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從只有一個乘客的公車行駛在鄉間小路開場,一目了然的寫著男主角的孤獨。而孤獨始自偏見,偏見可以輕易的吞蝕一個人的心,漸漸地,「愛」也就離你遠去…;然而,破除偏見的方法,也正是「愛」!
男主角寡居,從影片開始筆者就一路的猜,猜他寡居的原因。牆上的照片或許透露些端倪,但楔子卻是那首嘹亮的童稚歌聲,似乎是他枯燥的生活裡很重要的一項娛樂。準點禱告、飲食、準時到教堂禮拜,幾個鏡頭就把男主角的性格描繪得很清晰。虔誠的信仰,一成不變的生活,更多的,是他死板的個性,連一個突然闖入社區的流浪漢他都義正嚴詞地指摘他有詐騙行徑。而這個外來的陌生人雖然鮮少開尊口,竟然隱藏著改變男主角的巨大影響力。
至於原因與過程,正是這部電影迷人之處。陌生人似乎受過傷,失去了許多能力,也不太會講話,卻很喜歡模仿男主角,模仿的樣子像極了孩子。於是男主人接納了他,甚至讓他住下,帶著陌生人到超市採買,從一片肉換成兩片,開始照顧他的生活。然而在這陌生的小鎮了卻引來了異樣的眼光,看似尋常的反應竟鋪陳了強烈的後座力。隨著陌生人的身分曝光,所有人(包括觀眾)開始質疑男主角的動機與性向…
tkajK6m電影說故事的技巧在本片裡頭可以說非常的成功。馬特洪峰(瑞士的Matterhorn)是男主角一心一意要再造訪的求婚地,除了懷念已逝世的妻子,在影片裡更象徵著一座高牆,一個他一直無法翻越的偏見之牆。除了信仰,他更多的是固執與偏執,也造就了他的孤獨。片尾他帶著陌生人登上了馬特洪峰,導演用鏡頭下一片片雪白的山景,開闊的藍天,震撼了觀眾的視覺,也揮灑了動人的結局。
如果你問我最感動的橋段是什麼?我只能說,請用耳朵聽,聽到了,你會像我一樣不知不覺地爆淚,當楔子成了引子,引爆了結局,溫暖而且震撼,不得不佩服本片的音樂設計的極其巧妙。
這部電影頗淡,飄飄然的,看似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到了結局卻像當頭棒喝一般,觀眾突然被敲醒。或許潸然淚下、或許內心澎湃,更甚者,在不知不覺當中,你已經被導演洗腦,這部電影是「愛可以克服偏見」的絕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