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翁佳音 老番的台灣史 : 蕭壠神學校


1990年代初,老番在「教會公報」轉介1930年代W. Ginsel的博士論文,他提到荷蘭時代神學校最後在臺南佳里(蕭壠)建立,校齡大約兩年(1659~1661),不是我們教會史上說的,原因預定在蔴豆,最後因爭論而未果。文章發表後,旅居國外的教會史大老徐謙信牧師教授回文說,這是重大發現。

哈,發現的不是老番啦。後來,老番被動將Ginsel相關論文譯註發表。幾年前,原先預定由國內某公家機關將該書的中譯印行,可惜,老友去職,譯稿迄今擱置電腦檔案中二十年以上。

老番曾後悔翻成「蕭壠神學院」,故力倡改為「蕭壠神學校」,用教育學學者翻譯的「蕭壠師範學校」亦無妨。畢竟,學校原文是「collegie」,有時也用seminarium(不知在哪裡看過)。懂得歐洲學制者,大體知道今天「學院collegie」,當時是給青少年中學教育用的,或當作師資養成學校(kweekschool)。徵之事實,沒錯。蕭壠神學校招生對象,是青少年原住民,目的要訓練成當本地學校(school)的老師。這些人,就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原住民「教冊(schoolmaster, teacher)」。

收尾話兩則:神學校第一任校長,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韓牧師(Rev. Hambroeck),他後來被中華民族英雄鄭成功出草獵首(見圖),殉教臺灣,也不知英雄本色的民族國姓爺把人家的女兒怎樣了。副校長就是小時跳船逃匿、娶日本婆,曾任臺灣長官卡隆(Caron)的混血兒但以理(Daniel),還有些故事………

但這一則比較重要,不講三次:原住民學校老師(= 教冊)在蕭壠學校被中國人毀掉後,僅接著另一個獨尊漢字排他性強的中國人來後兩百多年間,為何還有辦法繼續教,使新港語(de Sinckanse taale)一直流傳到十九世紀二、三零年代?老番曾發表意見過喔。

原文出處 翁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