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展

【2021女性影展】:一級玩家 X 異境幻遊 Auteuring Space


一級玩家 X 異境幻遊 Auteuring Space
本單元的「一級玩家」包含安妮・華達 、烏爾麗克・奧廷、鄭淑麗等大師級導演!透過她們的視角依歸當時所想像的「未來世界」。無論涉及到由上而下的控制手段,抑或近似動物或非人意象的移植與轉化,甚至大膽屏棄科幻元素的大量使用,匠心獨妙的手法創造出類型混雜的非典型科幻片,也在類型電影公式中另辟蹊徑,帶領觀眾踏上奇幻的異度空間之旅。

==========================


美少年格雷與八卦新聞 Dorian Gray in the Mirror of the Yellow Press / Dorian Gray im Spiegel der Boulevardpresse
西德|1984|Color|150 min|普
#前衛#科幻

作為烏爾里克.奧廷格「柏林三部曲」的終曲篇章,本片大體上改編自王爾德唯一的長篇小說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原篇著作中戲謔又諷刺的文字風格被疊加上奧廷格作品中特有的敢曝美學、龐克元素、怪誕奇想及性別擾動色彩,形成混雜科幻/奇幻、旅遊誌、暗黑童話、錄像藝術及表演藝術的異質拼貼電影。

由黛芬.賽麗格(Delphine Seyrig)飾演地下世界的首腦──馬布斯博士夫人,其角色靈感來自於佛列茲.朗(Fritz Lang)電影中的馬布斯博士典型,延續當中「與魔鬼交易」的母題,馬伯斯博士夫人化身為媒體帝國的最高權位者,藉由瘋狂造景、近似楚門世界般的媒體操控手段,支配美少年格雷的一舉一動,並且從扭曲現實的過程與影像文字的誘惑中不斷汲取能量,暗喻一種全新型態的權力剝削結構。美少年格雷由傳奇超模、演員兼藝術家薇露希卡.倫道夫(Veruschka von Lehndorff)女扮男裝飾演。

烏爾里克.奧廷格 (Ulrike Ottinger),德國電影導演、畫家與攝影師。其電影企圖藉由新方式形塑視覺愉悅,尋找電影中經常被忽略、邊緣化的觀眾視角。風格充滿奇幻與龐克元素,為當代重要的另類德國女性導演。著名作品如「柏林三部曲」:《女酒鬼的肖像》、《Freak Orlando》和《美少年格雷與八卦新聞》。

==========================


鮮殺 Fresh Kill
鄭淑麗|美國|1994|Color|80 min|輔
#網路科技#前衛#批判


從台灣的海岸線到紐約史丹頓島,一片末日荒景充斥著電子垃圾,人們不斷游移在邊緣,不願意進入消費主義掛帥、白人種族主義至上、異性戀主宰的社會。《鮮殺》揭示全球環境危機與種族主義世界觀環環相扣,不但探討了網路科技的大舉入侵,也預示了未來跨國媒體與資訊駭客之間的衝突。

《鮮殺》作為鄭淑麗首部劇情長片,由知名美籍菲律賓裔作家傑西卡˙哈格多恩(Jessica Hagedorn)編劇,透過科幻場景,揭示全球環境危機與種族主義世界觀環環相扣。片中一對跨種族女同志情侶捲入一場藉由污染的生魚片進行全球工業廢棄物交換的跨國不法勾當,並開始與發展中國家的行動組織結盟,向主流社會反擊。影片結合數位媒體和網路空間題材,呈現網路駭客、公眾廣播、跨國媒體等媒體景觀,不但探討了網路科技的大舉入侵,也預示了未來跨國媒體與資訊駭客之間的衝突。

鄭淑麗,旅法的台裔美籍多媒體藝術家。創作媒材多元,如底片、錄像、裝置藝術、網路空間等。她的藝術追求展現了一份穿越社會、地理,政治與經濟結構疆界的想像力與慾望,重新定義性別、角色、機制等。近年多納入數位資訊時代的科技對人類生活意識影響的思考。

==========================


狼穴 Wolf’s Hole
捷克|1987|Color|92 min|輔
#驚悚#人性描繪


11位從不同學校遴選出來的青少年在寒冬中前往一座位處偏遠的滑雪場,然而眾所盼望的歡樂訓練營逐漸變調,年輕人終於意識到負責帶領他們的「老師」原來與大家的認知與想像有所出入……。

在捷克前衛電影大師薇拉.齊蒂洛瓦深具顛覆性的巧妙安排下,砍殺電影(slasher film) 中一群青少年遇上殺人狂的經典配置被挪用成驚悚科幻片兼恐怖喜劇的拼貼混種類型。當一場「校外教學」異變成殘酷的社會實驗,系統性的體制式壓迫精準勾勒出由上而下的權力結構,精神暴力的後遺症在人與人之間蔓延,並衍伸出成員彼此間的鬥爭與抗衡,由此透露出本片強烈的政治寓言本質──暗指捷克在歷經布拉格之春後,全國進入高壓統治的「正常化」時期,人們被送去集體「再教育」的過程。全片充斥詭譎怪誕的氣氛,卻又四處可見齊蒂洛瓦一貫搞怪胡鬧的電影本色。

薇拉.齊蒂洛瓦 (Věra Chytilová),被譽為捷克電影的第一夫人、東歐最前衛的女性導演,為捷克新浪潮的重要導演之一。風格前衛多變且具有強烈的實驗性, 多以精闢的女性主義角度,剖析性別議題並批判父權社會。重要作品如《薇拉與伊娃》、《野雛菊》、《天堂禁戀》等。

==========================


黑洞情迷 High Life
法國、德國、波蘭、英國、美國|2018|Color|113 min|輔


浩瀚寂靜的宇宙深空,偌大的太空艙裡,只有蒙特和一名小嬰兒共存,啼哭尖叫聲中迴盪著空蕩蕩的太空船。在這艘繁殖人類的星際實驗場,一群來自地球的死囚,成為孕育人類新生命的實驗體。在這艘前往黑洞的末日方舟裡,女人是受精的母體,男人則農耕播種。黑洞之下,高空之上,這一切為了生命延續的努力,卻讓人性徹底沉淪泯滅。末日真正令人恐懼的不是無止盡的漂流,而是孤獨。

克萊兒.德尼 (Claire Denis),克萊兒丹妮絲是一名法國導演和編劇。1987年,克萊兒開始編劇、導演她的首部劇情長片《巧克力》(Chocolat),該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競賽片,而且榮獲凱薩獎的提名,並在美國獲得影評的盛讚。她在1996年以《不知不覺愛上你》(Nenette and Boni)榮獲盧卡諾影展的金豹獎,奠定個人作者地位。2017年以《我心渴望的陽光》贏得坎城影展導演雙週SACD獎。

==========================


食人族 The Year of the Cannibals
義大利|1970|Color|95 min|輔


溽濕的城市街道上到處橫屍遍野,人們卻若無其事地穿梭其中,生活看似一切照常。極權政府下達了嚴格命令,任何人敢違抗碰觸或移動這些屍體皆得面臨唯一死刑。在浪迹漂泊的神秘異鄉人協助下,年輕的安蒂岡妮決定誓死反抗到底。

本片為莉莉安娜.卡凡尼第三部劇情片,由知名演員皮耶.克萊芒提、布麗特.艾克蘭和托馬斯.米蘭所主演,並由電影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進行配樂。全片改編自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希臘悲劇《安蒂岡妮》(Antigone),卡凡尼在沒有申請拍攝許可的前提下,將米蘭的市中心偷偷妝點成末日科幻的異托邦景象。即便如此,片中所瀰漫的濃厚政治意涵仍舊將集體叛逆、渴望自由的時代氛圍精準捕捉下來,而片中的年輕人們則充分體現了六零年代的抗爭形象,並與嬉皮文化、反戰主義、民權運動等時代意象相互輝映。

莉莉安.卡凡妮( Liliana Cavani) ,義大利重量級導演、編劇,早年從事電視製作及紀錄片拍攝,也曾執導多部歌劇。作品多關注政治、社會、個人情愛與心理議題,並多次入選坎城影展和威尼斯影展,2018 年獲得羅伯特布列松獎(Robert Bresson Prize)肯定,知名作品包括: 《狂愛》(1974)、《柏林情事》(1985)、《弗朗西斯科》(1989)。

==========================


創造物 The Creatures
法國|1966|Color|110 min


身為創造者,亦是創造物。戀人遇上的一場車禍鬆動了語言/文字疆界,打亂「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分野,倏然揭開多重向度的時空情境及隱喻空間,將人性、本能、自由意志、創作過程等主題元素十分巧妙地全數雜揉其中,成就這部充滿超現實奇想色彩的科幻電影。

本片為安妮.華達首次與知名演員合作的長片作品,由米歇爾.畢高利飾演作家,凱薩琳.丹妮芙飾演妻子,場景則設置在華達與雅克.德米長年視為第二家鄉的諾慕提島上。此片長期被埋沒忽略,近年才被重新討論檢視,不少知名影評為遲來的推崇打抱不平。片中大膽的類型展演與妙趣橫生的影像實驗,不但呈現出有別於華達其他作品的電影手法,並且將科幻片元素和母題轉化成更加激進、私密的表現形式,從而洞見安妮.華達特有的獨到詮釋。

安妮.華達 (Agnès Varda),世界著名的女性主義電影導演之一。拍攝影像類型包含劇情片、紀錄片及短片。主要作品有《短角情事》(1955)、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1962)、《無法無家》(1985)等。年屆90歲拍攝的《最酷的旅伴》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並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安妮.華達於2019年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