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王壽國 : 李喬與台灣戰神 20250213


圖片出處 余能生

李喬老師是咱台灣教師聯盟盟員。在團體裡我和他頗有一些互動。記得有一次盟員大會,休息時和他聊天,李喬老師說:台灣人必須有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反抗精神的”戰神”。

我們都知道李喬老師的寒夜三部曲,埋冤1947埋冤兩部巨著,都是彰顯台灣人在歷史上遭逢壓迫展現出的反抗精神。所以,他認為台灣必須台灣必須有個足以彰顯這反抗精神的典型人物,姑且名之”戰神”可以讓台灣人緬懷效法。

我問李喬老師認為誰足堪當之?他不加思索地說:莫那魯道。莫那魯道面對日本人的壓迫,起身反抗,雖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反抗精神的核心。

2003年,我當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在埔里謝緯紀念營地舉辦一場師院生夏令營,邀請李喬老師來上課。下課後陪他參觀營地總幹事賴貫一牧師成立的一個小小文化館,裡面收藏了許多中部平埔族巴宰族的文物,李喬老師細心的一邊聽賴牧師的介紹,一邊仔細的觀賞文物,認真的神情令我動容。

他做事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認真,一絲不苟的。他說他寫埋冤1947,光是田野調查就耗費了20年,只是為了把在各地發生的228事件調查清楚,所以這部小說除了人名外,所描述的事件都是真實的。

真正的台灣文學都必須是植根於這塊土地,寫出在歷史上台灣人真實的生活,及在面對外來政權的壓迫時所展現的反抗精神,給後代子孫一個精神上的引導。這才台灣文學的精髓所在。

原文出處 王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