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聞天祥影評:存在的必要【髮膠明星夢】

原文出處: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467&Country=

電影被改編成舞台(音樂)劇,之後再生出一部新的電影,《髮膠明星夢》(Hairspray)並非創舉,卻是近來最成功的一部。
 
原版髮膠,出自從外型到作品皆特立獨行、甚至以噁心品味著稱的約翰華特斯(John Waters)之手,劇情描述一個胖嘟嘟的白人少女,在依然有著種族隔離歧視的巴爾的摩(也是約翰華特斯的家鄉),不但認為黑人舞步超屌,還以靈活身手在當年宛如「超級星光大道」的節目一炮而紅,最後不但一舉劃破白人沙文主義的偽善面具,就連白馬王子也為她所擄獲。把對體型、膚色的偏見,放在「灰姑娘」的模式裡大開玩笑,也對流行文化做出正反兩面的有趣對照。

髮膠在這裡當然是饒富意義的。片中老是狗眼看人低的膚淺金髮美女,有個比他症狀更嚴重的媽咪,最後在有如雷峰塔的高聳假髮裡暗藏了小型炸藥,只要女兒沒封后就要引爆,那個「欲蓋彌彰」的髮型沒髮膠怎行?而電影開始,年輕男女人手一罐髮膠對頭猛噴、欲仙欲死的好笑表情,以及胖女孩那頭「巨髮」擋住後面同學視線的噴飯橋段,也令人難忘。但後者竟然成為老師要求女主角去校長室報到,而校長規定她得改上「特別班」的理由,足見約翰華特斯嬉笑怒罵之外的犀利批判。但這反而讓女主角有機會與黑人同學打成一片,箝制自由的權威竟成了解放革命的推手。

當年飾演小胖妹而成為「大」偶像的莉琪雷克(Ricki Lake)後來減了整整120磅,成為談話節目主持人,還主演了《1996麻雀變鳳凰》(Mrs. Winterbourne),她在新版《髮膠明星夢》也客串一角,還在片尾合唱了一曲「媽媽我已是『大』女孩」(Mama I’m a Big Girl Now)。當年演他爸爸的傑瑞史提爾(Jerry Stiller)則改演經營大號服飾的老闆「粉紅先生」,頗有另類「團圓」兼「致敬」的味道。但原版肥媽呢?

其實找「男星」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反串新版肥媽,其來有自。因為當年的肥媽即由扮裝皇后「神女Divine」飾演,她既是約翰華特斯的高中同學、也是他最愛用的演員,但在原版髮膠推出時,卻因為體重過重而在睡夢中猝死。此後無論舞台劇或電影,飾演肥媽的,一律是男演員。只不過大部分飾演此角的「男」人多半本身即是扮裝見長的藝人,也因此對約翰屈伏塔而言,確實是極大挑戰。不過由老是被嫌發福的昔日舞王來演這個角色,「話題性」相當足夠,尤其新版髮膠的劇情設定對他的角色十分有利,由靜漸動,先害羞而後狂野,讓觀眾都「適應」屈伏塔就是肥媽這件事後,才有談情說愛、甚至熱舞登場。唯一的小爭議是他的宗教信仰認為同性戀「可治癒」的論點,引發了一些較激進的同志團體質疑他出飾這個對同志而言極為經典的形象的政治正確性。

而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的角色,則結合了原版當中為了讓女兒獲勝不擇手段的風騷瘦媽和電視製作人於一身(原版的電視製作人是個跟主持人站在同一陣線的好人,兩人後來也變成一對),更加強了這號「中年惡女」的份量。倒是平常老在電影讓人不寒而慄的克里斯多夫華肯(Christopher Walken)這回「改邪歸正」,飾演一個不嫌糟糠妻、還鼓勵女兒追求夢想的老爸,重要性也比原版來得強。

其實這幾位大明星在戲份上都算是配角,影片的靈魂還是擺在小胖妹妮姬布朗斯基(Nikki Blonsky)身上,較之原版的莉琪雷克,妮姬布朗斯基顯得更加甜美,不過這也是類型轉換的關係,新版髮膠畢竟屬於道地的歌舞片,樂觀、向上、進取、熱情等等正面信條,打從妮姬布朗斯基出場第一首歌曲「早安巴爾的摩」(Good Morning Baltimore)就已響徹銀幕。歌舞片的類型特質,令原版髮膠的某些叛逆性到了這裡變得沒那麼「刺」,儘管歌舞版還是不忘在歌詞中穿插一些插科打諢,卻也放大了一些副主題的抒情空間,例如人權與融合。新版髮膠直接強調了小胖妹能在選秀會脫穎而出,多虧黑人同學教她的舞步;而黑人戲份與主導性的加強,也讓皇后拉提法(Queen Latifah)的表現空間相形增大,甚至改寫了原版「舞后大戰」的結局,少了女主角穿上蟑螂圖案的玫瑰色禮服的大膽突梯,而多了四海一家、族群融合的歌舞昇平。

姑且不論當紅萬人迷柴克艾佛朗(Zac Efron)在片中僅以一支歌曲表白他已愛上小胖妹的說服力,是否稍嫌薄弱。有趣的是這場戲「技巧」避開了兩位主角同場真正演對手戲,而是讓柴克艾佛朗對著妮姬布朗斯基的照片高歌,當他不是對著「真人」傾訴衷腸的時候,也便利了觀者「代入」,陷入自己即為帥哥愛慕對象的幻覺。整體而言,本片的詞曲表現確實可圈可點,馬克夏曼(Marc Shaiman)擔綱作曲的名片不少,而我尤其欣賞他對《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1992)的音樂改造以及《南方四賤客:電影版》(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1999)看似不倫不類其實在類型創意上完全到位的精彩表現。而他結合叛逆題材與悅耳音符的能力與創意,確實是《髮膠明星夢》歌舞化的不二人選。

除了新版髮膠終於面世,本屆金馬影展也找來了原版髮膠以及原創作者約翰華特斯「夫子自道」的紀錄片《浮世穢》(This Filthy World),你會發現他不但在原版髮膠演了一個小角色,就是那個用各種可笑儀器讓白人少女不至於愛上黑人男孩的短路醫生;在新版也不慌不忙跑出來客串一個喜歡「遛鳥」的暴露狂。不正經的姿態,一以貫之。別忽略了,《髮膠明星夢》雖然講的是1960年代的故事,但直到今天,依然有頂著諾貝爾桂冠的權威指稱:基因決定了黑人不如白人聰明。原來像電影當中那個把流行音樂和黑人都視為邪惡證據的歇斯底里母親,依然大有人在,也更說明了《髮膠明星夢》(無論原版還是新版、電影還是音樂劇)存在的必要與理直氣壯。

髮膠明星夢(原版)198892min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