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2015年城市游牧影展特色單元

0.5 mm

城市游牧影展是臺灣每年一度舉辦的中型影展,今年(2015年)自4月18日舉辦至5月17日,時隔一月,共放映32部選自各國各戶的電影。城市游牧影展的選片向來以獨特著稱,有別於金馬等大型影展的正統與競賽性質,游牧影展所放映的作品從諸大影展的名家之作到低調推行的邪典作品,皆散發著奇美的風采。

從上週開始,我陸陸續續參與了城市游牧影展的各項試片。或許是我與這個展特別有緣吧,去年也好今年也罷,游牧影展總能挑到讓我耳目一新的奇特作品;幾輪下來,又有幾部電影頗具亮點。

因此,在影展舉辦的這段期間,我決定增設此「影展特色單元」,與有興趣的觀眾分享一下這幾部值得矚目的特色選片,並陸續更新。

 

4N8Hlz3jAOvHJcg5BpFptJ

 

《電腦棋局》(Computer Chess)

Andrew Bujalski / 2013 / US / 92min / English

5/11 (Mon) 20:00
5/14 (Thu) 18:00

全片環繞在一場1970年代的西洋棋博弈機器大賽,用4:3比例的螢幕與刻意粗質的黑白畫面,營造得有如一場歷史紀錄節目的單元。但實際上,這部不僅毫無史實,更是以冰冷的調性處理Nerd文化的邪惡故事。主角的偏執以及心靈成長團體的無知,不禁讓我有種在看《進擊的鼓手》工科男版的錯覺?不過電影沒有流於鼓手那種三歇而衰的反反覆覆,還點綴了辯證求知慾望的正當性,恰到好處。

《電腦棋局》將時代放在認知科學尚未被足夠驗證的1970年代,反覆用標語是「電腦可以用下棋打敗人腦嗎?」的這場模擬賽事,逆推回去,變成了主角所反思的無解問題:「人腦可以證明自己不是電腦嗎?」。歷史上,西洋棋機器人昰認知心理學科與博弈機器新興時代的產物。認知理論假設一套人類智能運作的模式,並用突飛猛進的博弈互動機器發展,來驗證是否為真,這就是電腦的起源;如今,電腦的全能早以替認知科學的信息模式理論背書,這也是許多科幻作品探討人工智慧的科普來源。《電腦棋局》借用了認知科學的典故,從這一層上,這部片雖不屬科幻電影分野,卻正正與探討人工智慧的科幻命題系出同源,值得細看。姑且不論觀眾會不會喜歡這種刻意小眾的拍法,但對人工智慧的探討上,這部出席日影影展的小片完全讓《復仇者聯盟2》的奧創發想顯得粗糙不已。

 

3h40uVqCYSdp2kCGd8meZD

 

《維倫加》(Virunga)

Orlando von Einsiedel / 2014 / UK / 100min / English+French

5/11 (Mon) 18:00
5/17 (Sun) 14:30

這部就是真的記錄片了,而且時代不遠,就以2010年的剛果國家公園為對象。滿奇怪的,以一部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作品規格來說,怎麼最後是由游牧影展播放呢?費解阿。

這題材非常的重。剛果國家公園只是一個保護自然生態的公營單位,卻在盜獵人與覬覦河底石油的礦商壓迫下,舉起槍桿以暴力捍衛自然;這種選題無可避免會牽扯到道德與價值的抉擇。高達曾謂:「攝影機拍攝的選擇是一種道德的選擇」,《維倫加》則顯然毫不隱諱自己同情國家公園的立場。有趣的是,為了撻伐這些軍事的暴力,電影選擇了另一種暴力--影像暴力來進行抗衡。片中盜錄的片段以剪接把軍閥再妖魔化,這些錄音人除了種族歧視外似乎無話可錄,無言可談。加以電影後半段直接拍攝了一場假想的軍閥入侵公園,畫面很長一段時間只見子彈橫飛,難民哭號,猩猩因飢餓而淚眼望向螢幕,整個草原的動物都在日落下逃難…..片尾在最後補上片中幾位公園負責人在2014年接連被暗殺與襲擊的新聞,虛弄干戈與真人真事雙管齊下,簡直極古典煽情之能事,完全把觀眾壓迫到不得不同意的地步。雖然我看完非常之不適,但不得不承認,這部片徹底抓到了甚麼叫蛰人的真相。

 

(持續更新中……) 

 

P.S.本單元非為宣傳,純為心得分享,更多正確的官方資訊請洽2015城市游牧影展官網查詢:http://2015.urbannomad.t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