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映的美國夢工場3D動畫片《瘋狂原始人(台譯 古魯家族)(台譯 古魯家族)》一個檔期卷走3億元票房。2011年國產動畫影片雖然“創歷史新高”,但全年票房收入也僅3.2億元。中國製造橫掃世界,可中國的藍貓怎麼就比不上美國的湯姆貓?日本的動畫畫面為什麼就更精緻?
在資金雄厚、製作精良的國外動畫電影面前,一句“讓中國人看自己的動畫”說著響亮、做起來難。
北京青青樹動漫公司創業者們曾經為了尋求答案幹了一個“笨”活兒:他們把1000多張人臉的照片放在一起,包括自己的臉、明星的臉,當這些照片“重疊”在一起時,人臉的準確比例和結構關係就有了一個相當精確的範圍。此時拿出以前的設計稿一比,就明白了:那些不夠漂亮的地方,往往是比例錯了。“細到眼距、瞳孔,每一根線段都有標準”,當達到這些標準時,美就出現了。因為秉持“工業化”做動畫的理念,“青青樹”至今都是很多國內同行眼中的另類。但“工業化”動畫能否行得通?中國市場的考驗正在進行時。
“工業化”動畫在中國行不通?
國產動畫電影《魁拔2》正在接受考驗。兩年前,這部係列電影的第一部《魁拔》上映,叫好不叫座。《魁拔》的製作團隊——“青青樹”的一群理想主義者仍然相信“工業化”的做法,《魁拔》導演王川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甭管片子怎麼樣、創意好不好,工業化生產的電影很少出錯。”
“青青樹”團隊歸納了一套精確到毫米的標準,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每一秒鐘的情節都有相應的技術路線。“現在的創作不是靠一個作家、一支筆完成的。”王川說,動畫電影看起來是藝術創作,其實90%依靠的不完全是藝術而是準確,要“可量化、可培訓、可檢驗”,因為他們認定,環環相扣的工業鏈正是美式動畫電影完勝國內動畫的法寶。
南京光榮與夢想數碼傳媒有限公司CEO姚曉明對美式工業鏈上的劇本製作很熟悉。兩年前,他們製作動畫影片《重返大海》時曾嘗試引入美方編劇,結果中方認為得意的段落被毫不留情地刪掉,美國人更在意的是“市場導向”。姚曉明說,在美國,劇本絕不是一個作家冥思苦想的作品。一個故事僅從一句話“我要一個熊貓的故事”開始,拓展為一個主筆作家,再組織一套班子,其中有專門寫對話的對話公司,有負責角色設定的作家,甚至還有一個專門負責平衡感的人,精確計算一部電影幾秒鐘之內出現“興奮點”,再將這些“興奮點”有序分佈在整個片子中。這套班子常常開會,出品之後有時還要手舞足蹈地表演一番,看看是否需要調整。
美國的經驗並非秘密,卻很難在中國實現。王川說,國內大多數編劇一聽“工業化”就搖頭,更不願意參加什麼編劇大會,“甭說這個,談好一集劇本多少錢,我給你寫出來就得了”。
《魁拔》嘗試了工業化的劇本打造。《魁拔》編劇團隊有10個人,除了最基礎的人物性格等設計,有人牽頭分管“世界觀設定”,有人管“工業設定”,還有經濟、地理等。“一個人總有局限。理工科的人設計對白不行,讓文科生去設定能源結構、金屬加工也不妥。”王川說,讓每人主要分擔不同的項目,可以做得更專業。
工業化要求是為了尊重市場。《魁拔2》的劇情設計要精確到秒,每過25~30秒,劇情就要有推進;每過10余個內容,就會有一個新穎內容出現,密度絕不容錯;全片剪完後,團隊請了很多人試看,“注意著他們的表情”,最後剪去了10分鐘,盡管那正是“導演最捨不得的一些段落”。
做原創從培育“工業化”人才開始
品牌動畫的產業鏈利潤很大,比如,投入100元做出的動畫產品,將帶來100元的發行收入、200元的圖書音像製品收入、900元的其他周邊衍生品收入,俗稱:“1:2:9”。
一些優秀的品牌賺得更多。以15年時間打造的《哈利‧波特》係列,發行收入約450億元,圖書音像收入為1309億元,周邊衍生品則達到12468億元,其比例為“1:3:28”;日本品牌《海賊王》係列用了15年,這個比例達到“1:2:23”;中國目前最賺錢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這個比例也能達到“1:2:12”。
“青青樹”在業內出名很早,為不少國外動畫片做過代工。但代工就意味著創作的掌控權永遠在客戶手裏,賺的也只有產業鏈上最低級的“工錢”。更讓“青青樹”團隊不甘心的是,為什麼中國人自己不能有自己的品牌?
2005年前後,“青青樹”決定轉型做原創。該公司CEO武寒青記得,當時公司大部分人靠代工活得很輕松,能夠在北京買房買車,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轉型那一年,整個團隊的200人最後只剩下7人。因為做原創且不說風險巨大,單那套從無到有的“工業化流程”,就意味著,工作強度和難度將以一個難以估算的倍數增加。
再組團隊談何容易。在中國,一擁而上的高等院校動畫專業閉口不談製作,“都忙著要培養大師”。為了招人,“青青樹”曾在四川和河北的兩個學校手把手地培訓了50多人,在這個基礎上一點點擴大,現在團隊又慢慢發展到200人的規模。這個過程歷盡艱辛,但這些被工業化流程訓練出的80後、90後,已經具備了與前輩不同的職業化素養。可以想像,一旦富有潛力的動畫產業鏈能夠擁有充足的、“批量化”培育的動畫人才,未來將會是什麼模樣。
“這就是工業化的力量。”“青青樹”的藝術總監匡宇奇說,人們還記得中國出過《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經典動畫,卻不知道這是集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力量,以“每個人都是精英”的團隊配置,花數年時間製作出來的。在電影商業化的年代,想要在市場上活下來,只有靠工業化,“總有一天我們能做出頂級的動畫產品,橫掃世界”。
國內發行像在光腳島上賣鞋
“動畫電影背後都是經濟問題。”中國卡通產業論壇秘書長傅鐵錚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國動漫人最津津樂道的“三最”是:最早發展動畫片、動畫類型最多、在國際上得獎最多,但中國同時也是最沒有民族動畫電影精品的國家。
想要改變局面,“絕對不是靠畫小人完成的”,傅鐵錚說,從動畫生產、動畫片播出到衍生產品開發和銷售,產生利益後再生產,是國際流行的動畫商業模式。中國最缺一係列與市場匹配的專業人員:投資者、經紀人、管理者、製片人。
“青青樹”就吃過這個虧。2011年,投資3500萬元的《魁拔》上映,被盛讚為“國產動畫的裏程碑”,在國內最有公信力的豆瓣電影上,至今還有7.5分的點評分,遠超許多國外大片。然而這樣的片子,國內票房只有區區350萬元。
“第一部的前期準備和投入較多,我們也知道票房不會太高,但低成這樣還是沒料到。”武寒青說。這群以前埋頭于內容製作的人一心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結果痛徹心扉地栽在了“巷子”上。
武寒青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是國家一級編輯,更是朋友眼中的“才女”。但是,從《魁拔》之後,這個永遠不知道自己錢包裏有多少錢的人,開始學習“掙錢的學問”。
她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魁拔》的品牌定位是標準的“類型片”,這種片子在國外的發行極為順利,“就像把商品放到貨架上那麼簡單”。去年,“青青樹”與頗具實力的國際發行商AnimeLimited合作,將《魁拔》發行至北美、歐洲、澳洲等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收入高達350萬美元,成為國內唯一成功完成全球主流市場發行的國產動畫電影。
然而,國內的發行困難重重。目前市場上流行著的國產動畫電影,大多數走的是“喜羊羊”模式,也就是瞄準低齡兒童;還有一些作品在製作上只投入二三百萬元,帶著“賺一把就走”的心態;有的作品的製作過於“小兒科”,和國外動畫比起來相差太遠。人們一說到國產動畫電影,就想到“不好看”、“粗制濫造”等字眼,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現成的國產動畫電影發行的“貨架”。
“要想從人們概念中的‘垃圾堆’爬出來,是十分艱難的。”武寒青說,國內目前沒有成熟的品牌,也沒有現成的發行模式及管道,和國外成熟的市場相比,在國內發行難得多,“就像要在一個光腳島上賣鞋那麼難”。
在《魁拔2》上映之前,武寒青瞭解了前所未有的許多知識:學校門口的小賣店賣口袋書都有什麼內容、有什麼網站是青少年去得多的、視頻網站上的點擊率情況……全摸了一遍底。這些無人走過的新路將給《魁拔2》帶來什麼,她不敢斷言,“一切要讓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