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幕後黑手影評:【人間師格Detachment】老師辛苦了

原文出處:【黑手黨】UDN部落格


謝謝、辛苦了,老師們。

碰到雋永精緻的電影,我總會有特別多的思緒衝擊,「人間師格」(Detachment)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令人流連,又迴盪不止的糾結。

電影背景裡所檢討的雖是美國的教育制度,可我想,類似的情況與價值觀應該普世皆準,別說其他,就在台灣,相近的衝擊亦持續蔓延,而且每天都在你我周遭上演。

曾以為是擲標手,到頭來,是標靶,老師竟成了這樣的角色。

這些年來,老師成為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早已不是新聞,曾幾何時,那個光站上講台就能令人懾服的地位已被貶低到台下的年輕學子不再搭理?老師講老師的課、學生聽學生的笑話,老師不再能有責罵與體罰,面對愈來愈自我、愈來愈狂妄的學生,只能吞忍。

一再地忍、一味地吞,在流浪教師愈來愈多的時代裡,或許也隱含不願面對實際課堂情況的逃避心態,卻又無法回頭,然後,就像安卓布洛迪飾演的男主角巴瑟,輾轉於各個學校當代課老師,只要不需穩定的教職,應該就不會與那些該死的學生多有牽扯吧?

台灣與美國所面臨的教育衝擊本質也許相近,實際內容仍有落差,起碼,台灣的老師還不致於每天上課所要擔心的,是確保學生在學期間不會因為吸毒飆車槍械鬥毆而死亡。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或許已不遠矣。

什麼時候開始,老師無法指責學生?

什麼時候開始,老師講的話沒人要聽?

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只能被荒唐無禮的家長謾罵?

又是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已經墮落於無法自拔的淵藪,課堂上面對頑劣不堪的學生、下班後只剩沒有味道的呼吸?巴瑟是這樣的一位老師,當他早已學會不再為憤怒的學生動氣的時候,也同時失去了身為師者應該有的積極,說來也許很怪,可偏偏這樣的老師反而受到學生尊敬與歡迎。

他傳道授業解惑,卻無法將自己從情感包袱裡救贖出來;他拯救鼓舞脫序的年輕女孩,偏偏救不了已呈昏黃的記憶;他分享傾聽同事的心聲,但就講不出自己內心的掙扎與痛楚。

就連,外公的牽掛,也只能默默承受與試著解開仇恨,即便那是無法三言兩語說明白的過往。

「人間師格」根本是導演東尼凱為安卓布洛迪量身打造的電影,巴瑟老師更是安卓布洛迪之外,不做第二人想的角色,我很久沒有看到那麼有故事的眼眸、很久沒有讀到一對眼瞳如此充滿故事,在這部電影裡,安卓只消站在鏡頭前,便已演出最完美的故事。

如此說話的眼神,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了。

巴瑟老師是有情緒的,所以他會憤怒;巴瑟老師是有感情的,所以他會傷心;巴瑟老師是有情感的,所以他會掙扎。所有的老師、面對教育體制顯得無奈無力的老師、面對萬般呵護子女而不惜強烈衝撞的家長的老師,都是有情感、有感情、有情緒的人,像你像我,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是常在新聞看到同樣的畫面與同樣的故事?

千錯萬錯,老師的錯,始終缺席孩子成長的家長,竟能以為將孩子丟到學校去,自己就沒有責任了?

老師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去扛起這只黑鍋?為了什麼才去肩負那柄重擔?詹姆士肯恩和劉玉玲飾演的兩位老師,在長椅上的那段對話,令我深深感動。

學生總以為老師萬能,也習慣了老師應該要是萬能,更慣於老師不過是講台上的裝飾,即便如此,往往都忘了要給老師一句應該有的回報。那是身為一位老師,最直接也最需要的回饋。

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老師地位已不如以往,孩子的觀念認知也不再純樸,教育體制再也不敵社會現實,家長心態及期盼早就超越那棟學校建築所能容納,可是,看到巴瑟老師對愛麗卡的認真關懷,彷彿在嗜血的人們臉上狠狠甩出一記耳光,其實我們依然擁有那般純淨的心靈,只是我們都選擇了不去看見。

也許誰也無法真正拯救誰的脆弱,可至少,在我們說得出來的淺薄言詞裡,仍能給予需要支持的某個人一句安慰,不會有事的。

我們雖然離自己那麼遙遠,還是要記得,繼續呼吸才真正存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