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郭岱軒 影評:【遲來的守護者Philomena】

原文出處:【郭岱軒】臉書


又是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遲來的守護者》。電影裡頭男主角是前BBC特派員馬汀西克史密斯,曾就任英國布萊爾政府的公共關係室主任,後來因故重操舊業,回到新聞圈,採訪了精采的人情趣味新聞的故事。小直人曾經看過不少以新聞從業人員為主角的電影,有採訪毒梟不幸遭報復身亡,36歲早逝殉職的都柏林女記者薇蘿妮卡的故事《鍥而不捨》(又譯《獨家新聞》)、《驚爆內幕》講述著名新聞節目《60分鐘》製作人兼採訪記者羅威博格曼,調查「煙草公司蓄意隱瞞尼古丁致癌事實」的案子,當然也是面對了巨大財團和新聞室內部壓力,精采且戲劇張力十足,更不用提以新聞記者身份,作掩護的《超人再起》(哈哈,好牽強,一時想不到例子啦…)。

我會推薦新聞系的學生來看《遲來的守護者》,這部片是「分類新聞學」、「新聞價值」相關課程的好範例,在探討人情趣味新聞(Human interest story)時,特別適合。電影中的記者馬汀西克史密斯,對這類「人情趣味新聞」不感興趣,甚至說是對無知失敗愚昧者的新聞報導??(人情趣味新聞的價值可討論),但後來馬汀深刻了解,體會他所報導的對象─菲洛米娜(茱蒂丹契飾),一個隱藏了50年的秘密、尋找失散愛子的艱辛過程,下定決心採訪撰寫這個新聞專題。

菲洛米娜的人生故事,背景遠在1952年的愛爾蘭,很難想像當時的民風保守,女孩未婚懷孕被視為羞恥之事,而當時還是青少女的菲洛米娜,在遊樂園結識孩子父親,兩人偷嘗禁果(當我看到掉到地上咬了一口的焦糖蘋果不禁會心一笑),後來懷孕的她,被自己親生父親送進了修道院,由「邪惡修女」矯正並且贖罪。菲洛米娜產子後,一週七天都在支援修道院洗衣間的辛勞工作,和寶貝兒子安東尼,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短暫相處時間。但令人傷心的是,修女後來私下把菲洛米娜才三歲的愛子安東尼,販售給美國家庭領養,這也是現代社會所無法想像的,但這的確是當時愛爾蘭的歪風。故事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已經像電影裡頭的新聞室編輯,興奮起來。有無新聞價值呢?這個故事包含了許多元素,有正反派是標準的「二元對立」,接著在人性上有極大的衝突─「生離」,菲洛米娜在相隔50年後,能否找到親生兒子,則是非常好的「懸疑」。

一個故事(無論電影、戲劇、新聞等)對於人情的探討,不外乎愛情、親情、友情等。在新聞報導上,也許你曾聽過純淨新聞、硬性新聞,人情趣味新聞就比較偏向軟性、故事性高的新聞,又或較具戲劇化的新聞取向。人是「說故事」的動物,透過故事我們了解自身環境,學習社會規範,獲得娛樂與茶餘飯後的話題,因此人們對於軟性新聞的重視,可能遠大於政經類的硬性報導。菲洛米娜的故事,表面上是一個灑狗血萬里尋子故事,但事實上也包括了對於愛爾蘭歷史、宗教信仰、社會規範的探討,軟硬兼具,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棒的新聞故事。

回到電影,小直人不得不對茱蒂丹契在電影中的演技折服。電影中好幾幕,她只是呆坐在位置上,不用一句台詞,從略含淚的眼神凝望,渾身就能散發著戲。故事中花了五十年尋子的老太太和中年轉業,有點沮喪憤世嫉俗的採訪記者,形成強烈對比,他們對於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在宗教上、人情世故上,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價值觀的衝突,兩者不斷拉距,也讓這個電影裡的「新聞故事」一度難產,但在旅程上的磨合,兩者在這個故事上報導與否有了妥協,但故事歸故事,其實最難的是「寬恕」,你能原諒對你做過壞事的人(又或者是整個社會),恨人很累,小直人看到後來覺得自己跟馬丁滿像的、偶發性的無神論、對一切事情充滿敵意,又抱著懷疑主義等,跟已經飽嘗人生心酸的菲洛米娜,對愛恨有所體悟,表面愚昧但實際上充滿智慧大大不同。

更令人驚訝的是,《遲來的守護者》編劇,正是飾演記者馬汀西克史密斯的史帝夫庫根。故事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看完電影的激動程度很難三言兩語描述,畢竟那種「來不及參與親人的人生」的情節,很容易引發小直人共鳴,電影裡透過一段旅程,有「發現」有「失落」、悲喜情緒轉折,角色有衝突有成長,故事鋪陳一直到結局,都扣人心弦,快去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