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cameron830 (喬伊的電影隨想)
導演:Fridrik Thor Fridriksson。
演員:Kristbjorg Kjeld、Hilmir Snar Gudnason、Gunnar Eyjolfsson。
人生一向是最方便最快的劇本素材,曾經以自然之子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佛雷德理克森或許是缺乏靈感亦或者是感概世事,把自己的生活搬上大銀幕,拍成了這部奧斯卡媽媽。
劇中導演拍了一部自然之子雖然獲得了許多獎項,但是此片叫好不叫座,在當地票房悽慘無比,讓他瀕臨破產、電影公司面臨倒閉,不得不抵押車子,等待著之後也許會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就可以償還部分債務(這樣的情況對於其他許多電影工業不強健的國家或許皆存在),變賣母親所居住的房子拿去投資股票以為可以連本帶利賺回,沒有想到時運不濟甚麼都沒撈到,導演大方的拿自己的電影生涯自我解嘲,也對祖國冰島金融危機作出揶揄。
電影的男主角其實就是導演自己的投射,除了面對經濟壓力做了少許嘲諷外,令他最苦惱的就是高齡的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常常忘記家裡鑰匙、忘記關瓦斯、水龍頭差點釀成火災,甚至對兩個女兒說過甚麼話都不記得,不得不將母親送到安養院居住以有人照應。
身為最小兒子的男主角十分孝順,母親一發生甚麼事情馬上飛奔趕到,經由母親這個角色呈現出阿茲海默症的病發過程,個性轉變成頑固、任性,不斷的想離開安養院,透露出安養院醫療制度並不完善,正當還在埋怨母親的冥頑不靈時候,但這卻是銀髮族面臨老化的可能必經過程,一場兒子幫忙母親換紙尿褲貼心中帶著心酸,他們只能從迴光返照中得到生命與情感上的寄託。
從奧斯卡媽媽此片中主人翁與母親的人生一步接著一步陷入困境,只能從對丈夫的懷念感到些許安慰,泛黃的記憶是她唯一存在的勇氣,這或許是年老人對自身的悲情,奧斯卡媽媽在風燭殘年的淒涼中喚起對銀髮族的關心與照顧更顯得舉足輕重,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新世代的人出現,當邁入終老時不該是蒼涼而漫長,平時就要懂得對自己的家人以及一手拉拔長大的媽媽噓寒問暖,一句貼心的話都是窩心,母親始終是最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