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早早看到這部電影覺得真幸運,因此還學會了一個德國字「meer(海)」,這是電影的主題,也是那位在電影裡只以照片形式存在、卻是文生生命中最重要人士“母親”的遺願 – 再去一次義大利海邊。而直到了片尾,我們才發現原來那是文生父母度蜜月的地點,也是懷文生的地方;因此是她生命中最美麗的回憶,也才成為“遺願”。於是,另一個角度,這也代表了母親的遺憾,原來父母的感情因為文生的病已經疏離,所以才有了這個故事 – 父親只想把文生送進療養院。而文生懷抱著母親的骨灰,一心一意要幫母親圓夢,何嘗不也是彌補父母之間的遺憾。
在我看來,這是部療癒系電影:大山大水之壯麗很容易讓人忘記幾個主角的“缺陷”,他們在大自然當中大聲的歡笑,不受限制的吵鬧,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奔放得一如常人,也許禁錮人們的正是人類自己吧!看過的人都不會忘記一個撼動人心的鏡頭:十字架上的三個主角,背後壯麗的山川美景,可說是天地有情,人間無礙!
電影有個很特別的主題,男主角叫「文生」,妥瑞症患者。在母親的喪禮上,他甚至無法像常人一般用哭泣來傾洩悲傷。他那冷漠得有些無情的父親只會把他交給療養院,在「讓兒子接受醫學治療」以及「甩掉一個沉重的包袱」之間,觀者不言可喻。及至療養院所,文生有了個室友,一個強迫症患者,同時也結交了個異性朋友,是個厭食症患者。文生為了完成母親最後的心願 – 去一趟義大利海邊,卻陰錯陽差地與另兩個人逃離療養院展開了一段“圓夢”的旅程。
電影一開場,導演就直白地描寫一般人、甚至連親人都無法了解妥瑞症患者的症狀,更別提顧及他們的心理。反而三個“病人”在一起落跑以後,彼此試著敲開對方的心門,好奇對方為什麼生病、是什麼感覺,最後甚至結交成好友。這一段巧妙地點出一般健康的人其實難以做到「將心比心」,於焉流於同情的窘境。父親無法例外,連醫生也是只著重在自己醫療的成果而忽略了病人真正的狀態,於是這趟意外之旅竟成了每個人的療傷之旅。
片中文生的父親表面上一路追著兒子想帶他回療養院的,其實只是擔心發生醜聞而影響自己的選情;那位醫生表面上擔心病患失蹤會為自己帶來麻煩,其實是真的擔心病人會發生意外。然而事實上呢?也許就像美麗醫師角色對文生父親所說的台詞「你比你兒子需要接受治療!」,那位女醫師又何嘗不是呢?在追回文生的過程,這兩個“正常人”也逐漸發現了自己的問題。而之於觀眾呢?我想,其實每個人都習慣於用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別人而流於主觀,看完這部電影,相信許多人會試著打開觀察的角度,用更寬的視野去看待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們。
影片特別好看的地方在旅程所經過的大山大水,歐洲的山巒美景盡出 – 從德國公路、一路奔馳到義大利的海景(看倌也許會跟我一樣,在這裡發現蘇花公路其實有著同樣美麗的級數)。壯麗的景觀輔以柔美的樂音,一整個舒暢地把這部主題原本嚴肅的電影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著實上了一堂很棒的課程:「電影」果真是一項頂級娛樂!
我必須要說,這部電影並不像它的主題那般地嚴肅,或者流於煽情來消費弱者(也可說患者),其實非常好看而且笑聲不斷。編劇利用了這三個主角各自的病症特點在許多細微的枝節上,寫出了很多精采的台詞跟橋段。比如:文生每每在激動時會不自覺地飆罵髒話,經常惹得其他人側目、甚至起衝突,你如何想得到當他真的生氣到爆時,又將如何呢?又,7歐元夠讓厭食症女主角吃多久?總是用「智障」、「白痴」罵文生的爸爸,真的有比文生聰明嗎?為什麼下場雨會讓一部跑得好好的車子突然停了下來?…再加上五個主要演員自然不誇張的演技,大大增強了整部戲的可看性,非常建議闔家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