

六、1949年國民黨軍隊在中國內戰中節節敗退,中國軍民大量湧人台灣,糧食物資短缺情形嚴重,社會、經濟的重大負擔,更造成無法過止的物價飛漲。

分類
NEWS

陳翠蓮:【戰後中國金融崩潰】


戰後中國金融崩潰
自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中國經濟雖有幾個月的暫時穩定,但自1946年起,惡性通貨膨脹全面襲來。主要原因包括:

一、收復區偽幣幣值遭到不合理打壓,法幣價值不合理抬高,造成收復區人民頓如赤貧,民眾競相以手中之偽幣儘快脫手、換取物資,造成物價飛漲;而法幣供不應求,不斷加印,助長通貨膨脹。
※(法幣是1935年起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發行的國幣,結束了中國歷史上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