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陸坡影評:【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平權永不止息

原文出處:【LUPO ALL COMMENT】

回顧六零年代的黑人民主運動與動盪之路
至今平權運動在世界還無法完全落實,動盪社會與過往依舊歷歷在目,即使是歐美大國也難能對於平等和自由概念有所進展,甚至到現在依舊發生如《卡利夫‧布勞德事件》的黑人冤案事件,又或許近年包含哈佛大學等知名的五所大學因為「種族錄取制度」而被展開調查,都再度證實民主運動與平等至今還難以普及於世界。

《我不是你的黑鬼》是一個以美國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未完成作品《謹記此屋》的手稿,用這位作家和社會運動者的角度來看回憶六零年代黑人民主運動,其中旁白朗讀的也是這未出版手稿內容,並非旁觀者角度,而是確實讓這未已故社會運動人士,在這好幾十來年的歷史變遷後,再次為我們訴說當年的黑人民主里程,在現今聽起來,有些新的突破,也有些停留原地不動。

台灣網路相當發達,並且大家也熱愛討論與運動網路了解新鮮事,也常常會使用一些外來的詞彙和諧音,來去代表一些人事物,試圖生成一些笑料,例如「甲」和「宅」就是如此,而這裡也不知道怎麼開始,有許多人稱呼黑人開始會用「尼哥」這詞彙,「尼哥」在西班牙文的西語中本指黑色之意,並無任何貶抑和負面,但在美國過去的許多場合有著白人對黑人的蔑視稱呼,是一個對黑人族群不尊重的用詞。也許使用者沒有任何貶低之意,但還是該節制少說點會比較好。

《我不是你的黑鬼》電影以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未完成書的手稿為主題,並且和三位有名的民權運動者:麥格・艾佛斯、麥爾坎‧X、金恩博士的暗殺事件作了敘述與描述,還有關於多位為黑人民主運動付出的人的經過敘事他們的曾經,其中多以書信小說作品、新聞影帶、和當時電影等來敘述關於六零年代的黑人民主運動,並且也有不少詹姆斯‧鮑德溫在節目上公開與公眾人事、教授辯論的場面,這也讓整體的電影不像過去只於周遭人事物的追憶。

其中紀錄片中交錯的使用現代與過去的各種片段,而這部電影並非是詹姆斯‧鮑德溫未完成的作品補完或是他個人的傳記電影,而是用過往詹姆斯‧鮑德溫與各種黑人民主運動者的觀點,再度敘述這場平權運動的觀點與主因,還有它為何重要?即使在目前看似不在激烈歧視種族與性向的美國,仍然有待進步與反省,因為就某種方面,不管過去現代警察暴力對待黑人、犯罪率、死亡事件,依然與當年有著難以置信的相似處,彷彿一切歷史重演並停止於此。

某種意義詹姆斯‧鮑德溫的說詞像是預言一般,也像是一種憧憬和最初黑人平權運動的象徵,他的說詞不僅在現代被實現,不管好壞,如他說起一九五二年的經典《湯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的反奴隸制小說,雖然觀點是好,但也造就出黑人長達多年的刻板形象例如:「樂觀的黑人、最會照顧小孩的保姆」等,反而增長黑人刻板形象。甚至在諸多電影上面,黑人演員的表現,黑白觀眾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解釋,深刻讓人感覺到一個美國兩個世界的處境。

《我不是你的黑鬼》雖然是以黑人平權運動為主體的紀錄電影,但可以反觀回到任何平權事件上,例如最近一年也逐漸因為種族議題而躍上檯面的關於美國亞裔人種的歧視,比起黑人平權運動的高聲吶喊,亞裔的聲音在美國卻顯得鮮少,而最近二零一七年美國國會以確定通過廢除亞裔和其他民族等待有歧視稱呼字眼。不管是電影中美國黑人平等運動、或則在近代越來越多少數與過去未聽見的聲音開始發生,《我不是你的黑鬼》電影所描述的不只象徵黑人的爭取自我權益,更是一個被漠視群體,必須開始被世界看見,說出自我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