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的全民運動:「你看日食了嗎?」
你以為這是今年的事嗎?不,是1941年。
1941年年初就有報導提到9月21日下午,臺灣北部將可觀測到日全食,當時也是掀起一陣「出來看天空!」的熱潮,不僅報紙連日大篇幅報導,有些刊物上也連帶刊出一些有關日食、月食等科普文章,或是介紹相關的民俗議題,其盛況和今年夏天全民瘋日環食奇景的熱潮不相上下。
立石鐵臣的版畫可不是隨便亂畫的,他是打鐵趁熱,就在這時候完成了名作「日食龍山寺」。畫面中最搶眼的莫過於手持線香的老婦人了,她在日食的這一天,跪地向神明祈願平安,裊裊的香煙充份為這幅版畫帶來動感,香煙緩緩上升之中,我們彷彿都可以聽到老婦的喃喃低語了。
不過,老婦人此刻在廟庭中焚香祝禱,為何成為立石鐵臣注意的焦點呢?這就要搭配東方孝義的解釋了。
民俗研究者東方孝義在《民俗臺灣》上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關於日、月食的臺灣習俗,文章裡說,由於不懂日、月食的天文原理,老一輩的臺灣人遇到日、月食,會將長椅搬出戶外,上頭擺放菜、肉、水果等供品祭天,日月既食時,孩子們也會大力敲打空罐、金屬盆或鑼鼓,一邊發出巨大的聲響,一邊喊著「救日嗬!救日嗬!」或是「救月嗬!救月嗬!」直到日、月食結束。日食這天,老婦專程到龍山寺中拜神,正是這個原因。
只是,為什麼大家要「救月」或「救日」呢?東方孝義解釋,早期台灣人相信,日、月食的發生,是因為相傳天上的惡神要降瘟疫給人們,日、月因不忍人民受苦而自願承擔,為百姓受苦,而日、月虧食就是他們正在替人們承受天神的懲罰,因此我們也要在這個時候狂喊「救月」或「救日」,來回頭解救太陽與月亮。
當然,日治時期許多人已在學校中接受科學教育了,不少人都能理解日食是太陽、地球與月球三者排列所造成的天文現象,並不是日頭替眾生擋瘟疫所致。因此,當1941年9月21日下午日食,除了老一輩依舊擺陣拜天之外,年輕人多半是抬頭看天空。
當然不是憑肉眼看,那不僅會讓眼睛受傷,也看不到太陽的輪廓,現在我們用減光眼鏡看太陽,1941年的人則是自製減光器材,拿著用煤炭塗過的玻璃片向上望。
神奇的是,1941年已有學者推算出2020年6月21日下午,臺灣將會出現日環食。讀到這裡,想起今年6月21日下午大家同時舉頭望明日的那一刻,實現了那則將近80年前的「天文預言」
「哇!我見證了80年前的預言成真耶!」我心中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受。
因為這段歷史,原本覺得很生硬遙遠的天文知識,頓時變得好近好有趣,因為太有趣了,忍不住分享這則成真的預言。我想,這就是人文學科的力量吧!「科普」如果能加上「史普」,那真的就天下無敵了。
原文出處 蔡蕙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