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李蘊芬影評:《茉莉人生》魂牽夢縈的鄉愁

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modernhippie/article/12858310


瑪嘉深深記得奶奶總是摘下早晨初開的茉莉花藏在胸衣內,香氣透過體溫提昇,讓小瑪嘉自小就學會這項特別的「內在美」,然而奶奶與父母親的教誨卻最是影響瑪嘉內在美的最大主因。瑪嘉再次遠離家園前跟親愛的奶奶一起睡覺,奶奶身上的茉莉花香,猶如片名所要強調的,就是瑪嘉魂牽夢縈的鄉愁。堅強的瑪嘉就像她片中清唱的「Eye of Tiger」,憑藉生存的意志不斷奮戰下去。

記得陳芳明老師曾在現代文學課程中提過,父權社會中流傳下來的多是大英雄、大事件的歷史觀點,女性觀點的歷史書寫,則多為以描述生活點滴來表達歷史的轉折變遷,雖然這只是近來現代文學上的一小段,卻因為描寫切身,由小見大而引起更深的感觸。

獲得2007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動畫影片《茉莉人生》(Perspolis),原著改編自漫畫「我在伊朗長大」(因動畫影片特別著墨主人翁瑪嘉奶奶身上的茉莉香氣,所以片名為《茉莉人生》),是瑪嘉‧莎塔碧的真實成長故事。

瑪嘉‧莎塔碧在伊朗出生,因戰爭因素,父母親不得不將瑪嘉孤單一個人送到奧地利法語學校當小留學生,然而維也納通行的語言除了法文外,還有德文,瑪嘉剛開始幽默地將德國文化視作異鄉的陌生象徵,雖然在學校也交了幾個朋友,但卻不是影響瑪嘉最深的,畢竟那些朋友在瑪嘉的印象中也不過是一樣孤單的聚集體而已,即便其中有一個令她憤怒到自暴自棄的戀愛故事,卻也點出西方世界的虛無乏味。

瑪嘉在維也納留學期間受到的偏見對待,雖然印象深刻而不舒服,卻同時也讓這個小女孩成為意志力與信念更加堅定的女人。例如修道院中的修女對著瑪嘉說:「聽說」伊朗人沒家教、不檢點……憤怒的瑪嘉反回修女「聽說」進入修道院之前的修女都是妓女,這些「聽說」形成的「偏見」,深深地在她的成長過程記上一筆。而有趣的是,這些食古不化的修女,以及她在伊朗遇到的「風紀糾察隊」都是包裹著頭巾、穿著連身的保守服裝,在她的畫中成了只有頭的黑色怪獸,有著瑪嘉獨特的幽默風格,令人莞爾。

出身特殊的瑪嘉,父親是遭打壓的豪門遺族,與母親時常參與社會抗爭運動,隨時灌輸瑪嘉自由思想,造就瑪嘉從小就懂得據理力爭的性格,度過了戰爭恐懼、看到鄰居遭到轟炸而家毀人亡,加上革命家舅舅因為新政府保守獨裁統治而被捕喪命,在小瑪嘉心中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相當沉重。

雖然瑪嘉從奧地利重回到伊朗唸書,卻與家人經歷更為嚴苛的生活,天下父母心,瑪嘉父母親不得不再度將她送去自由開放的西方社會,期待伊朗有足夠的自由民主等瑪嘉回家。

瑪嘉深深記得奶奶總是摘下早晨初開的茉莉花藏在胸衣內,香氣透過體溫提昇,讓小瑪嘉自小就學會這項特別的「內在美」,然而奶奶與父母親的教誨卻最是影響瑪嘉內在美的最大主因。瑪嘉再次遠離家園前跟親愛的奶奶一起睡覺,奶奶身上的茉莉花香,猶如片名所要強調的,就是瑪嘉魂牽夢縈的鄉愁。堅強的瑪嘉就像她片中清唱的「Eye of Tiger」,憑藉生存的意志不斷奮戰下去。

瑪嘉畫風獨特,強烈的黑白對比色調猶如版畫一般,將記憶刻入影像中,既簡單乾淨,卻又濃烈而沉重深刻。而不同於線性直述式的漫畫,《茉莉人生》濃縮了回憶,重新編排之後,成了一部不僅僅是自傳的動畫電影,瑪嘉也從自己的家庭故事來看整個伊朗在近三十年飽受暴力戰火的歷史,而我們也在笑中帶淚中,跟隨瑪嘉度過她的不凡前半生。

瑪嘉‧莎塔碧作品:
「我在伊朗長大」1-4集﹝博客來只有簡體字版,可去商務印書館或女書店購買﹞
「慾望德黑蘭:十二位熟女百無禁忌的姐妹私房話」﹝三言社出版﹞
「寂寞,在生命的最後八天」﹝三言社出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