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RYAN影評:【夢見MIDA】



為什麼我覺得【夢見MIDA】對台灣本土動畫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台灣這二十年來,動畫長片數量有限,題材也相當有限,我簡單整理把他們分成四類。

第一類是取材中國傳統故事例如《紅孩兒》、《梁祝》、《媽祖》到去年的《封神傳奇》;第二類是講求台灣本土認同例如早期的《禪說阿寬》、《少年噶瑪蘭》到指標性的《魔法阿媽》再到《阿貴槌你喔》及今年的《我是隻小小鳥》;第三類主打宗教宣傳如賣破千萬的《鑑真大和尚》;第四類我姑且稱之為文創產業類,大抵受到日系或其他外國動畫影響,希望從師法他山之石中走出自己的路,近期尤其喜歡結合文創商品,《靠岸》、《憶世界大冒險》到去年的《腳趾上的星光》皆是。而打著完全MIT的《夢見》就屬於第四類(即使《魔法阿媽》都是與韓國合作),我覺得它是這二十年來所有上映過的動畫長片除《魔法阿媽》外,最有趣的作品。

在大銀幕初見《夢見》,覺得口形對嘴處理得很不錯,看得出團隊的用心。他的配音雖然沒有找名人加持,但也還過得去(片尾還讓配音員露臉),沒有出現什麼超囧莫名其妙的聲優,整體很協調。當然重要的還是劇情,相較於《靠岸》東拼西湊、《憶世界》劇情太單調、《腳趾》無病呻吟,以及一堆無法從傳統中國民俗傳說或經典故事中找到新觀點的失敗作品,我覺得《夢見》嘗試著從另一個方向例如用心的場景設計去實踐他的本土化,比如那些台北街景或是自由廣場、台北捷運的片段,我覺得有達到一些生活感,那場在戲院失火的戲,也讓我印象深刻,某些小細節處理得很好,而且這些都是在過去台灣動畫長片中完全沒看過的。當然你可以質疑我怎麼標準這麼低,只因為幾個「略帶」生活感(例如小萌家那個場景我也覺得設計得很用心)的畫面就肯定這部片,但仔細想想,這些年又有哪部劇情長片除《魔法阿媽》之外有展現到當代台灣城市生活,《夢見》也許只是沾到了皮毛,但對我來說是還蠻可貴的皮毛。

再來是《夢見》的故事。嚴格來說《夢見》的故事充滿許多好萊塢電影的影子,看wiki資料是2011年開始製作(原來還跨界行銷出了書跟cd),很顯然應該是有受到前兩年《阿凡達》、《全面啟動》的影子,這其實是好事,與我肯定《真愛100天》的理由相同,一個成熟的電影產業應該要有很多這樣的作品,你可以說他沒有個性、不夠原創或是充滿他人影子,但至少他是走在一個對的方向上,嘗試以他山之石為借鏡(其實紅孩兒也是想學美日動畫可惜失敗),而且這個題材居然還蠻有趣的,透過夢境與現實,調侃了台灣一窩蜂的集體性偏執與瘋狂。

《夢見》用2D和3D虛實交替現實與夢境,兩者之間的接合有點落差,夢境部份在技術上因為被《鄉民的正義》搶了先,所以新鮮感略有不足,倒是現實部份頗為有趣,幾個重要角色環環相扣,現實身份與夢境身份的落差雖充滿細田守或是今敏的影子,但還算有拉出一些台味。其實如果把MIDA啟發了小萌(現實)、啟發了莫飛(夢境)最後自己也被前兩位解救、啟發進而改變現實中的自己這條三幕劇敘事線上(我真的覺得這個故事蠻動人的),再針對細節多下點功夫,我相信成就絕對不僅只如此。

當然,《夢見》還是有太多值得挑剔的地方(就把它假設成這是一部還不夠成熟的多啦a夢劇場版初版好了,畢竟好的多啦a夢劇場版動畫長片是會讓我落淚的),比如故事頭重腳輕,夢中樂團「進化元音」成員角色設計精彩用心但戲份不夠缺乏發揮,反派過於扁平且收場草率,肢體動作細節與情感醞釀爆發流程應該要更細膩,故事最後以小萌裝可愛作結有點無趣而缺乏餘韻,但我真的還是要說,《魔法阿媽》至今已經十五年了,過去每上一部台灣動畫長片就淪為一場笑話的局面,總算因為《夢見》的出現而讓我有點改觀。至少,他完完整整地說了一個故事,劇情長片規格的故事,架構也還算嚴謹,有點本土、有點搞笑、技術也還過得去,甚至會讓我想不斷看下去想知道怎麼收尾(不像《靠岸》根本想逃出戲院),這樣的基本需求,對於台灣動畫長片來說,不知道有多麼難能可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