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非想非非想 No No Thought】


片名:【非想非非想 No No Thought】
片長:130分鐘
上映日期:2024.12.27
出品:財團法人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導演:陳懷恩
監製:王師

劇情簡介:
1984年,劉若瑀當時離開台灣到美國加州,向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學習表演,在一座牧場中她與其他來自各地的表演者日以繼夜地訓練。劉若瑀回到台灣,於1988年創辦了【優劇場】,帶領一群人一同經歷「溯」計畫,藉由拜訪各地老師傅,向他們學習傳統技藝:太極、車鼓、高蹺、道士等,透過不斷地身體訓練,尋找著屬於東方人的表演方式。

1994年轉變為【優人神鼓】,透過靜坐、擊鼓與武術建立出優人的訓練與表演方法,從外在的形式,轉為内在的追求。1998年,優人神鼓以《聽海之心》在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一舉登上世界舞台。

如今【優人神鼓】走過三十年,下一步優人將會走向何方?

關於優人神鼓:
亞洲首屈一指、享譽國際的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這股「來自土地的力量」傳承古老東方文化底蘊,結合當代劇場元素,歷經35年淬鍊,創造出了獨樹一格的表演形式與風格—「優人劇場美學」。優人的作品與表演,以極強的⾳樂性為基調,卻非純粹的音樂或舞蹈作品,而是發展出一種高度完整的劇場風格。在劇場模式下,才能體驗與感受優⼈作品的完整性。這一切與優人的身體(覺知)、⾳樂、「道」(修行方法)等的統合,有著緊密的關係,其獨特性也在國際表演藝術圈引起討論。

1988年由創辦人劉若瑀成立於臺北木柵老泉山上。她師承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的身體訓練方式,於1993年邀請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共同奠定了訓練及表演形式。此一獨特的訓練方式,使得優人擊出的每一個鼓音顯得特別安定與寧靜,也是與其他擊鼓樂團風格較明顯的不同之處。秉持著核心理念:「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與「藝—生活美學的實踐」,融合東方武術、擊鼓、靜坐、太極導引及西方神聖舞蹈等元素,廣闊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東西文化交融與跨越古今藝術的界限。

1998年《聽海之心》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成功的戶外演出,優人神鼓正式踏上國際舞台;2002年以《金剛心》榮獲台新藝術獎第一屆的表演藝術類首獎。此後,即持續受到國際重視與海內外大眾喜愛,各地演出邀約不斷。

優人神鼓持續以「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為核心,傾聽時代的轉變與人心的渴求,以安定、安心的力量與這個世界互動,並肩前進。透過別具一格、融合當代劇場元素與東方傳統藝術的價值的「優人劇場美學」,跨越音樂、戲劇、舞蹈的藩籬,藉由擊鼓將這份寧靜傳達給觀眾,共同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構築文化與環境的永續與未來。

創辦人劉若瑀:
「藝術是下了舞台後,生命品質的呈現。」

臺灣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師承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身體訓練,也開啟了生命本質的探尋之旅。1988年創立「優劇團」,提出「溯計劃」掀起當時小劇場探源風潮。創團以來,秉持以傳統文化為基底,當代劇場表現為方式,東西文化交融,以獨特的編導及創造力,帶領優人神鼓樹立別具一格的「優人劇場美學」。

在創作上,廣泛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元素,嘗試運用創新媒材以豐富原有的表演形式。作品履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不斷獲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也將臺灣表演藝術引領至更寬廣的世界舞台。

她不僅探索出以大自然和禪修為表演質地之「當代肢體訓練法」,著重開發表演者內在質地的提升,也透過教育推廣致力於將藝術向下扎根。2007年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突破現有教學體制,讓學生得以接受音樂、肢體、劇場、靜心等跨領域多元整合開發課程。2009年協助彰化監獄成立「鼓舞打擊樂團」,結合道藝傳承和社會公益目的,具有相當重要性及社會意義與責任。
  自邀請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以來,秉持「道藝合一」理念,將表演藝術與生命本質探源緊密連結,落實身為藝術家對於社會責任的實踐,正如她所言:「藝術是下了舞台後,生命品質的呈現」。其最新著作《離見之見—優人神鼓與劉若瑀之看見》這本作品也在2023年,優人神鼓成立的第35週年正式出版,描繪出優人神鼓35年歷程的重溯與重塑,見證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過程與轉變。本書也在上市不久即榮獲誠品書店暢銷榜藝術類的第二名排行。

出版作品:《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本作品榮獲第36屆金鼎奬)、《77個擁抱》、《離見之見—優人神鼓與劉若瑀之看見》

藝術總監黃誌群:
「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黃誌群,浸淫在武術與擊鼓的世界超過三十年。畢業於國立臺灣體院,曾加入臺北民族舞團及雲門舞集,隨團巡演於歐洲、美國和非洲等許多國家。紮實的功夫累積與禪修體驗,成為了他表演、鼓曲音樂及詩文創作的靈感來源與能量所在。1993年受創辦人劉若瑀之邀擔任優人神鼓擊鼓指導,以「先學靜坐,再習擊鼓」的訓練方式,改變了劇團的體質,並奠定優人擊鼓與武術的表演形式基底。

多次前往印度行旅及禪修的經驗不僅豐富他的藝術家生涯,也因此出版了《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本作品榮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獲得廣大好評。他認為表演與打坐時的境界是一樣的,都是「活在當下」、「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印度所給予他的養份,也成就了《與你共舞》這部作品,述說了旅人眼中的生命之旅,並寫下了許多詩文創作。

他擅用生活中細微觀察的聲響,融合創作呈現於舞臺之上,展現出多元的音樂形式及飽滿的能量。以《聽海之心》與《入夜山嵐》兩部作品為例,當中的許多鼓曲音樂即是以在木柵老泉山山上劇場工作與生活,對於週遭山林間的各種聲響與大自然四季變化所給予的感受所創作。

主要作品包含:1997《聽海之心》、2002《金剛心》、2003《蒲公英之劍》、2005年《禪武不二》、2006年《與你共舞》、2007《正版禪武不二》、2007《入夜山嵐》、2008《空林山風》、2011《時間之外》、2017《墨具五色》、2022《轉山》等。不論是音樂或詩文創作,或是舞上精湛專注的演出,都呈現出獨特的創造力與能量。

出版作品:《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本作品榮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導演:陳懷恩
攝影師出身,擅長透過細膩的觀察、以影像記錄人文風士,《練習曲》為其第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近年來更導演多部以藝術家為主題的紀錄片,包括《他們在島嶼寫作:逍遙遊》、《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曼菲》。
導演作品:
2007《練習曲》
2011《他們在島嶼寫作:逍遙遊》
2014《他們在島嶼寫作:如歌的行板》
2017《曼菲》
2024《非想非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