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蘇士尹 影評 : 《印象雷諾瓦》與關於畫家與畫作的電影

原文出處 (電影癡聊天室)


最近上映的《印象雷諾瓦》(Renoir)講述畫家雷諾瓦晚年和他二兒子尚雷諾(知名法國大導演)的故事。建議看電影之前或之後,到故宮欣賞雷諾瓦的畫作,會發現咱們攝影大師李屏賓如何生動的捕捉大師筆下的浮光掠影,全片宛如雷諾瓦作品的「映畫」!

而電影的影像是如此深刻,實在是認識畫家跟其作品的最佳媒介。花了一點時間整理畫家跟畫作相關電影(以台灣發行為主,紀錄片不計其中),羅列如下: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
《險路勿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賈維爾巴爾登,與娜塔莉波嫚演出對手戲,將時代拉回1792年的西班牙,透過哥雅的靈魂,深切描繪18世紀西班牙內戰、教廷和異端處置所帶給人民的愛恨與悲痛。擅長處理傳記電影的導演米洛斯福曼,在本片透過哥雅的靈魂,深切描繪18世紀西班牙內戰、教廷和異端處置所帶給人民的愛恨與悲痛,也進而解釋哥雅畫作中較為深沈作品的背景由來。


《狂愛走一回》(Surviving Picasso)。
本片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卡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由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畢卡索,周旋於諸女之愛。


《畢卡索與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
畢卡索是他的勁敵,而他的愛情與人生是場悲劇…畫家莫迪利亞尼的真實人生改編,《暪天過海》安迪賈西亞主演。


《一代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
西元1600年,動盪的時局正影響著藝術領域,也是巴洛克畫風代表人物卡拉瓦喬生長的年代,卡拉瓦喬擅長處理細膩的光與影變幻,人生當中也充滿了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對比,他將一生奉獻給真理及正義,他的畫作和人生都充滿了光與暗、理性與非理性、神聖與罪惡、愛與暴力、創造和毀滅、生與死。正如這部電影的中心精神,也緊緊環繞這些元素。


《梵谷傳》(Lust for Life)
寇克道格拉斯演演活了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讓世人看見這一位曠世奇才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更高的境界,永遠不滿足於他在畫作上所能捕捉到的東西,永遠在探索著完美的境界。他一生不斷地經歷失落的痛苦,包括失去一生所愛的人。失落不斷啃蝕著他的心靈,直到他舉槍自盡。


《揮灑烈愛》(Frida )
改編墨西哥最著名的女畫家佛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1954)傳奇一生的傳記,莎瑪海耶克、安東尼班德拉斯、艾許莉賈德主演。


《羅丹與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法國天才女雕刻家卡蜜兒克勞戴傳記的電影,她的天份與企圖心吸引了著名的傳奇雕刻家羅丹的注意,並進而成為羅丹門下弟子,沒多久更成了羅丹的情婦,但是卡蜜兒的獨立個性與希望自己作品能被接受的想法直接與當時歐洲的社會規範相衝突,因而造成個人的毀滅….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改編自一本杜撰的小說,講述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維梅爾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那位無名女僕的關係,以及他知名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萬世千秋》(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根據Irving Stone小說改編,講述畫家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汀Sistine教堂壁畫(《創世紀》1508-1512)的故事。


《驚艷布魯哲爾》(the Mill and the Cross)
本片以文藝復興巨匠布魯哲爾的經典繪作《前往髑髏地的行列》(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為本。介紹身在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布魯哲爾(Bruegel以往中譯名為布魯各),身處1564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對尼德蘭的新教改革進行血腥鎮壓。布魯哲爾透過觀察,將時下小人物遭受的苦痛搬進畫作,寓意式地融入聖經故事。


《波拉克和他的情人》(Pollock)
由艾德哈里斯自導自演的畫家傳記電影,描述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畫家傑克森波拉克的傳奇人生。


《莫內和他的朋友們》(The Impressionists)
敘述一群走出畫室、追逐自然光影的印象派大師們(莫內/ 雷諾瓦/ 竇加/ 巴吉爾/ 馬內/ 塞尚),如何共創印象派畫風的故事。故事以法國印象派運動的靈魂人物「莫內」為首,「印象派」這個名稱就是來自於莫內的畫作「印象.日出」,這幅畫在展出時,被評論家批評的一文不值,他們說「印象,根本就是隨性的亂畫,連牆上的紙糊都比這幅畫美!」但卻沒想到這幅畫竟讓莫內一夕成名。


《情慾克林姆》(Klimt)
本片即是以這位克林姆熾熱與放縱的一生,放情縱愛的他在當時19紀民風仍相當保守的奧地利,影片聚焦在他頹廢荒唐的生活,片中誇張璀璨又華麗的場景,如夢似幻的服裝,呈現克林姆繪畫的氛圍也表達出他中心唯美浪漫的世界觀,也包括周旋於眾多女子間的情愛故事。


《花落花開》(Seraphine)
法國「素樸藝術」代表畫家賽哈芬路的傳奇人生。向來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薩賀芬路易(友蘭達夢露飾),樣貌平凡,平日靠打掃和洗衣維生,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為了讓色彩更逼真,她甚至用一些「獨家配方」調製顏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賽哈芬獨留小鎮,在戰火和驚恐間持續作畫,1927年,戰爭結束,伍德也回到法國與賽哈芬重逢再續前緣,但是成名後的賽哈芬,卻漸漸迷失自我,陷入瘋狂…


《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The Strait Story)
由黃玉珊導演。背景為日本時代知名雕刻家及畫家黃清埕從日本學成返台,搭乘由神戶啟程往基隆的巨輪「高千穗丸」,卻遭美國潛艇魚雷擊沉的大時代悲劇。


《夜巡林布蘭》(Nightwatching)
大師級導演彼得葛林納威受邀拍的電影,為紀念(Nightwatching)林布蘭400歲冥誕和他生平最重要的作品〈夜巡〉(The Night watch)。本片猶如導演對作畫的解讀,帶領著觀眾一一解開林布蘭在此畫中精心布局了51個謎團。


《絕命大逃亡之弄假成掘》(Incognito)
藉著林布蘭畫作的真偽法庭戲的辯證,讓我們看到所謂畫作的靈魂及林布蘭畫作之美何在。


《天羅地網》(The Thomas Crown Affair)
(皮爾斯布洛斯南主演老片新拍)裡,帶進了當代畫家Rene Magritte的超寫實畫作,更運用了他的那幅戴高帽子紳仕「人子(The Son of Man)」。


《偶然與巧合》(Chances or Coincidences)
電影中提到二十世紀初期表現主義的重要人物之一蘇汀(Chaïm Soutine,1893年1月13日-1943年8月9日)。來自立陶宛的貧窮猶太裔畫家。蘇丁的繪畫受到歐洲傳統繪畫的熏陶,更受倫勃朗、夏爾丹和庫爾貝等畫家影響,但他的畫風獨具一格,更加關注質感、形狀和色彩的表現,這在傳統繪畫和正在興起的抽象表現主義之間起到了橋樑的作用。他畫中的形象是扭曲而粗糙的,表現出一種斯拉夫式的憂鬱。他的特色是粗獷有力的形象,濃重的色彩,對視覺效果近乎野蠻的渴望。他對在巴黎的表現主義繪畫思潮有很大貢獻。


《維納斯》(Venus)
電影中居關鍵地位的一幅畫作是,維拉斯奎茲《侍女》﹝The Maids of Honour﹞。


《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
電影中,茱莉亞羅伯茲注意到休葛蘭的家中掛有夏卡爾畫作。


《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裡以達文西知名畫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岩間聖母》圍繞聖經迷團解碼。


《盜走達文西》(Vinci)
全片在波蘭南部美麗的歷史名城克拉科拍攝,電影中的「主角」──達文西的名作《抱銀鼠的女子》,就珍藏在該市最具盛名的札托里斯基博物館內。


《王牌罪犯》(Ordinary Decent Criminal)
電影中凱文史貝西所飾演的黑道最後偷的那幅畫就是卡拉瓦喬的《逮捕耶穌》。


《紅磨坊》(Moulin Rouge)
的影像取材自羅特列克的畫作。


《愛情誓言》(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 2007)
侯麥的《愛情誓言》活脫脫像把文藝復興時期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 ~ 1510)的畫作,透過表演和影像活了出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