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The Inspired Island: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



片名:【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The Inspired Island:Series of Eminent Writers from Taiwan】
上映日期:2011-04-09。
類型:劇情。
導演:楊力州、陳傳興、陳懷恩、林靖傑、溫知儀。
演員: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
發行公司: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fisfisa.pixnet.net/blog。

劇情簡介:
六位台灣文學巨擘(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由五位精銳導演(楊力州、陳傳興、陳懷恩、林靖傑、溫知儀),以電影式敘事手法與影像風格,紀錄與詮釋——讓我們以眼睛代替手指,翻閱圈點那些芬芳的字句,以心像代替步履,和文學家們在光陰裡漫步,在語言中敲擊語言,在故事裡結晶故事。

文學的心跳與電影的光影火石交會,經典在現在裡燃燒。

我們從智慧的沃土上啟程,在靈思的薪材中點燃,迎向下一個熾烈的文學年代。

六位文學大師的創作靈魂,五位電影導演的生命追尋,21世紀台灣文壇最重量的文學紀錄,影壇最深刻的文學電影,2011年,耀炬登場。

【”他們在島嶼寫作” — 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上映日期:2011年4月9日~5月6日
上映地點:國賓影城@長春廣場(台北市長春路176號)
官方部落格:http://fisfisa.pixnet.net/blog

【”他們在島嶼寫作” — 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預售套票
預售時間:2011年2月21日(一)~4月8日(五)
預售套票:雙人套票:2張450元
珍藏套票:6張1350元,另加贈限量「珍藏電影海報套卡」一套
購票方式:兩廳院售票系統(http://www.artsticket.com.tw)
博客來售票網(http://tickets.books.com.tw/index/)
官方部落格:http://fisfisa.pixnet.net/blog

【影片介紹】
【林海音:兩地Home in Two Cities】

片名:【林海音:兩地Home in Two Cities】
片長:60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楊力州。
演員:林海音。

北京城南的英子,到了台北城南,變成文壇不可或缺的「林先生」,林先生家的客廳更被喻為半個臺灣文壇。《兩地》從林海音「雙鄉」的特殊身份切入,隨著女兒夏祖麗娓娓道來的聲線,走入她的書桌、生活圈、編輯台,特殊年代裡的風聲鶴唳與擔當,以及那一塊奮力開拓的純文學園圃。也因為性格與文字裡的廣大與親切,林海音的文學作品跨越時空,成為兩岸人共有的閱讀記憶。她是寫作者的朋友,更是戰後台灣文學從襁褓到成熟,那無私勇敢的母親。

林海音(1918-2001)
擔任「聯副」主編期間(1953-1963),抵抗政治壓抑的風氣,發掘了林懷民、七等生、黃春明、鄭清文、鍾理和等新人,創辦「純文學」出版社。林海音家的客廳是「是半個台灣文壇」,文壇尊稱她為「林先生」。1960年《城南舊事》出版,寫北京城南的童年,奠定了林海音在文學界的傳世地位。

導演楊力州
持續以紀錄片關注台灣人自我的主體性。擺脫嚴肅的刻板印象,以趣味的手法吸引觀眾;同時勇於批判社會制度,大膽揭露情感。曾獲金馬獎、金穗獎及日本、瑞士等國際紀錄片獎項。新作《被遺忘的時光》大獲好評。

【周夢蝶:化城再來人The Coming of Tulku】

片名:片長:160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陳傳興。
演員:周夢蝶。

莊周夢蝶,無有虛實。詩人在紅塵中夢想脫俗,於露電裡捕捉永恆。《化城再來人》以「人間修行者」的角度切入,並借用佛經典故,以詩人的一天隱喻其一生中的風景,揭開90歲高齡詩人-周夢蝶的傳奇故事。本片從日常中穿插映射其思維、修行、寫作,試圖重現昔年武昌街氣氛、書攤的孤獨國,追索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幾次生命裡的流徙與意義,最後具現為那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悟與情。濁穢現世中,唯詩人肩上仍緊緊牽繫著詩的靈魂,堅持並專一,近百年。

周夢蝶(1921-)
1959年起在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屋前擺書攤維生,成為60、70年代台北重要的文化街景。直至1980年,因胃疾而結束21年的書攤生涯。其國學底蘊豐厚,詩中喜愛用典,深受佛經影響,引禪意入詩,詩風韻致纏綿,不少當代流行音樂詞人如林夕受其影響甚深。詩中固然有「雪中取火,鑄火為雪」的深烈,卻也願意化身街角的一片落葉,「帶我的生生世世來為你遮雨」。

導演陳傳興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行人出版社創辦人,主持翻譯《精神分析辭彙》。拍攝紀錄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鄭在東》、《姚一葦口述史》等。屢應各大國際研討會之邀,發表影像方面論文,其特出觀點及論述,每每引起學者熱烈迴響。

【余光中:逍遙遊The Untrammeled Traveler】

片名:【余光中:逍遙遊The Untrammeled Traveler】
片長:74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陳懷恩。
演員:余光中。

「如果你有逸興作太清的逍遙遊行,如果你想在十二宮中緣黃道而散步,如果在藍石英的幻覺境中,你欲冉冉昇起,蟬蛻蝶化,遺忘不快的自己。」余光中在1964年《逍遙遊》一書中寫下此段文字,恰恰為他的文學生涯下了註腳。《逍遙遊》跟隨余光中夫婦的遊屐,牽引出詩人的鄉愁、文學啟蒙、寫作風格與文壇交遊。導演陳懷恩繼《練習曲》後,以詩意濃厚的影像,捕捉詩人手上那隻堅挺的筆,呈現文學家念茲在茲的社會關懷,及逍遙自適的人生態度。

余光中(1928-)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任教香港11年,對香港當代文學影響深刻。80年代中期返台於高雄中山大學任教迄今。作品列入各地華文教科書,詩句曾為文化媒介反覆引用,堪稱兩岸三地文學界最有影響力的一人。其文學資源兼自中西,其詩注重音樂性,散文則幽默博學。亦為六十年代以降台灣多場重要文學文化論爭的參與者。

導演陳懷恩
台灣新電影的第一波。二十多年來,與楊德昌侯孝賢等多位台灣知名導演合作,擁有多方面的電影才華,作品超過百部。2007《練習曲》自己編劇、導演、攝影,不但票房亮眼,更引發全台單車環島熱潮。

【鄭愁予:如霧起時Port of Mists】

片名:【鄭愁予:如霧起時Port of Mists】
片長:90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陳傳興。
演員:鄭愁予。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且聽那宇宙的遊子,在夢土上為你朗讀――
《如霧起時》以鄭愁予的名詩作為嚮導,從已然失落的第一本詩集,切入詩人的生命,並以豐富動人的影像及配樂,呈現詩創作蓬勃的年代。曾在港口工作、熟稔於水手與離別,煮酒焚葉星座聚首的燙熱年代,到愛荷華時期的衝激,以及任教於耶魯後的靜定與博觀,他始終守著這美的行業,高高舉起風燈,在世界的臉上鑲嵌光影,一如返鄉上岸的水手般訴說他穿行詩海的傳奇。

鄭愁予(1933-)
成名甚早,〈錯誤〉、〈賦別〉等作數十年來傳誦不衰。2005年落籍金門,是金門一大盛事。早期詩作因為心懷故土,家國之情與流放意識濃厚。70年代以後,流浪情懷不復,語言節奏感逐漸放鬆。近三十年來鄭愁予詩以文人情懷與現實餘裕為基礎,想像與體悟翻上一層,顯示一種他人難以模仿的情調,雖無早期的浪漫詠嘆,卻更為顯示技巧的爐火純青。

導演陳傳興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行人出版社創辦人,主持翻譯《精神分析辭彙》。拍攝紀錄片包括有《移民》、《阿坤》、《鄭在東》、《姚一葦口述史》等。屢應各大國際研討會之邀,發表影像方面論文,其特出觀點及論述,每每引起學者熱烈迴響。

【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The Man behind the Book】

片名:【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The Man behind the Book】
片長:103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林靖傑。
演員:王文興。

每一夜,小說家和他自己搏鬥,在斗室內,像挖掘壕溝那樣地起運著胸膛內的土……。《尋找背海的人》以年輕小說家尋覓的蹤跡,串起王文興的文學生涯。台灣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小說家之一的王文興,不僅文字挑戰常規、詰屈聱牙,且每天只寫三十個字左右,幾十年來從未間斷。對於他的特立獨行,王文興解釋道:「我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絕處求生。」提倡精讀的王文興,展現的是一個信守文字信仰、珍重對待寫作、以緩慢換取深刻的文學身影。

王文興(1939-)
和台灣大學外文系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於1960年創辦《現代文學》。代表作《家變》1973年出版,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異端」。顏元叔認為此書「文字之創新,臨即感之強勁,人情刻劃之真實,細節抉擇之精審,筆觸之細膩含蓄等方面,使它成爲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前後歷時二十五年完成的《背海的人》上下冊發表後,再度受到文壇矚目,咸認為將現代主義美學推到了極端。目前正在著手新作,完成時間不可期。

導演林靖傑
早期小說及散文作品,曾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與聯合報小說新人獎首獎。其沉穩的電影作品更是亞太影展、台北電影節、金馬獎、金穗獎的得獎常客。2007年《最遙遠的距離》獲得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最佳影片」。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片名:【楊牧:一首詩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片長:75分 分級:普遍級
導演:溫知儀。
演員:楊牧。

和孤獨同樣不朽的是什麼?從奇萊到柏克萊,亂石磊磊的心間正在上升完成的,是詩……。楊牧的作品是當代文壇的一大「勝景」,評論家稱他為「台灣文學的奇萊山」。《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從楊牧朗誦的聲音,展開對於一個龐大文學生命的追索。那個花蓮中學裡踟躕的少年,大度山下論辯學習的身影,在愛荷華選讀古英文的執著與好奇,乃至其穿梭於歐美、中、台文化資源,融會後進入文學寫作的嘗試。那對於音韻與想像的計較和決心,均使人重讀楊牧詩文時,更深刻地重新被撼動一次。

楊牧(1940-)
台灣花蓮縣人,加州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學時代起以葉珊為筆名發表作品。1972年後改用楊牧為筆名,作品風格亦為之一變。赴美後楊牧嘗試敘事詩寫作,文辭典贍雅麗,詩意深湛雋永。1977年《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曾指出楊牧詩表現「美的溢出」、「古典的驚悸」、「自然的律動」。於此之外,也富有對鄉土的認同,對現實的關懷。其詩文多變,深沉,摸索傳統與現代之平衡。

導演溫知儀
影像風格內斂,富涵深度,以影像語言爲訪談紀錄片開啟了新風格。劇情片《娘惹滋味》獲得金鐘獎八項入圍,並抱走三大獎項。短片《片刻暖和》更贏得金馬獎、亞太影展和迪拜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