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最後,關於電影《大稻埕》我只想說這個…】 文 : 難攻大士

圖片:《南街殷賑》(郭雪湖 ;1930 第四回台展無鑑查出品、台展賞)


還是那句話:「畫鬼容易畫人難。」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比較「聰明」的編導,總是選擇「架空背景」或「街頭取材」來進行創作的原因。

因為,前者就算你胡搞瞎搞,也沒人能批一句「好假」;而,後者就算你鏡頭隨便,同樣沒人能批一句「好假」。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創作者總是不肯「拍歷史/講歷史」,無論是什麼樣的歷史──

考據嚴謹的歷史、魔幻寫實的歷史、夾敘夾議的歷史、指桑罵槐的歷史…

因為考據費工、因為成本高昂、因為動輒得咎、因為絕對吃力不討好。

因為,「專家」講太多,而「俗民」能懂的太少。

因為,「影評」婊太多,而「導演」能做的太少。

所以,我們沒有很多「歷史」可以看,無論是考據嚴謹的歷史、魔幻寫實的歷史、夾敘夾議的歷史,還是指桑罵槐的歷史。

「菁英病」扼死了「量變產生質變」的生機,「菁英們」寧可讓俗民對歷史的熱情就這麼擱著,也不願意讓各式各樣的「歷史演義」百花齊放。

當然,我當然懂得某些人的疑慮,他們擔心「歷史」被錯誤引導(就像黨國教材所寫的那樣),他們擔心「歷史」被扭曲詮釋(就像黨國媒體所演的一樣),他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就是忘了擔心俗民們除了「官方獨大版本」之外,沒有別的歷史觸媒可以打開另一扇窗…

說《大稻埕》的「燈光、攝影、美術、演技、服裝等技術都在水準之上」是言不由衷的客套話,其實,任哪個早就習慣好萊塢大製作的觀眾來看,這些東西都只有「舞台劇水準」而已(抱歉為此付出心力的朋友,我實話實說,我也絕對知道拮据的現實)。

說《大稻埕》的「劇情不合歷史實情、人物不合歷史真相、完全只是導演想像出來的故事」,也絕對百分之一千所言確實、不可抵賴,無論導演是不是搞教育的,對於「專家學者」的這項指控指證指導指教,也應虛心涵納,因為你既然選擇了「歷史」素材,這當然是必須背負的十字架。

但,「菁英們」只看見了「文本」當中的諸多錯誤,卻忘了跳出三界之外,後設地想想電影《大稻埕》可能蘊含的更基進「社會目的」,在我觀之,「菁英病」所拘束的格局也欠小了一點。

這部《大稻埕》本來就不是拍給「你們」看的!各位目中無人的「台灣菁英們」!!!

這部在你們眼裡,以幻想時空、荒謬設定、錯誤歷史和粗俗笑魁所構成的電影《大稻埕》,是拍給連日本時代都無法想像、連殖民苦痛都無法感受、連蔣渭水是哪位都從沒聽過、連台灣歷史都沒有一點興趣瞭解的《雞排英雄》《陣頭》《大尾鱸鰻》《總舖師》跟《台灣霹靂火》《夜市人生》《娘家》《風水世家》俗民觀眾群看的。

別說什麼「歷史正確」,他們對「歷史」啥洨都從沒興趣。

別說什麼「年代考據」,他們對「現實」之外都一切無感。

別說什麼「設定合理」,他們對「幻想」什麼都沒有能力。

別說什麼「時空倒錯」,他們連自己是「什麼人」根本都不想瞭解!

如果,電影《大稻埕》能「騙」他們進到戲院,在汽水爆米花烤肉香插科打諢之後,在小小的腦袋裡留下一點點「有用的痕跡」──

台灣好像曾經有個古早時代,真的有西洋人在街上跑、被日本人欺負管理、和中國人一起居住、台灣話是主要語言、對壓迫有所自覺…

甚至看完電影才發現,那個印在銅板上叫「蔣渭水」的「號稱台灣國父」似乎是一號人物;

甚至看完電影才發現,自己每天忙碌通勤雙腳踏過的地方,曾經發生過那麼多故事、曾經是那麼地繁華;

甚至看完電影才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生活在財團百貨、連鎖超商、速食餐廳跟精品賣場所構成的水泥叢林,而是生活在真正的歷史場景裡頭,生活在「此地」而非「他鄉」。

夠了!對我而言,這樣就夠了!

我帶著承承進戲院看電影《大稻埕》,然後在走出戲院的時候,相約下次帶他去真正的「大稻埕」。

我看到的是「時空/歷史/地理/世代/記憶/認同」能夠透過這部(菁英們看不下去的)電影《大稻埕》找到了串連與傳承的鎖鍊。

夠了!對我而言,這樣就夠了!

謝謝葉天倫導演,下次新片試映記得揪一下,我會帶承承一起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