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懷念一代影后—林黛 文 / 陳煒智

原文出處 : 放映周報


1964年—距今整整半個世紀,華語影壇接連出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在1964年7月17日永別人間,重登仙界的一代影后—林黛。

1985年,林黛逝世21週年紀念,由她主演的《江山美人》於台灣盛大重映,這也是筆者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林黛的精采表演。還記得故事演到正德皇帝遊江南,在梅龍鎮上、龍鳳酒店裡跟李鳳姐打情罵俏,林黛一個特寫鏡頭,從微嗔轉為嬌笑,看得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男生兩眼發直,深深被「電影」的敘事魔力給吸引住,多年後拿出數碼光碟分格計數,林黛從不笑到笑,共計0.8秒鐘,轉瞬之間的光華,耀眼至今,依然璀璨。

十年之前,林黛逝世40週年紀念,筆者當時旅居海外,信筆塗寫了短文一則,聊以為誌。匆匆十年過去,重新批閱校檢,原來,林黛還是林黛,不朽的,永遠都是不朽的。

《翠翠》一鳴驚人

林黛本名程月如,政要程思遠的閨女,與母親長居香港。因偶然起意在影樓拍了一禎沙龍照,被攝影師懸在臨街櫥窗,引起彼時知名影人袁仰安注意,改名林黛,延入影壇。又因私人情誼、政治理念等多重糾葛,一度輕生獲救後,轉投永華公司,自此星運順暢,永華結束後又為香港多家公司效力,成為國語影壇女星群中的佼佼者。

林黛的銀幕處女作《翠翠》改編自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風格清新素雅中透著極其濃郁的人文色彩。林黛初登銀幕,舉手投足間還偶見生澀,但隨著故事開展,翠翠這個角色也就愈發活靈活現,林黛的表演(但不知當年是否依照故事情節順序拍攝?)也似愈見成熟,片中多首插曲,由葉純之、綦湘棠等作曲家主撰,歌唱家王若詩、田鳴恩等代唱,女聲的一首「熱烘烘的太陽往上爬」、男聲的一首「搖船的姑娘你真美」,讓人聽出耳油不說,再加上月下情歌,兩人搖船蕩過水面的浪漫場景烘托,林黛的形象早已銘印觀眾心上。

記得影片後段演到翠翠的爺爺在雨夜過世,發喪後她全身縞素,依舊在山間撐船,渡著來往兩岸的商旅過客,另一廂翠翠的心上人則因故揚帆遠去,大船起航,胖嘟嘟的老兵(劉恩甲飾演)趕至渡頭告知翠翠,翠翠一個出神,渡船便直挺挺撞上岸邊巨石。

「那他什麼時候回來呢?」翠翠的大眼睛裡已經淚光。
「不知道」老兵回答:「也許很快就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

翠翠聞言,登時跳上岸,跋腿狂奔,從山間跑至江邊,險些踩進江水裡,叢叢白浪捲上江濱,翠翠佇足眺望,愛人所乘的帆船遠遠航過眼前,航向天際。

小說《邊城》的結尾雖也結在同樣的地方(翠翠孤守山間擺渡,愛人遠行),但在沈從文筆下,翠翠的故事淡如散文新詩,幾乎不曾熱烈放開它內蘊的戲劇張力,小說的文字以翠翠愛人「也許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作結,使整部《邊城》化做青春少女所做的一場山水春夢,夢醒了,回想起來也帶著甜酸滋味。電影的結尾把這兩句話改成「也許很快就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少女的春夢突然開闊成為一個時代的切片,這樣的更動,加上林黛從山邊跑至水濱的鋪陳,以綿密不絕的力道,將電影《翠翠》拓展為整個湘水流域、邊界山城的縮影。身為沈從文忠實書迷,在此且容筆者大膽論斷-比起《從文自傳》或者《長河》的宏觀視野,《邊城》的小說焦點更為清楚,寫的其實就是翠翠,而《翠翠》的電影拍的卻原來是整個邊城的悲歡離合、人情事故,而新星林黛佇立其間,巧笑倩兮,清麗出塵。

《金蓮花》首獲亞展影后

影壇人士總愛尊稱一聲「岳老爺」的大導演岳楓是首位位將林黛捧上亞洲影后寶座的大師;1957年問世的《金蓮花》不僅是電懋公司初拍國語片的創業作品之一,也是岳老爺從影最滿意的作品。全片脫胎自《春風回夢記》,描述富家少爺愛上鼓書姑娘,家裡卻安排他另娶名門閨秀,因而衍生出一段悲戀故事。少爺由初登銀幕的雷震扮演,丰神俊逸,形象討喜,林黛一人分飾兩角,既演鼓書姑娘金蓮,又演少爺另娶的閨秀。鼓書藝人與名門閨秀面貌相仿的故事總是似曾相識,或者當年北京天橋下的街談耳語裡,肯定有過這麼一段風流韻事,這才一傳十、十傳百地進入了民初文人的想像世界、意淫空間,再衍生出這麼多不同的詮飾、解讀和新鮮演繹。

林黛和岳楓合作的《金蓮花》與《紅娃》,可謂總結了她早期最拿手的辮子姑娘戲路,彩色片《紅娃》已經失傳,連幕後代唱者韋秀嫻女士憶起該片種種,都不勝感嘆,希望能有機會重溫這部充滿美好故事的傳奇作品。

幸好,《金蓮花》仍然傳世。重看《金》片,雖然敘事步調慢了些,但林黛、王萊、楊群和雷震的表演仍然讓人心醉神馳-王萊點著煙、翹著腿點數銀元的模樣;楊群陰陽怪氣、嗲嗲嚷嚷和金蓮唱雙簧,預備氣走富家少爺的段落,再再叫人難忘。至於林黛(金蓮)和雷震(程慶有)清晨相會,兩人一言不發,只是眉來眼去的場面,簡直就如白雪公主會見白馬王子!事隔50、60年,銀幕上的光影氣韻仍舊逼人而來。還有影片開場的曲藝茶館,茶師吆喝、毛巾翻飛,好不熱鬧,金蓮一亮相,還沒唱歌,才開口說了一句「剛才…」,馬上被叫好聲打斷,金蓮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假扮羞怯回了個禮,宣布要唱一首〈媽媽要我嫁〉(由聲樂家王若詩代唱),台下一片鼓噪,胖子尤光照涎著臉問道:「嫁給誰呀?」金蓮則答:「嫁給你--」!

此外,記得在十多年前《胭脂扣》剛上映時,坊間曾有媒體將片中如花與十二少的殉情橋段與《金蓮花》相提並論,在《金》片中,金蓮和富家少爺服毒自盡的場面也是由女方主導,只是,《胭》片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直指如花堅毅求死的內心活動,而《金》片卻是林黛滔滔不絕訴情說愛,雷震淚眼迷濛緊盯著愛人,最後兩人拿起攙了鴉片膏子的茶杯兩相凝望,雷震則在最緊要的關頭一把砸飛茶杯,兩人抱頭痛哭—《金蓮花》濃濃的人文情味,在此處便油然而生,原來滔滔不絕的訴情,是少爺與歌姬在生前絕無僅有的相會時間裡,兩人最希望達成的心願,沒有激情,只是談談心,雖然聽來一廂情願,卻又呼應「鴛鴦蝴蝶」的整體風格,倒也首尾一致,絲絲入扣。

岳楓是與林黛合作過最多次的導演,前後共九部作品,部部是重量級巨片,除了《金蓮花》和《紅娃》,還有稍早的彩色歌舞片《歡樂年年》(林黛在片中扮白雪公主大唱翻譯自迪士尼卡通和百老匯音樂劇的歌曲),以及後來的《情場如戰場》、《嬉春圖》、《燕子盜》、《白蛇傳》、《妲己》與一代影后的遺作《寶蓮燈》。

李翰祥鏡下的林黛
李翰祥該算是與林黛最有革命情感的電影工作者。兩人合作十年間,林黛不僅將她的村姑戲路琢磨的爐火純青,還以她diva式的明星魅力,在李翰祥的古典美人光譜上,填補了從氣派雍容的李麗華到娟秀細膩的樂蒂之間,一塊非常重要的遺缺。早年李翰祥尚在副導演、美術設計、特約演員等職務中打游擊時,就已經和林黛合作過《翠翠》、《金鳳》、《梅姑》等影片,等到李翰祥正式升任導演,兩人又結片緣,《黃花閨女》、《窈窕淑女》、《春光無限好》三部黑白文藝片,再加上讓林黛二度封后的彩色黃梅調《貂蟬》、一波三折拍攝經年的《王昭君》,還有就是讓人回味無窮的《江山美人》。

從村姑到古典美人,林黛在演藝事業上的轉型與蛻變,正巧符合她在《江山美人》片中的角色成長。不知諸位是否記得,在唐明皇遊月宮的家家酒結束之後,眾家女孩忙著收拾回家,林黛倚著石牌坊對趙雷飾演的皇帝回眸一笑—李鳳姐在初出場扮天女散花時,臉上的迎人媚笑,對象是給夾道的諸鄉民,直到扮皇帝的家家酒結束,李鳳姐這個回眸一笑,才真是笑者有心,觀者更有意,郎情妹意你情我願已經昭然若揭,接下來,便是要迎接風流韻事開鑼登場了。

還記得李鳳姐的笑臉旁,石坊上對聯的字句嗎?在林黛的巨星光芒照耀下,確切的聯文已記不甚清,但有三個字是入眼驚心,過目難忘的-「空有影」-鳳姐的甜美媚笑、皇帝的癡迷眼神,牌坊上的「空有影」,這便是「江山」、「美人」並列對峙的最終答案。

《不了情》四度封后
林黛四獲影后,第一次是岳老爺的《金蓮花》,第二次是李翰祥的《貂蟬》,第三次的《千嬌百媚》和第四次的《不了情》則都是陶秦導演的大作。林黛和陶秦梅開總共七度—電懋的《三星伴月》是黑白喜劇,邵氏的《慾網》也是小品,《千嬌百媚》則是邵氏首部彩色時裝闊銀幕鉅鑄,可惜熱鬧有餘,通篇看來只有綺年玉貌的林黛,在片中顯得特別豔麗,還有粵語影壇的麥基難得在國語片中露臉,扮相清新,表現不俗,餘者則皆略嫌彆扭,連喜劇聖手陳厚都不如預期,在此我們就隱去不表了。

在《千》、《花》二部大而無當的歌舞片之外,陶秦和林黛還合作了《不了情》、《血痕鏡》和籌備經年的《藍與黑》。《血痕鏡》據報於邵氏試片時反應不佳,因此束之高閣,一直到林黛逝世後多年才重見天日,成績究竟如何不得而知,至於《不了情》和《藍與黑》才是真正林黛與陶秦擦出火花的傳世經典。

還記得《不了情》的主題曲嗎?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的是四屆亞洲影后林黛的豔影、是華人世界首位國際影帝關山(以《阿Q正傳》於瑞士盧卡諾影展獲獎)清新無比的扮相、更是文藝大導演陶秦不慍不火、絲絲入扣的敘事風格、場面調度。如果說原編劇潘柳黛「羅曼史紙本小說」式的肥皂泡沫故事讓《不了情》這部清癯的黑白小品過份煽情到禁不起時代考驗,王福齡、顧家煇的幾首插曲則恰好彌補了這個缺憾。尤其在電影接近結束前,林黛獨坐海邊礁石,面對滾滾滄浪清唱主題曲的段落-表演、攝影、音樂、歌曲、故事情節…每個環節緊緊地熔鑄在一起,綿密而深厚,算是林黛演藝事業的最高潮之一。

這支主題曲除了在片頭字幕以集錦演奏組曲的方式出現過一次,也由林黛飾演的劇中人李青青在夜總會唱了二次(顧媚幕後代唱)︰第一次是李青青自異地返港,與愛人之間有了誤會,毅然重披歌衫,自力更生,關山為了氣林黛,則特意左擁右抱,帶了幾個酒女到夜總會鬧場,以致林黛在台上泣不成聲,歌也沒有唱完。這段著意歌頌女主角犧牲奉獻、忍辱求全的戲,因為橋段過於矯情,若非插曲潤色(以及高寶樹飾演,徐娘半老的孟麗大姐穩住場面),還真有點不忍卒睹,著實難為了亞洲影后和盧卡諾影帝。一直要到同樣是邵氏出品、潘壘編導的《新不了情》,這段過場才有比較合理的詮釋,此為後話,還是言歸正傳︰

《不了情》片中第二次出現這首主題曲,是林黛知道自己罹癌而不久於人世,也知道關山、高寶樹等人早悉病情,全因為希望她能安然走完餘生,所以隱忍不表。為感念愛人和好友,林黛決定悄然遁走,在離開前一晚,她穿上特為婚禮訂製的晚宴華服,到了駐唱的夜總會,說是要「最後一次」為關山唱首歌曲,這才是完整版的〈不了情〉歌曲。最催人淚下的倒還不是林黛癡情的面容特寫,或者關山憂愁的表情,也不是陶秦、王福齡絕美的詞曲,抑或菲律賓琴師時而激昂漰湃、時而柔情萬千的鋼琴序奏,而是林黛一曲歌罷,回身和每一位樂隊成員握手致意,陶秦以一個長鏡頭讓林黛左轉右轉、還大老遠繞道去向鋼琴師致意,再回到桌前與愛人團聚。每一次的握手都把悲劇帶上了另一次的新高潮,而燈暗、退場、致意、下台這一連串的象徵,都是李青青告別人世的儀式,陶秦、林黛和這首歌曲延長了這個儀式,賦予它真正的悲劇意義,當年有影評人謂本片「哀而不傷」,看過整部悲情到進乎失控的《不了情》,真正哀而不傷、情韻綿邈的大概就屬此段吧。

江山與美人—林黛與永恆
以往看小銀幕電視,並不覺得《藍與黑》特別出色,直到有機會觀賞闊銀幕版本,才真正打從心裡感動。陶秦的影片最好看的元素一向是人物塑型,他在《四千金》裡雕鏤四位女主角在一年之中的成長痕跡,功力深厚;在《船》片中則有幾年的敘事時間,讓何莉莉從長髮華服的嬌豔小妞洗淨鉛華,蛻變成為一頭短髮、一身公路局制服的已婚少婦;《藍與黑》既有上下集的篇幅,橫跨年份從1937、1938到1949、1950,十多年的時間,三位主角和若干配角(尤其是于倩飾演的表姐)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最讓人咋舌的還是林黛僅完成了五分之三,導演居然東拼西湊,硬是把影片完成,除了上集結尾的車站送別和下集結尾的草坪擁吻,明顯看得出是替身代拍背影,其餘幾段都尚稱自然流暢,還有一場戲是關山飾演的張醒亞和替身演員飾演的唐琪溜完冰後回家,一路上談著兩人已逝的父母,導演以高俯角鏡拍兩人信步漫遊的背影,營造出父母在天之靈俯吻兩個孤兒的溫馨質感,也更進一步強化唐琪與張醒亞之間惺惺相惜的真摯愛情。這場戲,陶秦以優秀的場面調度手法,讓替身演員為已逝的林黛續成未完的流麗身影,值得一記。

林黛本人在《藍與黑》裡的演出,幾可謂她從影以來之最佳,一首〈癡癡地等〉(靜婷代唱),演出了超越時空的歌女經典,偌大的闊銀幕一片漆黑,就只有一張林黛的面孔踞在銀幕一角,癡癡對著觀眾唱著千古不移的真愛,然後,陶秦在一首四分鐘的歌曲裡,讓林黛從玉潔冰清的落難少女漸次沉淪成隨樂蠕動、搖擺,衣著俗麗、濃妝豔抹的風塵女郎,但,即便在此等情境,林黛演的唐琪卻仍然在骯髒淖垢裡保有一絲的希望,在〈癡癡地等〉歌曲後段,我們還可以看到這一絲希望漸漸消磨、流逝,林黛的對嘴功力自是不在話下,表演的層次感則又更勝《不了情》的絕症美人了。

撫往憶昔,光影紀事,林黛墓木已拱,幾年前更傳出碑上紀念照片遭竊的消息,好在有影友會諸人細心看護,才讓一代影后不致身後淒涼。林黛在1964年七月因家庭細故仰藥自殺,遺恨千古,然而她在《藍與黑》電影後段(下集)留有一個全身黑衣,戴著藍色頭巾的特寫鏡頭,身後是滿天烽火的天津城,陶秦讓牆上的世界地圖做為嵌住林黛臉龐的景框,林黛的身影則無巧不巧與地圖上中國的所在位置重疊—江山與美人,林黛與中國,憑此,我們相信,林黛已不再只是一個世代的傳奇,而是影史上的永恆符碼!

後記:
本文初撰於2004年,也就是林黛逝世40週年紀念之際。事隔十年,重理舊文,重看殘影,林黛還是林黛,在電影膠片裡,長保千嬌百媚,永遠歡樂年年。國家電影資料館特別在2014年7月舉辦的《銀燈影戲耀紅氍》戲曲電影大展裡,於7月22日(星期二)上午10時,於台北市真善美劇院免費獻映由她領銜主演的《江山美人》,以為紀念,影迷朋友可以再次於大銀幕欣賞到林黛那丰姿綽約的李鳳姐形象。

照片:(香港天映娛樂 Celestial Pictures提供,版權所有)
《江山美人》劇照共四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