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Sharon Wu : 星際效應 首映膠片版 引發全美電影院不滿


派拉蒙和華納兄弟公司日前宣布,將安排熱愛電影膠片技術的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片「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美國77個電影市場大約240間仍然配備35毫米和70毫米膠片放映機的影院,提前2天放映,引來美國電影院業者強烈不滿。

自去年富士軟片公司(Fujifilm)宣布停產電影膠片後,柯達公司是目前全球僅存大型賽璐珞膠片製造商,但因嚴重虧損,一度申請破產保護;今年7月,昆丁泰倫提諾、克里斯多福諾蘭、JJ亞伯拉罕、Judd Apatow等知名導演聲援柯達,並遊說好萊塢製片廠每年購買一定數量的電影膠片並支付沖印費,讓膠片攝影技術存留,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和溫斯坦影業等,都表示支持。

其中,諾蘭身兼導演和製作人的新片「星際效應」,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和潔西卡崔絲坦等大牌明星主演,混合使用35毫米膠片和65毫米Imax電影膠片拍攝而成,預定11月7日在全球上映。但派拉蒙和華納兄弟公司表示,此片會提早在240間配備有35毫米和70毫米膠片放映機的影院上映。

對此,據悉有一些完全轉型數位的電影院,乾脆搬來傳統電影放映機來放映這部太空史詩電影,包括洛杉磯好萊塢大道上的TCL中國Imax影院。

派拉蒙影業副主席羅伯‧摩爾(Rob Moore)表示,決定放映「星際效應」膠片版,是肯定電影片重要文化遺產,也希望鼓勵觀影體驗。2011年,派拉蒙的「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提前5天放映Imax版本,突顯該放映格式,藉此創造口碑,成為該特許經營中最高票房的一部。

羅伯‧摩爾也提到,諾蘭正與谷歌合力,在「星際效應」谷歌主頁中設置一個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想觀看哪種放映格式的設計。

弔詭的是,派拉蒙今年稍早曾宣布,將成為第一個幾近全面淘汰電影膠片技術、停止發行這類影片的製片廠。

由喬治‧伊士曼創於1880年的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1889年推出第一款商業攝影透明膠捲以來,贏得30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贈的獎項,包括9個奧斯卡獎座。但自2006年起,柯達銷售額已經下滑96%,售出的膠捲長度額從該年的124億英尺,跌到今年預計只剩4.49億英尺,主因就是數位攝影技術取代傳統的膠片。

2012年初,柯達曾申請破產保護,解雇47,000位工人,關閉13個製造工廠和130個沖片廠;2013年9月,柯達脫離破產保護,傑夫‧克拉克(Jeff Clarke)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根據柯達的公布數據,電影膠片目前占該公司收入的6%左右。

其實,數位相機是柯達公司發明的,但因為過去膠片相紙的市場獲利太大,主事者未積極開發數位市場,導致今日的危機。

據媒體報導,若與製片廠購買一定數量膠卷的協議成效,明年柯達應可保持損益平衡。傑夫‧克拉克在一份聲明中感謝,電影業領導者的支援和找到延續電影膠片市場壽命的妙方,並承諾將繼續生產電影膠片。

柯達發言人也表示,此協議論及沖印廠和其他相關供應商,包括位於加州伯班克市的影片沖印、後製服務公司Fotokem等,確保支援電影膠片技術的基礎設施完整。

據柯達的資料,2011年全球電影膠片沖印廠有260家,到2013年10月只剩111家;Fotokem是好萊塢最後一家影片沖印廠,近年業務改以數位製作、後製服務為主。

1999年喬治‧魯卡斯推出「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是好萊塢第一部在影院以數位放映機放映的電影,2002年續集「複製人全面進攻」是完全數位拍攝的電影。目前正在拍攝的「星際大戰」第7集,導演J.J.亞伯拉罕卻決定用電影膠片拍攝,在好萊塢大預算製作電影中算少數,預計將在2015年12月上映。

亞伯拉罕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談到他為什麼遊說大製片廠支持柯達膠片營運,雖然他是數位攝影的超級粉絲,因為數位技術為電影製作人提供前從未有的品質,但電影膠片有不可否認的的質感,所以他希望保有此選擇,尤其是為了剛起步的電影人。

不過電影院業主卻批評,此舉是在科技進步的現代,走一條不必要的「回頭路」,許多業者才在好萊塢的授意下,花費巨資將影院設備轉型為數位格式,至今幾乎全美電影院都轉換到數位了,因為好萊塢工作室逐漸停止發送電影膠片給電影院。

有影院業主說,「星際效應」的實驗性做法發出一個令人困惑的資訊。喬治亞州的小型連鎖影院Spotlight老闆Joe Paletta受訪時表示,這貶低影院投資數位改裝的價值,而且業者也無法負擔2天膠卷的放映,包括從倉庫搬出電影片放映機的成本,更重要是這些機器已經沒人操作。

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