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欣賞:
中文片名:琴謎變奏曲。
法文片名:La Tourneuse de pages。
英文片名:The Page Turner。
片長:85分鐘。
導演:丹尼斯德古Denis Dercourt(【我的孩子們和別人不一樣】)。
演員: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客人變成豬】、【悲憐赤子心】)。黛博拉馮索Déborah François(【孩子】)。帕斯卡葛雷果利Pascal Greggory(【愛我就搭火車】、【情慾寫真】)。
發行公司:雷公電影。
入選2006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2006金馬影展影迷嘉年華選粹。
今年夏天最好看的電影!~~~~《巴黎競賽畫報》。
懸疑緊張媲美新浪潮大導演夏布洛的作品 ~~~~《巴黎人日報》。
具有厚度和複雜情感的佳片 ~~~~《週日報》。
今年最具突破性的電影,一種如坐針氈的體驗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兩位主角的表現太棒了!只有法國人才拍得出這樣類型的電影 ~~~~《英國週日郵報》。
醞釀十年的報復行動……一場完美佈局的琴慾陷阱……。
【 一場潛藏在內心深處多年的風暴 】:
對10歲的梅蘭妮來說,音樂就是她的一切,她每天苦練鋼琴多時,就是為了進入音樂學校就讀,沒想到在鑑定考試那天,主審的知名鋼琴家卻輕率地在旁邊為粉絲簽名,讓求好心切的梅蘭妮當場失誤,從此放棄鋼琴之路。10年後,梅蘭妮在律師事務所遇見了鋼琴家的先生,進而被聘僱做他們兒子的褓母,隨著鋼琴家對梅蘭妮越來越信任,梅蘭妮成了她最鍾愛的私人鋼琴翻頁員,但是蟄伏已久的報復行動才要開始……。
【 製作花絮 】:
入選2006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琴謎變奏曲】,故事根源出自於“報復”,但是背後卻醞釀出一種更弔詭的情緒,一段從愛到毀滅的過程。梅蘭妮最初只是單純受到鋼琴家的吸引,但是隨著迷戀程度的增加,她崇拜的心理竟然轉化成想要操控一切的慾望,逐漸升高的緊張氣氛,配合恰到好處的旋律安排,看似平靜的表面,其實充滿漣漪。
當初丹尼斯德古是在日本完成【琴謎變奏曲】的劇本,受到日本電影大師市川崑1963年講述歌舞伎演員復仇的【雪之丞之戀】影響,他腦中充滿日式的極端美學,因此創造出帶有危險特質的女主角,但並沒有寫入暴力情節,好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後還能被餘韻縈繞,其中鋼琴家參加電台演奏會的那場戲,他特別找來法國音樂電台“完美星期二”(Un Mardi idéal)真正的節目主持人Arièle Butaux客串演出,是一段有趣的插曲。
【琴謎變奏曲】自從5月在法國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首映後,便迅速吸引了各國片商的矚目,在短時間內海外版權已經釋出至歐、美、澳、亞四大洲,更陸續參加了許多國際影展,包括美國科羅拉多州的Telluride影展、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挪威Haugesund影展、多倫多影展,以及近期的韓國釜山影展。
【 導演-丹尼斯德古 Denis Dercourt 】:
出生於巴黎的丹尼斯德古,今年42歲,到目前為止共執導了5部劇情長片,其中4部的劇本還是他自己寫的,除了編導才華,他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音樂家,父親是製片人,母親是鋼琴教師,因此耳濡目染下對藝術產生興趣,小時後參加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並修習小提琴,後來轉為學習中提琴,青少年時期開始用超8毫米的底片拍攝短片,之後在巴黎大學攻讀哲學,畢業後又進入巴黎政治學院研究所就讀。
1988到1993年間,丹尼斯德古在法國交響樂團擔任中提琴獨奏,1993年後在斯特拉斯堡國立音樂學院教授室內樂與中提琴,因為丹尼斯特殊的背景,他的作品都和音樂有關係:他在【搬家】(Le déménagement)裡安排了瑞士小提琴家;【自由表演者】(Les Cachetonneurs)則講述一群古典音樂家的故事;【麗絲與安德烈】(Lise et André)劇情描述一位妓女因為具有音樂天賦的兒子車禍昏迷,於是和唱詩班的神父一同尋找神蹟的故事,這部電影更為他贏得了亞維儂電影節的劇作家暨作曲家協會大獎;【我的孩子們和別人不一樣】(Mes enfants ne sont pas comme les autres)則是一個音樂世家的故事。
【 導演的話 】:
同時身為音樂家和導演,我必須隨時保持客觀,才不會將太多的個人經驗融入電影中,但是我發現,寫劇本和作曲的原理其實很相似,從緊繃到放鬆,從加速到減慢,節奏的起伏、高潮、停頓……,這樣才能創造出強烈的懸疑效果。
鋼琴翻頁員的角色其實是很容易被忽視的,當所有演奏者就定位後,他才能站上舞台;當演奏者起立接受鼓掌喝采時,他依然必須坐在椅子上。鋼琴翻頁員看似對演奏會沒什麼實質的貢獻,但是只要早翻一秒鐘或是晚翻一秒鐘,就可能搞砸整場表演,這種潛在的危險性反而更讓人著迷,因為你幾乎不會察覺到。
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場賭局,你無法決定是小女孩贏了還是鋼琴家贏了,演員們必須把曖昧的情愫表達得恰到好處,一個是失去夢想的小女孩,但是帶著無比堅定的決心;另一位是眾所皆知的鋼琴家,卻脆弱得需要依靠,一開始我想要運用正反兩面的拍攝角度,強調他們之間的緊張對立,不過後來我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出現在同一個鏡頭中,像是被關進籠子裡的兩隻動物,看他們彼此抗衡。
【 演員介紹 】:
凱特琳芙蘿(Catherine Frot)-法國凱薩獎最佳女配角:
四度獲得法國凱薩獎提名的凱特琳芙蘿,早在14歲時就展露了演戲的天份,18歲那年她隨著“紅帽子劇團”到亞維儂藝術節表演,從此投入舞台劇與電視演出,並在1980年躍上大銀幕。1996年她憑著【歡樂家庭晚餐】(Un air de famille)一片贏得凱薩獎最佳女配角,1999年又以【業餘玩家】(La Dilettante)贏得莫斯科影展最佳女主角。另外在【悲憐赤子心】與盧卡斯貝沃自編自導自演且獲獎無數的【法國三部曲】中,也有極為精湛的表現。
凱特琳在之前演出的電影中,多半扮演比較拘謹的角色,但這次在【琴謎變奏曲】的導演要求下,她卸下平常理智的一面,變得瘋狂地需要她的翻頁員,是不一樣的嘗試,另外在演出鋼琴家的這個角色前,凱特琳接受了嚴密的鋼琴訓練,所以雖然最後原聲帶收錄的並非她所演奏的版本,但是片中所有彈鋼琴的橋段都由她親自上陣,十分敬業也讓人驚艷。
黛博拉馮索(Déborah François)-【孩子】中驚艷影壇新秀:
1987年出生於比利時的黛博拉馮索,第一次參與演出的作品,就是比利時名導演達頓兄弟執導的【孩子】,該片不僅贏得2005年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更讓黛博拉以其中未婚媽媽的角色獲得法國凱薩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並得到相當於比利時奧斯卡獎的Joseph Plateau Award最佳女主角獎,
年紀輕輕前途一片看好。
當初導演丹尼斯試鏡了150多位女星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後來製片向他推薦黛博拉馮索,結果在試鏡過後導演馬上決定由她擔綱演出梅蘭妮的角色,並稱讚她是極優秀的演員,丹尼斯花了很多功夫指導她微笑的方式,因為她的角色必須呈現謎樣的性格和比較黑暗的一面,而她後來的表現讓丹尼斯認為近乎完美,有著希區考克電影中女主角的味道。
黛博拉認為自己在【孩子】與【琴謎變奏曲】中的兩個角色,一個像白天,一個像黑夜,前者純真又善良,後者則在邪惡邊緣徘徊,她不喜歡一成不變,所以對於能夠嘗試不一樣的角色感到十分興奮。除了這兩部進軍坎城的作品,黛博拉主演的最新電影是比利時導演史蒂芬卡皮歐的【紅螞蟻】(Les Fourmis rouges, 暫譯)以及講述一位父親與蕾絲邊女兒間衝突的【小陽春】(L’Eté indien, 暫譯)。
帕斯卡葛雷果利Pascal Greggory -YSL廣告代言性格男星:
50歲出頭的帕斯卡葛雷果利,散發一種中年男人特有的成熟魅力,也正因如此,知名品牌Yves Saint Laurent邀請他擔任2006年夏季男性廣告代言人。70年代帕斯卡過著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一面演舞台劇,一面在電影中客串小角色,直到1979年和伊莎貝艾珍妮、伊莎貝雨蓓合演【布朗蒂姊妹】才登上男主角。
80年代他歷經了一段很長的事業低潮,直到1994年【瑪歌皇后】一片讓他東山再起,之後並以【愛我就搭火車】和【性別錯亂】兩度獲凱薩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更以【何必在世界末日結婚】(Pourquoi se marier le jour de la fin du monde?)贏得南韓“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男主角。曾與他合作【情慾寫真】的法國女星蘇菲瑪索讚他是位見過大風大浪勇於克服挑戰的優秀演員。
帕斯卡葛雷果利其他代表作品包括【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和【獵豹行動】,還有與新任龐德女郎伊娃葛林合演的【亞森羅蘋】,2006年金馬影展大師饗宴單元放映的【情逝】(Gabrielle)則由他和伊莎貝雨蓓領銜主演。最新作品是與【敢愛就來】女主角瑪莉詠柯蒂亞合作,描述法國傳奇歌手Edith Piaf一生的【玫瑰人生】。
劇照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