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黑手黨】UDN部落格
有必要為了幾本書去反抗政府嗎?
說起來,太習慣於所謂自由的我們也許很容易便忘記該用正確的方式去捍衛那份如呼吸般的存在,然而,這世間本來就沒有真正的正義,在爭取與服從的衝撞之中,我們都可能成為幫兇或受害者,尤其在說話與閱讀的權利都被剝奪以後,無限上綱的法令及冷眼旁觀,將會扼殺整個社會。
「圖書館戰爭」(図書館戦争)可以是很趣味的電影、也能是沉重不已的故事,在輕鬆寫意的愛情戲份背後,我偏重了後者。
我也寫作,如果連出版和閱讀的自由都被牢牢箝制,要是連看或不看的選擇權都被收回,那將是多麼可怕單一的世界?
如仁科司令所言,失去言論自由是多麼悲慘的事,可能,就連我在撰寫這篇心得的當下,都要揣著隨時會遭良化組織逮捕或搜索的風險,可其實,台灣的確曾經經歷那樣的時代,白色恐怖的風聲鶴唳竟在二零一九年的虛構日本社會出現,是多麼不可思議、卻又合情合理的設定。
怪罪書籍啟發思想的人,多是活在舊有體制下的恐懼者,害怕失去原有的地位及風氣,因而扼殺了新生的契機,良化組織因而誕生,接著圖書隊隨後啟動,「圖書館戰爭」的背景設定給我一種難以想像卻能相信的真實。
為了保持人們思想的純正,良化組織必須對所有書籍進行嚴格審查,放一把火,燒掉的可不只是那些文字,也許會是一段漫長歷史和文化承續,卻又在某個環節上,我不反對良化組織的出發點。
為了彰顯人們思想的自由,圖書隊必須保持書籍生命的延續,施展權力將書籍收藏、避免書本遭到摧毀,看似維護真相的舉動,也在某個環節讓我覺得正義若此,人類才有未來。
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我們的政府頒佈了那樣的法令,你真會因為一本書而去和政府抗爭嗎?
要是你我失去了自由閱讀的權利,是有多少人願意挺身而出、為了文字向惡火長期綿延的對抗?
我有些納悶的是,如果良化組織與圖書隊的爭奪與競合是那樣的激烈,為何良化組織在民間書店查禁書籍時,沒有任何人能站出來反抗?為何圖書館遭受攻擊之際,被要求撤退的民眾會有那般無奈的感嘆?別再玩戰爭遊戲了。
真正放任政客操弄規則、讓政府恣意壓迫與遊戲群眾的是誰?
我們始終生活在一個見獵心喜的社會,不管什麼樣的冤屈與衝突,風頭過去以後,當下激情旋即雲淡風輕,媒體始終追逐著另一則可以博取版面的事件,新聞亦隨時掌控人們的焦點目光,黑暗的會一直黯淡下去,光明向來僅僅片刻。
也因為你我是那般健忘,存有良心的媒體平台也才能繼續挖掘真相並將其曝光,只可惜,惡行總是主動、善意從來都只能被動而為。
上頭聊了自己的觀影感受,可其實「圖書館戰爭」不是那麼沉重的電影,輕巧的愛情戲碼如蜻蜓點水沾過心湖,歡笑之際,也感受到日劇氛圍的寫意。
岡田准一飾演的堂上教官相當有魄力,也許是我太久沒看他的作品,「圖書館戰爭」確實翻轉了我對他的印象,他是偶像沒錯,仍能拍出扎實的動作戲,身為男主角的岡田都有這樣的戲路了,女主角榮倉奈奈當然也可以很不一樣,包括在泥濘裡打滾的操練,少有女主角如此犧牲,足夠留下深刻記憶。
可對我而言,真正心動的瞬間,居然是栗山千明和草莓蛋糕的必殺畫面,那般可人的模樣,哪個男人抵擋得住啊?
看完這部電影,心頭頓有所感,只是,賞心悅目的美女或許才是我內心開戰的主因吧。
電影主題曲和配樂自是默默隱身的功臣,「圖書館戰爭」的音樂在大戲院內聽來相當有震撼感,我相信音樂可以催化人心,這部電影的高潮戲與配樂的恢宏,已經給了這種說法最佳的詮釋。
有書、有音樂,有子彈、有熱血,更有酷勁和純愛,這樣的電影如何能不被吸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