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曹銘宗 食說台灣 : 基隆美食多紅糟


真正福州魚丸(基隆市)店主江蓮欽送我一罐她做的紅糟(售價150元),我剛試煮紅糟雞,果然夭壽好吃,酒氣微醺的感覺,真是濕冷天的幸福,在此致謝。

這罐福州人做的紅糟,艷紅顏色,打開就聞到酒香。我人生第一次做紅糟料理,使用一隻去骨雞腿(肉雞),切塊後用紅糟醃一天。

我用少許油,先把薑片、紅糟爆香,再把雞肉放進去炒,然後加水用中火煮十五分鐘即成。紅糟本身微酸微甜,所以我只以鹽和味精調味。試做成功,下次我會使用半隻仿仔雞(半土雞)。

紅糟是福州菜常用的調味料和天然增色料,可用來醃魚和肉,使其顏色變紅且散發酒香。何謂紅糟?我從紅麴說起。

*麴:ㄑㄩˊ,台語khak,把白米或麥子蒸熟,加入麴種混合,使麴菌繁殖、發酵後再晒乾,稱為麴。麴是酒媒,可用來釀酒。

*紅麴菌:紅色的麴菌(黴菌)。

*紅麴(紅麴米):以紅麴菌做成的麴。

*紅麴酒:紅麴泡水,糯米蒸熟,攪拌釀造再過濾的酒。

*糟:ㄗㄠ,台語同音tsau,釀酒時濾下來的渣滓。

*紅糟:過濾紅麴酒剩下的渣滓。

基隆美食小吃有很多使用紅糟,常見紅糟鰻、紅糟肉、紅糟排骨(紅糟常被錯寫成紅燒),肉圓的肉餡先以紅糟醃過稱之紅糟肉圓,有的牛肉麵也加了紅糟。

閩菜的主流是福州菜,對台菜影響很大,從名菜「佛跳牆」到小吃胡椒餅(正名福州餅)。基隆源自福州的小吃還有福州魚丸、鼎邊趖(糊)、豆乾包、割包、鹹光餅等。

台灣早年的福建移民,人數最多的兩個族群是泉州人和漳州人,講的是閩南語,福州人數量較少,講的是與閩南語在腔調和用詞上差距不小的閩東福州話。

福州在明、清時代就是福建的省城,也是中琉朝貢貿易指定的口岸,雞籠(和平島)是從福州前往琉球航線經過台灣北方海域的第一個指標。台灣在1887年建省之前隸屬福建省,尤其福州離北台灣較近,所以福州人與台灣也有密切關係。

根據歷史文獻,1626年西班牙人在雞籠(和平島)建城,島上就有福州人的小聚落了。

在清代,以當年的交通工具來看,福州距離基隆比臺南近。從雞籠往福州(福建省城)走水路約八個時辰可到,但從雞籠到台南(台灣府城)走陸路卻要七天以上。

在日本時代,福州人仍常往來北台灣。根據台灣史蹟專家林衡道在《台灣風情》(邱秀堂整理)書中所說,日本時代住在台灣的無日本國籍福州人約有三萬多人,當時基隆、台北都有定期船班往返福州,台北的士紳家庭流行聘用福州廚師。

「閩菜多羹湯」的說法,呈現在基隆廟口小吃琳瑯滿目的焿(羹)與湯。

原文出處 曹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