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女朋友Le Amiche】



片名:【女朋友Le Amiche】
出品年代:1955。
片長:104分鐘。
上映日期:2012-04-13。
編劇 / 導演: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製片:Giovanni Addessi。
演員:Eleonora Rossi Drago。加布里艾爾、Franco Fabrizi。
發行:前景。
◎1955 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劇情簡介】
從羅馬來到杜林開設藝文沙龍的克蕾莉雅,因協助飯店服務生打開隔壁上鎖的房門,而結識了企圖服藥自殺未遂的蘿賽塔,與她幾個事業有成、年輕貌美的女性友人。大家經常一起參加上流社會的活動聚會,也彼此分享豐富的感情世界,當中有人汲汲渴求,有人不屑傲慢,有的則濫情玩弄,女人們陷入愛與性交織的迷惘之中,男人亦如是。渴望愛情的蘿賽塔最後死了,克蕾莉雅也離開杜林,一切似乎回到起點。

【關於電影】
傳達愛情世界裡,耽溺卻又質疑的矛盾心境,一直是安東尼奧尼電影中的核心議題,特別在他初期電影《女朋友》中能清晰窺見隱藏其中的細膩觀察與用心。安東尼奧尼生長在一個許多女性的家庭中,因此他對女性的了解非常獨到充分,藉著女性敏銳、冷靜,對環境與自身的知覺,來反應觀照人與人之間疏離的人際關係,最是精準適切。「她們比男性更善於表達自已……她們是一層濾鏡,讓我們能夠看得更清楚」從安東尼奧尼自己說的這段話中,便能明白為何《女朋友》能讓他一舉拿下生平第一個國際級大獎,也埋下了後來半世紀深刻探討疏離、愛情的伏筆。

劇照欣賞:

【導演介紹】: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
疏離、簡約、省略與開放式結尾,是他的現代主義風格與電影美學。

他對待電影創作極為嚴謹,力求精確完美,冷酷態度開創了新電影運動。

電影能夠洞悉矛盾-我們非常仔細的去審視那些道德看法,我們細心研究且分析他們直到筋疲力盡。 _ 安東尼奧尼。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也是公認在電影美學上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安東尼奧尼影片中經常呈現現代社會人際關係之間的疏離與無法溝通的主題。

1935年,在波隆那大學取得經濟學學位之後,他開始為費拉拉地方報紙《Il Corriere Padano》寫作,成為電影記者。在1940年代開始拍攝短片,因為曾經在波河工作,因此拍了《波河的人們》(Gente del Po),是說在波河貧窮漁夫的故事,短片呈現出新寫實主義的風格,對當地居民生活上半紀錄方式的研究。

然而,安東尼奧尼的第一部長片《愛情編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藉由描寫中產階級而逃脫了新寫實主義。後來安東尼奧尼的眾多作品都比較偏向「後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知識份子」的世界觀點,像是《失敗者》敘說在不同國家所發生的青少年犯罪系列故事;《不戴茶花的茶花女》描述一個年輕的電影明星與她的墮落;以及《女朋友》敘述杜林的中產階級婦女。

安東尼奧尼實驗了原創的新風格,放棄傳統的敘事手法,以一系列表面上無關的事件來表現主題,並大量運用長鏡頭。這樣緩慢的風格很容易讓觀眾沮喪並失去觀看的動力,但這樣的風格,卻也刻畫出現代人因缺乏有效溝通而出現苦悶、孤獨,轉而尋求愛情以寄託心靈,卻又不得慰藉的疏離痛苦,因無形隔閡而出現的挫敗,陷入更絕望與深沈的孤獨中。

這是安東尼奧尼最著名的疏離手法,另一個在他電影當中循環的主題,就是忍受倦怠。他透過忍受倦怠的主角們,在聲色滿足與物質財富追求中,度過空虛與毫無目標的人生,來刻劃人與人之間的空洞。在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派對、假期、藝術消遣的追求,都無法掩飾情感缺乏與漫無目的,性也是隨意的誘惑,這些都深深扣著都市人的內心。

安東尼奧尼分別在1983年、1993年以及1995年獲得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獎與美國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他也是少數一生中囊括坎城、柏林、威尼斯影展大獎的導演。

他的影響直至今日,改變了許多人,希臘導演安哲洛普羅斯視《情事》為影響畢生創作的電影,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在自己的書中為他獻文〈藝術家的智慧〉,義大利作家安柏托艾柯在自己的《誤讀》一書中點出安東尼奧尼電影的精髓,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專文大讚安東尼奧尼,台灣導演李安更曾看他的電影看到全身發抖,安東尼奧尼也深深影響溫德斯、楊德昌、王家衛等知名導演。

【作品年表】:
1943《波河的人們》(Gente del Po)

1948《Roma-Montevideo》

1948《Oltre l’oblio》

1948《Nettezza urbana》

1949《Superstizione》

1949《Sette canne, un vestito》

1949《Ragazze in bianco》

1949《Bomarzo》

1949《L’Amorosa menzogna》

1950《La Villa dei mostri》

1950《La Funivia del faloria》

1950《愛情編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譯為《愛情紀錄》、《愛情故事》)

1953《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

1953《失敗者》(I Vinti)

1953《城市裡的愛情》(L’Amore in città,又譯為《小巷之愛》)的其中一段〈自殺的真相〉(Tentato suicido)

1955《女朋友》(Le Amiche)◎ 1955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1957《公路之王》(Il Grido,又譯為《喊叫》、《流浪者》、《吶喊》)

1959《Nel segno di Roma》

1960《情事》(L’Avventura,又譯為《奇遇》或是《迷情》)◎1960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1961英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入圍)。

1961《夜》(La Notte)。◎1961柏林影展金熊獎。◎1960影評人費比西獎。

1964《蝕》(L’Eclisse,又譯為《慾海含羞花》或《情隔萬重山》)。◎1962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1962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入圍)。

1964《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965《I Tre volti》的其中一段〈Il provino〉

1966《春光乍現》(Blowup,又譯作《放大》)。◎1967坎城影展金棕櫚獎。◎1967奧斯卡最佳導演與最佳劇本獎(入圍)。◎1968英國奧斯卡最佳英國影片獎(入圍)。

1970《無限春光在險峰》(Zabriskie Point,又譯作《沙丘》、《扎布里斯基角》)

1972《中國》(Chung Kuo – Cina)

1975《過客》(Professione: reporter,又譯作《職業:記者》、《旅客》)。◎ 1976丹麥波迪電影獎最佳歐洲電影獎。◎1975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入圍)。

1980《奧伯瓦爾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

1982《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坎城影展35年度獎。◎1982坎城金棕櫚獎(入圍)。

1989《Kumbha Mela》

1989《12 registi per 12 città 》的其中一段〈Roma〉

1993《Noto, Mandorli, Vulcano, Stromboli, Carnevale》

1995《雲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譯為《在雲端上的情與慾》)。◎ 1995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2004《米開朗基羅的凝視》(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

2004《愛神》(Eros)的其中一段〈慾〉(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