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伊格言書評: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費茲傑羅《大亨小傳》

註:筆者參考之《大亨小傳》中譯本為徐之野新譯,2012年1月新經典文化出版。
原文出處:【作者伊格言臉書網誌】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明顯屬於質地緻密的那種小說──這點光是從幾位主角的開場亮相就可以知道。以女主角黛西的丈夫湯姆為例──這是個如假包換的反派角色,從一現身就不討喜──敘事者尼克由西部故鄉移居至紐約,打算從事投機生意(對,投機生意,爵士時代的象徵,夢的量化寬鬆,希望的通貨膨脹;當然,必然也是1930年代大蕭條的前兆)。安頓妥當之後,他前往表妹黛西家中拜訪;遂於相隔多年後初次見到妹婿湯姆˙布坎南:

現在他三十幾歲,身材健碩,頭髮呈現金黃的稻草色,舉止高傲,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散發著傲慢的光芒,永遠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那套騎裝雖然講究得像給女孩子穿的,卻掩蓋不住他魁梧壯實的身軀──他的雙腿,將那雙鋥光瓦亮的皮靴從鞋帶頂端到腳背全都繃得緊緊的。……這是一個孔武有力的身軀,一個蠻橫的身軀。

尼克對這位曾是運動健將的妹婿顯然甚無好感。於此番亮相之後(作者費茲傑羅毫不掩飾自己對湯姆的成見),僅僅相隔八頁,湯姆便當眾發表了一番歧視有色人種的謬論;再相隔四頁,就在宴席之間(沒錯,小說裡一頓晚飯還來不及吃完,食前方丈,所有關於自由、財富、奢華、一夜致富、平地起高樓──一言以蔽之曰,「美國夢」──的想像與作態尚且汁水淋漓地擺開在餐桌上),我們偷偷知道湯姆「已經」背叛了黛西──他在外頭養了個小三。

這是好萊塢劇本的經典寫法,多年後,我們會在類似的標準三幕劇電影中看見──羅曼波蘭斯基的《唐人街》,希區考克的《迷魂記》,等等等等。

它們節奏迅速,環環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場面與場面之間未見任何浪費。相形之下,很明顯是作者(而非「機緣」或「天意」)選擇了某個適切的時刻將一切該現身的細節的全兜到了一場戲裡。一切都嚴選,一切都正在棄之可惜的賞味期限之內。在一般小說中,這不見得那麼容易;但巧合的是,在費茲傑羅的作品中(《大亨小傳》尤然)卻恰恰簡單再一些──因為他需要的宴會場景實在太多了;只有動輒數十數百人的流水席才得以反襯散場後的荒寂,只有最華美潮熱的幻覺才得以支撐大亨蓋茲比的荒唐夢想。

然而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沒錯,在小說的後半段,荒寂是必然的,這裡呈現的同樣是好萊塢三幕劇式的縝密);而在故事的發生地西卵鎮,所有筵席的主人都是蓋茲比。蓋茲比開流水席的目的確實就是為了要讓它散去的。在以神秘的手段致富之後,他在西卵鎮買下了豪宅──那地點令他能夠日夜遙望年少時情人黛西的住處──懷抱著不可思議的純潔,他盼望著已經嫁給了湯姆的黛西能有一天逛進自己的宴會裡。然後他找上了尼克,希望尼克能幫忙安排他與黛西單獨見上一面。

我相信所有正常人都會期待他們破鏡重圓的──反正黛西的現任老公湯姆那麼討人厭不是嗎?反正他早就背叛了黛西不是嗎?這些我們都老早就知道了不是嗎?毫無疑問,這是費茲傑羅一次心機深沈的佈局,這誘使讀者們和大亨蓋茲比同時陷入一個夜間馬戲團般的華美幻象之中。表面上這幻象令人無可抗拒──公主和王子的漫長磨難終究結束了,是該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的時候了──但實際上這場面暗影幢幢,像霧氣的形狀一般難以捉摸。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愛情總是比煙霧更難以捉摸,同煙霧一般傾向於無聲消融。毀滅蓋茲比的並非他對黛西的純愛,而是對純愛的貪婪。那貪婪如此純真無邪,璀璨耀眼,如同鮮花、香檳泡沫或豪宅中川流不止的人潮般指向永恆的虛空。問題在於,對純愛的貪婪是有罪的嗎?對幻象的迷戀是有罪的嗎?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儘管費茲傑羅如此描寫尼克與大亨蓋茲比的最後道別:

我們握握手,我慢步離去。走到樹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轉過身去。

「他們是一群混蛋!」我隔著草坪對他喊道:「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慶幸當時說了那句話。那是我對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讚美,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贊成過他。剛開始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接著他臉上綻放出那種容光煥發的會心微笑。他那件華美的粉色西裝在白色臺階的相襯下顯得特別鮮豔,我想起了我第一次來到他這棟豪宅時的情景,那是三個月前──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猜測著他是靠什麼罪行賺得大錢的面孔,而他就站在臺階上,隱藏著他那無罪的夢想,揮手向他們道別。

這場景確實緊接於一則「罪行」之後。

其時那已逼近一切的結束──致命的車禍已然發生,一切事物都瀕臨毀敗,而城市的無數幻影正試圖將其自身之輪廓隱沒入無邊無際的蒼茫暮色之中。「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對,因為蓋茲比頂替了那些幻象所犯下的罪;但誰是「他們」?那還用說,當然是討人厭的湯姆˙布坎南了──等等,不止,還有黛西(蓋茲比唯一的信仰,那曾經純潔美麗如幽谷百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還有與主角尼克有著曖昧關係的喬丹小姐──她們都是「他們」的一員,同時對反於那「The Great Gatsby」,理論上,與反派角色湯姆並無二致。他們都是一夥的不是嗎?湯姆˙布坎南如是(敘事者尼克的自白:「我不能原諒他,我也不會喜歡他,但是我看到他所做的事情對他自己來說,是完全合乎道理的。」),尼克與喬丹小姐的最後道別亦如是:

「你說一個不小心的司機,只有在遇上另一個不小心的司機時才不安全。嗯……我遇上了一個不小心的司機,對吧?我是說,我真不小心,看錯了人,以為你是個誠實、正直的人。我想你應該會為此暗自引以為榮吧!」

「我三十歲了,」我說:「我太老了,要是早個五年我倒還會欺騙自己,引以為榮。」

她沒有回答。我生著氣,懷著對她的幾分愛戀,難過地轉身走了。

幻象自有它的道理,信奉幻象的人(或自覺,或不自覺)也自有其道理。這人言言殊的人生哲學或許五花八門──反正那是屬於幻象的道理,這等同於道理本身也炮製了另外一種幻象。湯姆˙布坎南相信他自己的那一套,黛西相信自己的另一套,而喬丹小姐也不例外──幻象衍生幻象,她甚至可以反過來指責尼克的不正直。微妙的是,在小說中,這似乎暗示了她同時承認了自己的不誠實──她自己是個小心的司機嗎?

這是費茲傑羅為小說留下的曖昧縫隙──或許這一切都如同暴漲的道瓊工業指數、愈吹愈大的經濟泡沫一般終有破滅之日;或許葛薇龍的一爐香也已快燒完了;或許,或許他們自己其實也知道這回事,只是被他們用一個別的模糊的什麼給取代了。然後人們輕拂髮梢,整整衣領,將灰塵抖落,轉身回到那衣香鬢影的華美大廳之中,回到那水晶燈璀璨而多變的光線之下:

我記得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和黛西站在那裡,看著電影導演和他的大明星。他們還在那棵白梅樹下,兩人幾乎相貼的臉頰中透進一道慘白、黯淡的月光。我猜想他整個晚上都在慢慢地向她彎身,最終才能和她貼得那麼近。當我們望著他們的時候,他正彎下最後一小段距離,親吻了她的臉頰。

時間是西元一九二五年。時年二十九歲的費茲傑羅出版了《大亨小傳》──他尚且是個炙手可熱的文學新秀,娶了貌美又有才氣的名門千金賽爾妲,同時為了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生產大量流行的短篇小說供稿給通俗雜誌──他自己就是明星,他自己就是幻象(一個天才作家,一位美女,一對璧人,觥籌交錯,彷彿一場永恆的電影,從不存在散場燈亮的時刻)──一座鏡湖,水面上清晰無比的,龐然巨物般的倒影;一個守護著「愛之純潔」的幻象本身。

那想必就是出生於冰雪之鄉明尼蘇達的費茲傑羅的夢想,他的愛,他身處其間的海市蜃樓。

沒有什麼比對熾烈愛情的執著與貪婪更頹廢更「誤事」的了,也沒有什麼比那樣的堅持更動人的了。我感覺自己很難用任何文字去再現《大亨小傳》中那世故與天真、清醒與迷醉並存的綺麗風景──像是臨近終局之時,尼克已決定離開東部,離開紐約,放棄他那半途而廢的股票債券事業轉而回鄉;而作者費茲傑羅如此描摹:「這就是我的中西部──不是麥田、不是大草原、不是瑞典移民的荒涼村鎮,而是我青春時代那些激動遊子之心的返鄉火車,還有寒冷雪夜裡那些街燈和雪車的鈴聲,以及聖誕冬青花環被窗內的燈光映在雪地上的影子」。

所以,當整個浮泛著淡紅罌粟色澤的夜晚悄然消逝,當鈴聲淡去,當我們慢慢地彎身,再彎身,直到終於貼近了白梅樹下大明星的面頰,終於聞到了那蘭花般的淡淡香氣──

為此,我們繼續前行,像逆流而行的船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2012.6.)
(2012.7.聯合文學).

伊格言【試讀小說全篇免費下載,歡迎轉貼:)】【這是很適合手機和平板電腦閱讀的六吋版本喔】
https://www.dropbox.com/s/ru1xrubnchggqlp/伊格言_革命前夕_六吋582k.pdf
https://www.dropbox.com/s/exlznw3jpuu4w4d/伊格言_我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玩_六吋377k.pdf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