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沈榮欽 : 對葉丙成教授抨擊教育部對Zoom的一紙禁令的幾點我見


台大葉丙成教授抨擊教育部對Zoom的一紙禁令,將全台許多老師近月的努力歸零,經過媒體披露後,引發許多批評,剛才葉丙成再度發文,改口所批評者並非教育部的決策,而是教育部的決策過程;但細究其內容,其實只是加了一個「縱使Zoom有資安風險,但是教育部應該請專家評估風險大小再做決策」,核心論點並無不同,仍然是認為全國許多中小學老師,已經花了近月的時間學習,教育部不該禁止Zoom,否則老師們的努力付諸流水。

雖然事情起因於最近武漢肺炎迫使全世界的學校首度嚴肅地對待線上教學,但本次爭議其實源自某些古老的觀點,為縮短篇幅,簡單條列如下:

第一,最可惜的是,葉丙成po文時,未能表明自己是否有利益衝突,這影響了讀者判斷其言論可信度。

第二,從決策角度而言,老師們投入的成本是否應該列為沉沒成本(sunk costs)?如果是的話,未來的決策就不應該以老師們已經付出的學習成本為主,否則就陷入所謂的沉沒成本謬誤,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我對中小學教育所知不多,如果可能的話,也許應該考慮將一些基本的決策理論列入教材,或許可以減少一些類似的決策謬誤)。

第三,無論是從比爾・蓋茲利用網路外部性令微軟成為個人電腦產業標準,或是惠普利用轉換成本從墨水匣而非印表機中獲益的例子,我們都可以得知,通訊軟體的使用不僅會形成依賴(已經學習了某種軟體就排斥其他類似功能的軟體,甚至其他軟體功能較優異時也是如此),也因為害怕不相容性而促使非使用者也使用同樣的軟體,最後容易形成贏家通吃的壟斷結構,這是許多國家的法律所高度警覺或甚至禁止的。葉丙成唯一考慮的是中小學老師的學習成本,卻未對於其後果加以設想,這在決策上明顯不足。

第四,葉丙成要求教育部提出的資安風險問題,固然有待專家說明,但是目前已經發現Zoom明明沒有點對點加密功能,卻對外說謊,同時Zoom出賣使用者資料,例如在臉書使用時,將資料售予臉書以便採取目標廣告。

更關鍵的是,Zoom被發現美加通訊用戶的AES 128 key乃是由北京伺服器配送,而且將資料刻意繞過中國,所以中國政府的確有可能取得密鑰獲得傳訊內容。不知道電機系出身的葉丙成教授會如何評估這樣的資安風險?

第五,資安風險不僅與軟體有關,也與控制資訊國家的政治體制以及台灣與該國的關係有關。葉丙成在後來的po文中說明,政府單位固然該禁,但是教育單位應該開放。問題在於,如果今天中國政府以此取得台灣教師談論中國的內容,為每位教師評分,或甚至限制教師講天安門事件、新疆集中營或WHO在疫情上說謊時,這已經可能對於言論自由、講學自由或甚至台灣的教育構成危害,其後果不能謂之不嚴重。

第六,隨著網路外部性、轉換成本與學習效果的影響,一旦Zoom成為學校標準,或是隨之擴散到企業,或甚至隨著中小學生長大而成為台灣非政府單位標準,其可能危害程度就不僅是市場壟斷,而到了國安危機的地步。

第七,從決策的角度而言,如果以上的擔憂屬真,自然越早決策,成本越小。如果真的該禁的話,萬無因為已經付出的學習成本,而延緩或改變決策之理,因為越晚決策的成本越高,只會將決策者鎖進(lock-in)錯誤的決策,越陷越深而無法自拔,這是軟體的特性使然。

第八,葉丙成所提及Zoom的容易操作特點與偏鄉教育的數位落差,的確值得相關業者與台灣教育部認真對待,教育部也許該趁此機會,利用少數的紓困預算,對台灣的線上教育做一次規劃與示範。

事實上過去的研究顯示,與一般人的認知相反,線上教育並未縮短城鄉差距,反而擴大教育的不平等,因為線上教育的成效,其實很大部分依賴線下資源的配合,教育部或許該利用這次機會,在台灣疫情尚未擴散前,將危機扭轉為轉機,為偏鄉的中小學線上教育盡一份心力。

至於政大廖元豪教授在葉丙成po文下引發爭議的回文,其荒腔走板的程度,除了感嘆之外,也不值得多說些什麼了。

原文出處 沈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