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葉蔭人:人造肉 20200908


人造肉解決的很多人看到是環保主義,認為可以減緩地球暖化;有人道主義素食主義看到的是不用再有動物受到傷害,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說雌性激素是傳統肉品的1800萬倍,這個數字我也不知道是怎麼算出來的,反正九嘴十屁股的言論到處都有。

人造肉跟基改算是同源,都是利用基因的編輯技術,像是肉品中的肉味,其實就是血紅素在梅納反映時所產生的味道,是在某個真菌當中找到的某段蛋白,當然這個部分業者保密,所以人造肉在盲測實驗中幾乎沒有任何分別。

同時講一下盲測技術,這個盲測技術要用雙盲來進行測試,就是來測試者都不知道哪個是對照組,這樣才能最少的影響受試者,比較高等的實驗都是雙盲測試。

依照現在基因技術的發展,基因編基工具的發達,現在大概花1000美元,也就是30000台幣,在自己家的車庫當中都可以進行,很像當年大電腦轉成個人電腦的時代,很多不可能都化為可能,有沒有機會遇見三個手,2個頭的鄰居,大概率只會出現在科幻片當中。

講回人造肉的股票為什麼高,原因是因為人造肉代表的是基因技術的里程碑,今天我們有能力做出組合成為肉品,那就代表有機會我們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可以組合出皮膚、腎臟、心臟甚至大腦受損區域,這才是基因編輯技術的具體價值所在,也就是我們離人造器官的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我這代是沒有見證這個技術的發展,也許我兒子或是我的孫子有機會能夠應用這種技術,如同星際爭霸戰中的醫官,回到過去給病人吃顆膠囊,病人的腎臟就長回來了,不用再受洗腎之苦。

以下都不是我寫的,google 找的,所以沒有寫的正經八百,如果有人看不懂就算了,不用發私訊來問,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人造肉是指在實驗室中製作而成的替代性肉類食品,依技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由植物性蛋白質組成的植物肉(plant-based meat);一種是由活體動物中取出幹細胞,在培養皿上促進其發育成肌肉組織的培養肉(cell-based meat; cultered meat)。

培養肉則是以探針自動物體內取出組織,並抽取出幹細胞(stem cells),在培養皿中以含促生長分子(growth factors)與鹽類等成分的基質使其發育成肌肉纖維後,再培養成有肌肉纖維、血管與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完整3D結構的肌肉組織。影響肉品味道與口感的分子如氨基酸(amino acids)、血紅蛋白(hemoproteins)、短肽鏈(short peptides)與脂肪(lipids)等也能藉由生醫工程的技術在實驗室中完美複製,相較於植物肉,培養肉號稱不論在食用體驗與營養價值,均能模擬傳統養殖肉。有些團隊甚至利用CRISPR加速細胞生長,提高生產效率。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