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她媽媽的公主My Little Princess】(前譯:她媽的公主)
上映日期:2011-07-22。
類型:劇情。
片長:時45分。
製片:楓蘇瓦‧馬奎(Francois Marquis)。
導演:伊娃‧尤涅斯科(Eva Ionesco)。
編劇:伊娃‧尤涅斯科(Eva Ionesco)。菲利普‧惹給(Philippe Le Guay)。馬可‧丘羅德柯(Marc Cholodenko)【安那其戀人】。
演員: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鋼琴教師】【八美圖】【特別服務】。安娜瑪麗亞‧沃特魯梅(Anamaria Vartolomei)。丹尼‧拉馮(Denis Lavant)【新橋戀人】【浮生狂想曲】。
發行公司:佳映
官方網站:http://jointmovie.pixnet.net/blog。
劇情簡介:
為了擠身上流社會 不擇手段也要扒光寶貝女兒,她最寶貝的女兒,是最性感的模特兒。
10歲的薇莉塔和祖母同住,生活簡單知足。她的母親安娜是個剛起步的攝影師,為了在上流社會贏得一席之地,不論是毫無遮掩的裸照或備受爭議的淫照她都敢拍。尤有甚者,她更誘導甜美的薇莉塔當模特兒,將她的青春肉體當成工具,拍了許多驚世駭俗的照片,在市面流通發行。「坦蕩蕩」的薇莉塔迅速成為巴黎的熱門話題,讓她受到眾多「關照」,更讓安娜不顧一切想拍攝她和男性交媾的照片。然而薇莉塔早已發現事態的嚴重,極力反抗安娜的操控;矛盾的是,她又不想讓母親拍攝其他模特兒,精神因此陷入崩解邊緣。母女間的拉扯越演越烈,即將失控暴衝!
【關於電影】
最坦蕩蕩的成長歷程,最血淋淋的人生自剖
曾在1970年代以未成年的大膽裸照震撼法國、席捲全歐的伊娃‧尤涅斯科(Eva Ionesco),是法國知名演員、攝影師,她在青春期演過不少具爭議性的綺情電影,終於在轉換跑道多年後,交出了劇情長片處女作《她媽的公主》。恰如她的人生寫照,《她媽的公主》甫推出,便在影壇投下一枚震撼彈!這部改編自伊娃親身經歷的電影,早在10年前已寫好劇本,然而回憶童年讓她相當痛苦,歷經多年醞釀淬鍊,待資金到位後,終於拍攝完成。伊娃用童話般的口吻,雜揉奇幻和驚悚的元素,讓這個衝突異常的故事,顯得更加特出、深刻。《她媽的公主》不但引起藝術限度的辯論,在柏林影展備受矚目,更入選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話題沸騰全法!
撼動巴黎的敗德母親 vs. 艷煞全歐的青春女神
無庸置疑,《她媽的公主》絕對會因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的加入更形嗆辣!曾在訪談中表示對電影與角色都很有「意見」的她,這次為首度執導長片的伊娃出演其母親化身,獨具的氣質和多變的形象,不但賦予角色無可取代的生命力,更詮釋出安娜的絕代風華!伊娃表示:「伊莎貝是典範,她能將自己轉換成多種女人,完美對應到安娜這樣一個活在影像中的女人。」出演伊娃小時候的女孩是安娜瑪麗亞‧沃特魯梅(Anamaria Vartolomei),劇組花了四個月,從參加試鏡的500位小女孩挑出。別具天賦的安娜瑪麗亞很快便領悟導演的工作方式,和法國傳奇影后對戲毫不怯場,展現出超齡的演技和魄力!
流連感官的病態華美,顛覆頭腦的既定感受
自小在文藝氣息中成長的伊娃,在電影的藝術層面,展現出卓越品味,成功整合各領域的人才。在演員造型方面,導演請到享譽巴黎的時裝造型師凱瑟琳‧芭芭(Catherine Baba)首度為電影跨刀,凱瑟琳不但在伊莎貝身上交融出強勢與病態、華麗與頹衰,精彩重現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韻味,她也將安娜瑪麗亞打造成極富50年代風味的蘿莉塔,勾勒出她童稚卻不失性感的別緻輪廓。配樂方面,導演邀請到法國知名樂手博謙柏格勒(Bertrand Burgalat),讓他隨電影脈絡進行真正的創作,用音樂延伸出一個幾乎和電影平行的戲劇,將影片帶到一個嶄新視野,開拓出更寬廣的表現空間。另外,伊娃細膩地將角色的心理狀態,具體呈現在場景設計。她將安娜的房間用大量的鏡子、紛雜的藝品妝點,營造出眼花撩亂、瞬息萬變的場域。其間瀰漫的暗黑氣息,靈感則是來自吸血鬼默片。伊娃希望藉此疊合聖殿與墓地,讓安娜的空間深邃難明,為影片更添神秘氛圍。
導演簡介:伊娃‧尤涅斯科(Eva Ionesco)
青春無畏,用美麗征服世界
自幼以狂放不羈的裸模形象出道的伊娃‧尤涅斯科(Eva Ionesco),是法國知名的攝影家、女演員和電影導演。1965年7月18日,伊娃生於法國巴黎,她是羅馬尼亞裔法國攝影師伊蓮娜‧尤涅斯科(Irina Ionesco)的女兒,4歲開始讓伊蓮娜拍照,自1970年代照片面世以來便爭議不斷。1976年,伊娃擔任了法國知名裸體攝影師賈克‧伯布隆(Jacques Bourboulon)的裸模,讓年僅11歲的她,登上《花花公子》義大利版10月號,成為該雜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模特兒。而她母親為她拍攝的系列裸照,更讓她在1978年躍上《閣樓》西班牙版11月號。另外,她還登上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封面,小小年紀便席捲全歐,留下許多最富爭議性的影像!
從心所欲,愛表演更愛創作
伊娃在11歲首次於大銀幕亮相,出演了波蘭名導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電影《怪房客》(The Tenant)。另外,她也在1970年代中期,在不少綺情電影中飾演蘿莉塔的角色,令影迷印象深刻。喜愛藝術的伊娃平時熱衷攝影,作品在各式展覽備受矚目,於法國海內外和不少時尚刊物中引起高度討論。愛創作的她漸漸轉戰幕後,在2007年拍攝了一部短片《森林法則》(La Loi de la Foret)。2010年,伊娃將自己的童年經歷拍攝成第一部劇情長片《她媽的公主》,首度執導便和伊莎貝雨蓓合作,瘋狂的人生故事加上傳奇影后的精湛演技,不但在柏林影展引起驚呼,更風光入選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目前伊娃手上有三部案子正在進行。一部是《她媽的公主》的續集,仍是由安娜瑪麗亞主演;另一部是黑色電影《家父走的那天》(The Day My Father Died),劇情描述一個女人突然被迫尋找她逝去的父親;第三部則是描述法國知名左派激進分子的故事。
導演訪談
Q : 您的電影是怎麼來的?
A : 我一直想寫這個主題,對我而言,處理童年往事相當痛苦。過程十分漫長,並不輕鬆。我在十年前寫下這部電影。當時,我沒有足夠資金拍攝。計畫就這樣擱了幾年。我繼續專注攝影,並拍了一部中等長度的電影。也寫了其他腳本。
Q : 您曾演過非常搶眼的角色,之後是什麼原因讓您想轉往幕後發展?
A : 我總想退居幕後。做製作舒服多了。雖然我喜歡演戲,但我一直渴望執導筒。我沉浸在一種文化印象。自幼起,我就會去看電影、逛博物館、跑展覽。對我而言,注視、觀察並詮釋這些印象,讓我和世界緊緊相繫。
Q : 執導這部自傳電影對您有何幫助?
A : 這部電影只描繪了故事的初始,我計畫繼續拍下去。它展現出薇莉塔、巴黎人的生活、夜店、初戀。撰寫極私密、親暱之類的事,並不會得到更多自由,可能和想像相反。
Q : 關於您的個人背景,您為自己設了什麼限制,如果有的話?
A : 我母親在我四歲時就開始拍我,但首先,我不想用好幾個女孩來演這個階段。我不能讓我的第一部電影演三到四小時。我不得不將事件緊緊繫在一起,所以我無法從中表現出階段性,不能在嬰兒學步之後,就跳到小孩拍裸照。此外,在我的電影,我將我們所談論的藏起來,也就是裸體,那位褪了衣、戴上配件的小女孩,我以前當了好久那樣的女孩。然而輪到我掌鏡時,我無法叫一個蹬著細跟高跟鞋、穿吊帶襪的小女孩將雙腿張開,那樣會太暴力。我們能從片中了解所有無需親睹的境況。這已是我的極限了。我要離自己的傷口遠遠的。
Q : 您的影片側重在極具視覺創意的場面調度。
A : 首先,我的電影側重在能感動我的概念,基本上,和視覺創意無關。只是碰巧我喜歡混合類型,喜歡場面壯麗。這部片的困難在於如何拍攝攝影。
Q : 您是否故意避免在角色身上置入道德觀點?
A : 的確如此。雖然這個故事有些許道德訴求。我覺得薇莉塔需要這樣的道德。這對她的生存至關重要。
Q : 身為演員的經驗如何幫助您拍攝第一部劇情電影?
A : 這次我們和一位非常年輕的女演員安娜瑪麗亞‧沃特魯梅(Anamaria Vartolomei)合作,她才十歲半。對我來說,好好向她解釋所有情況非常重要。我們帶她和其他演員進行了多次的排練。我給她看《地鐵裡的莎姬》(Zazie Dans Le Metro),讓她勇於多方嘗試…我們圍繞在仇恨、母女關係和衝突的情緒中做了很多即興表演。我的演員經驗真的有助於和演員共事。
Q : 您是怎麼發掘到安娜瑪麗亞?
A : 我們用四個月的時間,從參加試鏡的500位小女孩中挑出她。安娜瑪麗亞是在羅馬尼亞的網站看到試鏡廣告過來的。我們做了很多試演,她很快便明白我想要的工作方式。每次我給她一個方向她便能發展出來,直覺知道該做什麼,和其他人選迥異。
Q : 您的電影勢必重新開啟藝術和兒童色情作品的辯論,會嗎?
A : 這主題在80年代已是非常禁忌。對一些藝術家來說,這算是跨領域了。我們絕不能忘記在密特朗(Fran?ois Mitterand)執政初年時發生的改革。這樣的事是更左派的,這是肯定的。此外也有龐克文化的影響。我的電影的確會引發藝術限度的辯論,但它不能重開「兒童裸露的限度在哪?」的辯論。這樣的爭論其實源於一個事實,就是這些極其複雜的照片,展示的是裸體的小女孩。若非如此,便不會有爭論。
Q : 能否跟我們聊聊外婆這角色,她反映了您的身世?
A : 外婆總是在她的聖像面前禱告。她將自己隔離起來,用崇拜之類的事與世隔絕。在爭論出現之前,外婆和其聖像、安娜和其照片,對我來說,她們兩人都很投入其中。這樣的投入連結了片中三個世代的女人。外婆來自羅馬尼亞。在身世上,她是影片的精神支柱。當她死了,一切分崩離析。她像童話故事中的老婦人那般保護著薇莉塔。
Q : 您的電影還有奇幻的層面…
A : 這部片的敘述手法,就像是跟孩子說故事。我的主線是童話,為了勝利,角色必須經歷恐怖的挑戰。我們發現童話的兩個層面:奇幻和恐怖。
Q : 您有以您對伊莎貝雨蓓的印象寫安娜這個角色嗎?
A : 我想和她合作已經很久了。對我來說,唯一能詮釋散發情色文學氣息角色的女演員,便是伊莎貝雨蓓。伊莎貝是典範,她能將自己轉換成多種女人,完美對應到安娜這樣一個活在影像中的女人。在這基礎上,我打從心底崇拜伊莎貝。我深深被她的演出打動,她願意和我工作,真的是份驚喜的大禮。
Q : 伊莎貝雨蓓令人憶起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演員,您是如何勾勒出她的別緻輪廓?
A : 從沒為電影做過造型設計的凱瑟琳‧芭芭(Catherine Baba享譽巴黎的時裝造型師),這次為電影獻出了第一次。我很喜歡美國電影和好萊塢黃金時代。我想讓伊莎貝變成其中一號人物。片中有一場詭異公寓內的戲,畫面穿透了兩位女主角相似的金髮。我們看不出誰是大人,誰是小孩。角色被顛倒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貝蒂‧戴維絲(Bette Davis)的影子,因為我想讓安娜看起來像壞女人,就像那些我們喜愛的美國電影角色。凱瑟琳‧芭芭對30年代、4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的時尚極專業。我寧願邀請像她那樣專業的頂尖時尚人,對電影而言,這樣更實際。特寫伊莎貝眼睛時,我想要具掠奪性、病態感的仿鳥羽和面紗。至於薇莉塔,她是50年代的形象,有點像蘿莉塔。
Q : 和博謙柏格勒(Bertrand Burgalat)合作電影配樂的過程如何呢?
A : 我們是朋友,我非常喜歡他的音樂。我想和他一起工作很久了。有次他來探班,從那時起便開始向我提出配樂建議。然後他會帶著他的電腦和鍵盤前往剪接室。我真的很想用他的音樂。我們一起在剪接室嘗試各種音樂調性。說起來好比固定匯率。博謙介紹我認識了「魔音琴」(Mellotron),這種樂器在70年代被廣泛使用,聽起來有點像「咆嘯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我也希望重現童話氛圍,並在接近電影尾聲時應用更令人不安的聲音。英式搖滾則在劇情來到倫敦時出現。音樂也在片中幾個角色身上發生:並不只是聲音的層次或開幕曲、閉幕曲;而是隨電影脈絡進行的真正音樂創作。博謙用音樂創造了一個幾乎和電影平行的戲劇,有時將電影帶到一個新的視野。這樣的音樂敘述為電影開拓更多的空間。
Q : 您如何構思影片場景?
A : 我想要一個可能會令人迷亂的場景,四周都是鏡子,讓安娜隨時能看到自己。對我來說這很重要,那是個乍現的場景,一個亂七八糟、塞滿雜物的垃圾屋,但燈都點亮的話,看起來又不一樣。那也是個常見到死亡的地方。這間公寓是安娜的聖殿,也是她自己的墳墓,就像吸血鬼電影那般。我對這個和B級片有所連結的點很感興趣,當然我想到了馬力奧‧巴瓦(Mario Bava義大利恐怖電影始祖),還有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的電影《替身》(Body Double),然而是源自潛意識的。另外也想到吸血鬼默片,因為我的角色靈感來自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