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立委出來開記者會,警告旺旺旗下的消毒產品 水神 因為包裝跟礦泉水雷同,導致民眾誤飲,因此提醒民眾,要求旺旺集團標示清楚 請勿食用 的字樣。
結果呢,旺中派出了記者,當場開瓶喝了一口,說這是 證明無害。不只是旺中記者,之前旺中老闆蔡衍明也出來表演喝了一口。然後下標說自己打臉了立委…
也有許多朋友認為,有民眾不小心把里長送來的水神產品喝下肚,是民眾自己的問題。在早些大家的留言如下: 我以為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確認過再喝是常識
我們很高興,有許多正反的意見出現,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分析這件事情的邏輯問題。大家可以花2分鐘一起來思考一下。
1. 旺中老闆跟記者喝了一口水神,沒有死,也沒出事,就代表水神無毒可食用嗎?
這是一個邏輯上的謬誤。水神產品本身就是一種消毒產品,不是食品。即使本身的毒性不高,不代表它就是可以食用的東西。
不然我拿一罐 75% 的防疫酒精,當場喝一口,我也不會死掉啊。那難道就代表75%的防疫酒精是適合拿來喝的嗎?
消毒產品要拿來喝? 雖然一口不一定會怎樣,但還是 #我OK你先喝 啦 另外,我們台灣人要表現誠意通常是先乾三杯,沒有在喝一口的啦…
2. 消毒產品的包裝,跟一般食品的包裝,最好要有一些區別。這是使用者經驗設計的一個重要觀念。有人說,上面就有寫了三個字「消毒液」啊(實際上這三個字比水神的字小很多),但是這個產品包裝跟運動飲料和礦泉水非常相似,上面寫的「水神」兩個字,不明究理的人可能以為跟什麼水的產品有關。另外,這是里長發送給民眾的產品,一般人拿到一罐里長送的東西,長得又像礦泉水,直覺就可以誤以為是礦泉水了。
產品的包裝設計,是很重要的。如果把消毒產品包裝設計得跟食品很像,即使你有寫消毒液三個字,不識字的小孩子、看不清楚字的老人,就有誤食的風險。在急診室我們也看很多,家裡有人把漂白水用可樂瓶裝,放在冰箱旁邊,晚上家人口渴就拿起來直接喝一口的例子。
產品包裝應該怎麼樣比較安全,跟「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確認過後再喝是常識」,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後者這句話可能是對的,但不影響產品包裝應該要更追求安全。
因此這種狀況,要說是 我以為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確認過再喝是常識,或者是包裝上面有寫你是不識字嗎? 這都有點過度譴責被害人了。在系統上,我們應該要努力讓這種會被辨識錯誤的可能降到最低,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這罐產品可能有99%的人不會誤食,但我們社會可以承受這1%會誤食的風險嗎?99%的人做對,只有1%人做錯的事,很容易感覺是1%的人有問題,但不要小看這1%,如果產品有100萬個人使用,有1萬個人誤食,我們可以接受嗎?在安全上,我們就應該把誤食的機率降更低更低更低。
今天誤食的是一個成人,所以很多人笑他笨、沒常識,我們看了覺得這樣的想法很直覺,但忽略背後的問題。
如果你在急診室待過,看到很多不小心喝到農藥的老人跟小孩,你絕對不會想回他一句「你不識字嗎?」「別人給你的東西你都不看就喝嗎?」這種話的,相信我。正常的社會,是會檢討廠商的包裝,並且呼籲民眾不要用一般食品的容器,去分裝消毒產品或者是農藥才對。
另外,一個消毒產品,一直出來喝,想證明安全無虞,這感覺像是以前夜市在賣藥的違法宣傳法,被用在各種大眾媒體上,這合理嗎?
3. 次氯酸產品照光後的穩定性是要被考慮的。透明的類似運動飲料包裝,理論上不是好的包裝方式,有效性大家要多思考。
以上是我們的看法,歡迎大家提出各種意見。舉出網友的回應,也不是要公審,而是發現這樣的看法有不少人認同,因此提出我們更具體的想法,希望產生有意義的討論。
一個更安全、更友善的社會,應該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不是嗎?
原文出處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