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高橋健一 : 鍾肇政是台灣文學之母! 20200516


略談一下鍾肇政好了!

他跟葉石濤、吳濁流,算是戰後台灣文學的三個關鍵性人物,其中葉跟鍾同年、人生背景類似(中學畢業、喜好文學、都當過日本兵),讓這兩人一見如故。

而吳濁流在戰後創辦《台灣文藝》雜誌,讓台灣本地作家能有發表的園地,鍾肇政也參與其中。

由於吳中文能力不足以寫小說(但能寫漢詩,有詩集《濁流千草集》傳世,加以其客家硬頸性格,因此才稱為鐵血詩人),因此,吳後來的創作都交由鍾翻譯。

鍾本身在戰前受教育,戰後硬是從漢文學起、學到能通中文,而且去考了台大中文系,但因為適應不良輟學。

日後他是一面自己創作、一面幫其他人(很多作家沒有像他那樣自學中文成功)翻譯,一邊還幫著吳老的雜誌社工作。

最後,還接下了整個雜誌社(該雜誌因有吳老對文學的堅持,所以銷量不佳,基本上是賠本生意),可以說鍾是既多產、又幾乎是一個人撐起了戰後的台灣文學圈子,不至於被外省掛完全打趴(雖然他們已經幾乎把資源整碗捧去),

這是鍾,之所以在台灣文學界重要的原因。

所以,被稱為「台灣文學之母」。

之所以是「之母」,是因為「之父」已經有人了(吳濁流),當時也還沒有進步到可以接受兩個把拔的概念。

不過,嚴格說起來,鍾的貢獻恐怕要大於吳,因為,吳只是年紀上長於鍾,算是前輩。

但戰後的台灣文學界,基本上可以說就是繞著鍾肇政為核心在旋轉的。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多產,你在任一間公共圖書館找台灣文學作品,大概鍾的作品數量都是最多的,也最知名。

鍾老比較為一般人所知的作品,大概就是魯冰花,曾經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不過學界討論較多的是他的長篇作品,他的長篇很多帶有自傳性質,讀起來有點意識流的味道,簡單說就是像《追憶似水年華》那樣,魯冰花算是比較大眾向的作品了。

BTW,很多發訃文的媒體都寫說鍾是「客家文學之母」,這是錯的,是台灣文學之母喔!

原文出處 高橋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