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聞天祥影評 : 我影中有你-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蘿拉、天使灣、秋水伊人、柳媚花嬌、幸福、南特傑克、德米吾愛)

原文出處 :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945&c=BA0001

傑克德米(Jacques Demy)贏得1964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名片【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1964)修復版,在台重映。

這部電影劇情乍聽之下十足「芭樂」:幫忙母親經營雨傘店的少女(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與英俊的汽車技工(尼諾卡斯特諾福Nino Castelnuovo)相戀,但男友卻因阿爾及利亞戰爭而被徵召服役。期間女孩發現自己懷孕,但她沒等男孩退伍,就嫁給不計她並非完璧的富商。男孩回家發現人事已非,只能借酒澆愁,後來才領會另一個女孩的愛與關懷,決定重新振作。幾年後,女主角開車經過故鄉,竟在加油站與初戀情人重逢,只不過滄海桑田,覆水難收。

本片不朽的原因,絕非百分之八十的編劇都能寫出的劇情架構。【秋水伊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二:一個是它盈耳不絕的音符,「無話不歌」的作法讓它的音樂工程更顯浩大,成功譜出影史名曲的米榭李葛蘭(Michel Legrand)也一躍成為國際級配樂大師;第二是它的美不勝收,無論演員、服裝、布景、開場的傘海奇觀與流暢的攝影機運動,都讓人目不暇給,傑克德米連演員穿著和壁紙顏色圖案的搭配,都錙銖必較,精緻求工的美感,自然也超越時代及流行的侷限。

除此之外,【秋水伊人】還潛藏了一些新浪潮的幽默。例如男主角跟同事說要去看歌劇時,同事回答他不喜歡歌劇,因為它「唱個不停」,還是電影比較好,這段交談擺在這部「唱個不停的電影」裡,成了一種有點後設的自我解嘲。再者女主角跟母親哭訴跟男友分別就活不下去時,母親竟回答:「為愛而死只會發生在電影裡。」也是一例。其實,德米電影的思想並不像它外表看起來的浪漫,片中呈現了戰爭分離帶給人的變化,女主角也並不算被「逼嫁」,畢竟要娶他的富商除了有錢而且風度翩翩外,還對她無比包容。也因此男女主角最後的重逢,他明知車子裡的女孩是其骨肉,但在簡單的寒暄後,選擇去擁抱的還是現在的家庭。德米雖然擅長以唯美妝點戀愛,卻也務實地面對現實的苦楚,讓情感議題益發複雜,也令【秋水伊人】有了不同於一般浪漫愛情片的高度。

在【秋水伊人】打頭陣之後,「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小型影展隨即接棒。安妮華達(Agnes Varda)是聲譽不下於傑克德米的女導演,也是他銀幕下的妻子,兩人雖是影史最著名的夫妻檔導演,但他們不是「合導」,而是各擅勝場。常有人打趣說這對夫妻有點位置對調:老公德米著名的作品多為色彩鮮豔、優美抒情的法式歌舞片;老婆華達卻對女性主義、社會議題,有著廣泛的觀察。因此換個角度看,他們的專長與成就,不僅相互輝映,還進而打破外界對性別、創作的偏見。

傑克德米因【秋水伊人】聲名大噪,他「用音樂支撐對話,用對話表現音樂」的壯舉,令好萊塢也不得不俯首稱讓,承認法式歌舞片確有過人之處。有趣的是,當美國公司加入投資【柳媚花嬌】(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當年在台上映時原名【洛城故事】,1967),希望他援【秋】片模式只唱不跳,他卻寧可等候前朝的好萊塢舞王金凱利(Gene Kelly)空檔而延後開拍,並且大跳特跳(美國卡司除了金凱利以外,還包括以【西城故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喬治卻克里斯George Chakiris和後來轉往百老匯發展以編舞見長的葛洛佛戴爾Grover Dale,兩人飾演來到Rochefort小鎮表演的歌舞藝人)。本片情節依然通俗到不行,刻畫短短幾天內的陰錯陽差與三段姻緣,其中又以真實生活中的姊妹檔凱薩琳丹妮芙、佛杭絲娃多蕾雅克(Francoise Dorleac)為核心,直讓人聯想到「米高梅」黃金時代為了消耗旗下眾多明星而興起的多生多旦式的熱鬧歌舞片。但德米又不只是簡單的「致敬」而已,和美國歌舞片傳統大相逕庭的是他幾乎把全片都擺在「實景」裡拍攝,而且路人比主角更常維持舞蹈的狀態,讓電影的寫實性與表現性在同個鏡頭並存不悖(這個特點影響了後來所有法國歌舞片的美學態度)。可見這位「粉色」導演對電影形式風格及作者世界觀的想法,並不如表面所見的單純。

除了【秋水伊人】、【柳媚花嬌】這兩部德米最著名的作品外,這回還可以看到由法國借來的兩部早期德米電影【蘿拉】(Lola,1961)、【天使灣】(La Baie des anges,1963)。

【蘿拉】是一部向歐佛斯(Max Ophuls)致敬的作品,不僅片(人)名來自歐佛斯的名作【蘿拉蒙黛絲】(Lola Montes,又名:傾國傾城慾海花,1955),就連敘事結構都有歐佛斯另一部片子【輪舞】(La Ronde,1950)的影子。安諾艾美(Anouk Aimee)飾演的女主角蘿拉是個舞孃,一心癡等沒讓她成為明星只讓她當上母親的男人,獨力撫養著兒子。有趣的是,在她的客人當中,有個讓她憶起負心漢的美國大兵;而在她送兒子上學的路上,又和當年愛慕她的老友重逢;而這兩個都想一親芳澤的男人,則又先後與一名貌似蘿拉年輕翻版的少女有段情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糾結固然精彩有趣,但全片最迷人的還是蘿拉的自由與堅決。她不是苦守寒窯的王寶釧,相反的,她會帶美國大兵回家睡覺,但這並不表示她把未來寄託在他身上;就好像蘿拉欣喜地見到視他為初戀對象的老友,不等於舊情就得復燃。在外界眼中,她可能有點水性楊花(就連愛慕她的男人都曾忍不住罵她是娼妓),其實在她自成一格的道德宇宙裡,自有分寸。

據聞法國新浪潮另一位大師級人物侯麥(Eric Rohmer)曾盛讚【蘿拉】是「新浪潮當中最具原創性的作品」,顯見他非常喜歡本片,也讓我不禁揣想侯麥導演的【冬天的故事】(Conte d”hiver,1992)那個極有個性的女主角,是否也受到蘿拉一點影響?【蘿拉】有個看似俗氣的結局:在她即將離開南特,前往他鄉伴舞時,那個讓她一等再等的負心漢竟然衣錦還鄉了,一家三口終於團聚。然而別忘了,在他們開著敞篷車揚長而去迎接幸福之際,蘿拉也目睹愛慕他的故友失意反向而去。更絕的是這個失意的男人就是後來在【秋水伊人】娶了未婚懷孕的凱薩琳丹妮芙的卡薩先生(馬克米榭Marc Michel),原來他年輕時候就曾經愛過一個帶著孩子的女人。再想想卡薩在書店認識宛如年輕蘿拉的少女和她的母親,這對母女的關係、以及母親比女兒對他還殷勤的表現,不也和【秋水伊人】同出一轍嗎?原來德米作品之間還有這種延續及對話的關係!這也讓我不禁好奇在他每部電影從不缺席的年輕水手,又寄藏了什麼樣的記憶、慾望或意義呢?

安諾艾美的蘿拉一頭黑髮,卻擁有瑪麗蓮夢露式的性感與純真;【天使灣】的珍妮摩露(Jeanne Moreau)則是刻意染了像瑪麗蓮夢露的醒目金髮,卻有著讓人不可自拔的黑暗魅力。男主角原本是抱著鐵飯碗的銀行職員,卻被同事帶進了賭場,感受到一個晚上賺進半年薪水的刺激,然而在他成為賭徒的故事中,更誘之沈迷的不是輪盤上轉動未卜的命運,而是珍妮摩露這個女人和她難測的愛情。我喜歡她說丈夫之所以跟她離婚,不是因為金錢,而是「嫉妒」她對賭博的「激情」;也因此,當她手握最後一張籌碼,衝出賭場,擁抱下定決心離去的男主角時,究竟後來是他帶她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