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Dammi(火星人の映後座談)
前1/3穿插的動畫,雖然很有意思地延續故事的情感,讓意境更加彰顯,但其實導演已在畫面上做了很好的經營,再加上後半段幾乎沒有佐以動畫的情況之下,前頭的動畫顯得有點多餘。不過紀錄著失智老人的日常,破除了他們宛如毒蛇猛獸般讓人恐懼害怕的魔咒,反而增添了平易近人,可愛詼諧的氣氛;另聰明地選擇代表不同面向家庭關係的失智老人為重點,殊途同歸地回到家人羈絆的描繪上,讓人不禁掬下一把眼淚。這是被遺忘的時光。
這是一部紀錄諸位失智老人的群象,還有其家屬和他們之間互動的紀錄片。在眾多出場人物及影像紀錄的狀態下,導演不慌忙地回歸原點,從他第一次進入拍攝的那一天,入住安養院的失智老人許景珍開始剪輯這個紀錄片,讓觀影者隨著製作團隊的腳步,也如同製作團隊當初的心情:宛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初探這個對於一般大眾,較少接觸的場域。
片子裡自然地將工作人員留在鏡頭內,雖然是為了更能捕抓和失智老人互動的真實,但另一方面,或許也帶點縱然工作人員是帶領觀影者進入這個範圍的人,但卻也和大家一樣對這群弱勢仍感陌生的況味,同時在拍攝過程當中,一樣地承受著這些老人們失智症的困擾,彷若和其家屬們置身在同一陣線,感受著同樣的經歷。
從錯愕,無法置信,然後難以接受,一直和父母辯駁事實,如同開頭景珍孫女和她之間,角色混淆的辯論,到最後卻慢慢地敞開心胸去接納他們,一如景珍女兒後頭在掃墓後,順著母親的話語和她對話的溫暖場景。由此可見,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導演已將這樣的故事,透過安養院拍攝的開場以及結束這幾場戲以及工作人員留在鏡頭內的安排,相互呼應地將彷彿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如觀影的我們拉進了這個記錄片的情緒之中。
承上,讓許老太太以一貫之地作為開頭與結尾,也看見導演具有條理地安排這些在手上的資料:隨著拍攝第一天所遇到的許老太太的視角,慢慢地累加其他個案進入,再順勢將他們的家人拉進來,透過鏡頭及訪談,描繪著家人和失智老人的關係變化。在此又可見導演選擇進入影片資料的精準,既有不同類型的失智症,也囊括多元的家人間關係以及社經地位。其實每個家庭並無二致的,在面對有這樣症狀的親人時,在包容他們之前,總有一段掙扎的過程。
前頭透過訪問安養院內的工作人員及其家人,進而試圖揣摩這些老人們的心思,加上導演高明地畫面經營,讓這些安養院內老人們的生活情景,嗅聞到一絲絲孤獨慘淡的氣味。只覺得可惜的是影片在此穿插著延伸性的動畫,雖一度覺淂更強調其孤獨感及時間對他們不具意義的氛圍,有著意在言外的餘韻處理,但回頭一想,其實導演已將畫面做了最好的呈現,再加上後頭沒有動畫的穿插,反倒顯得這部份的動畫穿插有點違和,感覺有點多餘,稍嫌不乾淨俐落。
不過這樣的餘韻,確實可讓觀影者先對他們有著基本的認識,進而產生同理心地成為貼近這些人物的開始,並在深入拍攝之後,更發現這些老先生、老太太們,不禁讓人莞爾,幽默風趣又可愛的一面,讓整部電影從前頭有點哀傷的氣氛,筆鋒一轉,在此充滿著歡樂,也是因為我們和那些家人一樣,越來越了解他們,進而漸漸習慣的緣故。導演以漸進的方式將對於失智症這樣難以啟齒的病症,幻化做一履清風,意外舒服地拂過臉龐,而未感窒礙,頗高招。
他們所帶來的歡笑和復健過程的小進步,儘管讓人燃起一線希望,讓壓在心上石頭的沉甸能紓緩一些,不過總在小進步之後,所迎接而來的卻是大退步,雖然試圖輕鬆看待,但擔心還是讓眼眸蓋上一層憂傷的暗影。導演在這一個段落讓鏡頭特寫,捕捉這些迅速掠過神情之上的陰影,同時伴隨著無法阻止步向終局的無能為力,特別人讓心疼;另一方面,也在這如此脆弱的時刻,對彼此的情感,有人頭一次才能真正的坦承以對,有人則是更加的確定及珍惜。
或子欲養而親不待,或對養育之恩的萬分感謝及不捨,或長久以來陪伴的夫妻之情,雖然記錄著失智症,但同時也看到每個人在生老病死的汪洋大海中,彷彿停滯在美好回憶的時間長河裡泅泳著,最後額外加一段Ella描述著自己和奶奶之間的故事,誠如前頭所提到的,導演在剪接拍攝過程中已時不時流露出,這其實始終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他們並不遙遠,並不疏離,只是我們是否願意關懷,是否願意親近,是否願意坦然面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