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火行者 firewalker影評:長矛末端的救贖【亞馬遜悲歌】

原文出處: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104975

英文片名:End of the Spear 國家:美國
年份:2005 IMDB:6.8 爛蕃茄:40%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12/14上映
一言以蔽之:音樂好氣氛佳的感人商業傳教電影

《亞馬遜悲歌》這部片子的定位十分特別,火行者看完之後眼睛是哭紅的。觀眾對它讚喻有佳,影評對它批評有加。雖然動用了大量好聽又催情的音樂,有很商業化的傾向,卻因為主題是「信仰」、「感化」、「和平」而有很高檔的氣息,看起來就像是一部很有意義和內涵又以商業方式拍出來的電影。(也就是說,對影評人而言可能太作作了一點,對看商業片的影迷而言可能主題太不娛樂了一點,如果都能接受,像火行者,就會看得蠻開心的)
 
這是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光是故事的本身就具有感人基因了,不論最後產出什麼樣的電影,會被感動的人就是會被感動。

故事是說數十年前,未開化的兇悍原住民瓦歐達尼族因為自相殘殺和不斷的復仇,導致他們即將絕種。西方的傳教士試著找到他們,和他們接觸,卻因為語言不通造成誤會,五名傳教士被瓦歐達尼族人用矛刺死。他們的家人接續了他們的希望,終於漸漸和瓦歐達尼族生活在一起。
 
光是前半段傳教士們開始和瓦歐達尼族接觸,就已經開始讓火行者完全投入電影當中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不了解、難以溝通…卻有了接觸,看到這些「外來者」的興奮,觀眾絕對也會受到感染,因為《亞馬遜悲歌》把氣氛拿捏得很…煽情,畫面美、音樂佳,用情緒做導向十分明顯。

不願反擊的傳教士被屠殺,也許這是悲歌,但《亞馬遜悲歌》卻給了它不一樣的意義,犧牲,才能換來和平,如果回手,只有無止境的報復,何時能了?

說起來是不太催淚,可是火行者在看《亞馬遜悲歌》時,動不動就會掉一下眼淚,從很多小細節上,《亞馬遜悲歌》都很重視如何帶動觀眾的感情,說它是操弄也罷,不可否認的是表達能力真的很好。

加上每一個人的感情…喪父的小男孩、失去親人卻又要持續努力的遺霜、知道是自己的家人害死了朋友的家人的瓦歐達尼族人、相信勇氣和力量是一切而不願放下屠刀的勇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掙扎,就連土著的角色都相當重要,並不會因為他們是留著西瓜皮頭的土人就不同演內心戲,特別是路易李奧納多〔Louie Leonardo〕,飾演瓦歐達尼族的戰士,雖然話不多,但他的表情和眼神都很棒,把他那不願被「軟化」,不願看著家人投向外來者,卻又痛苦的心情演得好入裡。

《亞馬遜悲歌》確實也有缺點,重點被放在先前的失敗和後來打入部落的部份,數十年的大改變過程反而沒有著墨,一下就接到小男孩長大重返厄爾瓜多,是有一點改變太快了,可是《亞馬遜悲歌》也很了不起,或許仔細想想電影中沒有很深入去刻劃到「感化」的部份,但從頭到尾幾乎都不無聊,步調抓得好,氣氛造得好,明明沒有什麼感化的也覺得都感化了,竟然不會很在意這感化是怎麼完成的(有俗話說「盡在不言中」,在《亞馬遜悲歌》,則是「盡在不演中」 XD)。

大概一方面也是因為《亞馬遜悲歌》是真實故事改編,所以就直接相信了吧。。。
 
片末還有把真實故事的影片加上去,可以看到真正的劇中角色,瓦歐達尼戰士老年之後到美國去逛超市,很可愛的,看了也是讓電影的溫馨感再向上提升,不看電影絕對無法想像他曾經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蠻族。。。
 
當然《亞馬遜悲歌》這種題材不是假日休閒沒事就會跑到戲院去看的,它沒有很大的場面(頂多就是部落打仗時幾個戰士衝到別人的「營區」擲擲矛戳戳人,不是要看動作的電影,而是要看這個「人心轉變」,等DVD再看也是可以,自己在房間哭總是自在些,不過,《亞馬遜悲歌》有很不錯的景,和很好聽的音樂(Ron Owen 寫的音樂,但…最主要的一小段玄律竟然和 David Arnold 為《明日帝國》〔Tomorrow Never Dies〕寫的一樣…),有閒有錢到戲院去享受一下也是不錯。

觀影最低需求
 □ 喜歡電影看起來的質感
 □ 喜歡動聽的電影配樂
 □ 不覺得「感化」這種議題太困難看
 □ 不介意用手法製造情緒和氣氛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改自霹靂布袋戲“佛劍分說”)

信仰傳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