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健偉】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在不同的年代、出版兩本寫作風格不同的自傳,各自都成為暢銷書,想必是絕佳的電影題材。但是誰也沒料到,把這樣絕佳電影題材搬上大銀幕,居然花了17年。
路易詹帕瑞尼(Louis Zamperini)的精采的人生,分別在1976年推出《腳跟下的惡魔》(Devil at My Heels),以及2010年由報導文學作家蘿拉希林布蘭寫出《永不屈服》(Unbroken)。而兩本書先後問世,製片馬修貝爾(Matt Baer)一直都努力尋找拍成電影的可能,最後終於讓他美夢成真,「我花了17年的時間,真的是比故事主人翁路易在片中所經歷的時間還長。」 《腳跟下的惡魔》一書出版後不久,環球電影公司就買下了版權,希望交給男星湯尼寇蒂斯(Tony Curtis ),希望他可以演出,但是湯尼決定不拍。「按照現在電影工業的說法,這種局面就是所謂的『籌拍地獄』(Developing Hell),我就是在這地獄活了17年,才有今天。」到了1998年,CBS Sport製作了路易的紀錄片,播出後又燃起籌拍的希望(紀錄片的片段,也收錄在《永不屈服》的結尾)。
從那時開始,馬修貝爾就忙著聯繫編劇,著手寫劇本,但電影公司希望要有合適的導演才願意投資,畢竟這樣規模的題材,耗費的成本比以前要超出很多。「最初的導演人選是安東尼福夸,他的第一部片《替身殺手》是我製作的,」馬修說:「之後他拍了《震撼教育》打響了名氣,可是電影公司覺得他還不夠,於是安東尼就去拍《亞瑟王》。」 2002年傳出報導文學作家蘿拉希林布蘭,有興趣要寫路易的故事,「沒人料到她一寫就花上8年了,才完成了《永不屈服》的原著。」在蘿拉寫書的同時,馬修則繼續接洽對此題材有意願的投資人,「大家聽到就說『這有什麼新意呢?』『不過另外一齣二次大戰的電影?』我該如何說服電影公司投資?完全沒找到任何人願意投資。」
好不容易,《永不屈服》一書終於出版,成為暢銷書,加上蘿拉之前的作品《奔騰年代》也成功被改編賣座電影,馬修認為此時比較有機會,才回頭又說服了電影公司。但光是「暢銷書」還不足以成為賣點,「作者蘿拉的確在美國本土是暢銷作家,有助於電影行銷與票房,可是在海外並沒有那麼轟動,所以要說服電影公司,電影會有賣點是要花點力氣。」所以改編劇本完成了第一稿,安潔莉娜裘莉看完了劇本、也看完了原著,有興趣擔任導演,終於讓籌備階段正式啟動。 既然路易詹帕瑞尼的故事如此精采、也有廣大讀者,為何拍成電影會那麼難?
「故事主人翁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假使全部拍出來是三小時片長,可想而知不會有任何電影公司答應投資。面對的挑戰是,該如何擷取挑選適合的元素,放入電影中。」馬修說另外一個困難是故事背景牽涉到二次大戰背景,該怎麼拍二次大戰、還牽扯到戰俘營的情節,「但從電影人物發展的角度來看,他的童年經歷,跟他在戰俘營的生活,又有什麼關連呢?所以我們又陷入難以取捨的兩難,最後我們找到他童年時『相信自我、永不屈服』的信念,這個部分是可以和之後戰俘營的情節呼應,人要如何面對逆境。」 「很多電影籌拍工作,都是在『正確的時機』才會發生,但我們得不停地去找出正確的時機,《永不屈服》似乎就是很好的範例。」馬修戲稱,從最初開始接觸路易詹帕瑞尼的故事、開始籌拍電影之際,「《永不屈服》的男主角傑克歐康納才只有7歲呢!」然而許多事情便是冥冥之中註定,電影花了17年都卡在不順的籌拍階段,因為有了裘莉的加入才一路披荊斬棘順利完成,也找到了飾演路易的傑克。
裘莉的加入,不僅讓《永不屈服》的拍攝進度順利展開,也提出了不同的敘事觀點,跳脫了單純路易的自傳電影格局,「她想要呈現的是,戰爭其實造成了每個人的悲劇,所以才又有戰俘營更多的戲份,交代交戰雙方都各自有悲哀的一面,而非站在某一陣營的觀點來呈現故事,也不是呈現大戰間敵我雙方交戰的細節。」同時在製片馬修眼中,裘莉也是最適合拍攝《永不屈服》一片的導演,「因為有太多人回絕這個案子,她從第一天參與就知道該如何在銀幕上呈現,第二次執導就挑戰這樣的題材,是一次很大的進步。要非常有膽識,也要很有勇氣處理電影許多的特效鏡頭。我很清楚裘莉非常擅長動作片題材,你看《史密斯任務》、《特務間諜》她的表現就知道,所以她拍《永不屈服》的戰爭戲,我個人一點都不意外。」
花了17年,終於完成電影夢,馬修貝爾說自己非常感激,「夢想終於成真!」至於耗費這麼久的歲月,會有虛度青春的感嘆嗎?他引述作者蘿拉希林布蘭說過的話「身為一個作者,路易的人生值得我花上8年去寫完一本書。」,代表他的心聲。《永不屈服》是影壇以往熟悉、常見、但很久沒有人拍的題材,也不是歌頌超級英雄的電影,他說:「很高興的是,這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投資的主流電影,讓電影作品的視野更擴大。好多時候,這類題材都是獨立製片作品,我很高興這次是環球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