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我在看跨國企業併購的資料時就發現,中國對外的企業併購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資源併購與技術併購,也就是併購主要的目的要不是為了獲得自然資源(如礦產或能源),就是為了取得技術(各類技術,後來受了中國製造2025的影響,在十大領域的併購才增加),當然還有洗錢等其他目的,不過比較難以從資料中看出。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明明美國是主要技術國家,但是中國對美國的技術併購數量不高,主要還是透過研究人員(如千人計畫)或是技術移轉(合資法),可見美國很早就對中國比較警覺。中國的技術併購主要還是來自歐洲,尤其以製造大國德國為最,因為技術最符合中國所需。直到2016年中國併購巴伐利亞機器人公司Kuka,才敲響德國人心中的警報,其實已經太遲。
歐洲人一直有對於中國理解不深的問題。根據《彭博社》報導,歐洲議會中間偏右EEP領導人Manfred Weber 最近對德國媒體表示,他主張應該暫時停止中國對於德國企業併購一年,因為中國正趁著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各國企業績效下滑、經營困難之際,以低價大舉收購德國企業。
這事情其實從武漢肺炎開始在全球爆發之際,中國就已經展開行動,不久前中國到印度收購企業,立刻引發印度總理莫迪的注意,下令凍結該項交易之外,並且宣布暫時禁止所有中資併購印度企業的申請。
相較台灣對於武漢肺炎人傳人的警覺,或是印度總理莫迪對於中資併購的戒心,歐洲人不僅對於中國缺乏理解,反應同樣遲鈍,直到目前仍缺乏一貫的政策,依舊停留在政治人物呼籲的階段。
一場瘟疫,不僅透露出歐洲各國政府對於緊急事態的失能,官僚主義的反應遲鈍,更暴露出歐洲人對中國缺乏理解。更糟的是,即使瘟疫大行於歐洲之後,歐洲人的學習能力依舊貧困,這場瘟疫無情地將歐洲的弱點公諸於世,若無法痛定思痛,歐洲未來的前景恐怕並不樂觀。
原文出處 沈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