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陳文賢:【中華民國百年最大軍購貪瀆弊案–拉法葉艦醜聞】


原文節錄自2011年出版之:《揭穿中華民國百年真相》(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文章內提及之人、事、物,也以2011年為主)
在現實國際社會中,弱小者,為求安全及生存之道,本就包括與大國簽訂同盟條約,或加入集體安全體系。過去,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對於嚇阻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渡海攻台,自是發揮很大的功能。但,以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澎、金、馬,相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及領域,硬是要美國撐腰,做為全中國的代表,就脫離了國際現實。最終落得聯合國通過決議案,驅逐蔣介石的代表、及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的結局。

而中華民國賴以自衛的武器來源,幾乎也只剩下美國一國,但向美國採購武器,卻又需看美國對台海局勢的評估,及中國的反應而定,1982年美中發表的「817公報」,即明言美國會視台海情勢的緩和,逐年降低對台軍售的質與量。影響自我防衛最大的,又莫過於讓軍購變成為政黨鬥爭的籌碼,及向中國交心表態的祭品。

從歷史看,韓戰的爆發,加深美國杜魯門政府,對圍堵共產主義勢力擴張的決心,美國提供蔣介石政府軍事及經濟援助。也因為韓戰及1954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砲轟金門,同時又因中華民國政府被排除在東南亞協防公約之外,美國艾森豪政府與蔣介石政府於1954年12月簽署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此一條約的簽署,讓蔣介石得以解除解放軍渡海攻台的心頭大患。蔣介石也曾積極要求美國出售包括潛艦在內的武器,但都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同意。從1949年12月中國國民黨政府敗逃到台灣,至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為止,美國提供了近47億美元的軍援給國民黨政府,美國也幾乎成為中華民國唯一最重要武器的來源國。

1979年,美國卡特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斷交,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及合法的政府,雖然當時蔣經國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口號,來穩定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政府,幸美國政府同年,也通過了「台灣關條法」,根據該法美國提供台灣防禦所需的武器及裝備,也才讓蔣經國政府鬆了一口氣。台灣也在該法之下,適時的獲得美國提供先進的防衛性武器,例如:1994年向美國購得120架F-16戰機,總價高達40億美元。

1988年中華民國政府李登輝總統,批示向南韓採購蔚山艦,但在當時參謀總長郝柏村訪問法國後,突然決定改向法國採購總價為27億美元的六艘拉法葉艦,而引發驚人的中華民國國軍貪瀆事件,及現役軍人海軍武獲室執行長尹清楓上校遭到殺書的慘案。尹清楓上校,因被疑是擬報告採購弊端,及降低標購拉法葉艦的底價而擋人財路,於1993年12月慘遭殺害,遺體被發現在宜蘭東澳外海。

據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謝聰敏的調查,涉及佣金收取的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多達數十人之多,此外,也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及相關人士非法收受佣金,因法國政府拒絕公布名單,且將之列為極機密,以致涉及貪瀆舞弊人員的名單,至今仍無法為世人所知。

拉法葉艦貪瀆弊案,成為中華民國百年最大的軍購醜聞,貪瀆官員牽涉之廣及層級之高,被認為若真正要揭發弊端,恐有「動搖國本」之虞。法國前外交部長杜馬 Roland Dumas ,在其著作《考驗與證據The Ordeal and the Evidence》一書中,即指陳中國國民黨高層,因拉法葉艦採購案,所收受的佣金,即高達四億美元之多,中國共產黨高層,也收受一億美元的佣金。

台灣雖然歷經民進黨執政八年,但現今國民黨重掌政權,且大肆慶祝「精彩百年」之際,拉法葉艦採購案,乃成為最隱晦的貪瀆弊案,而貪瀆真相恐難見天日。雖然中華民國政府,也曾於1997-1998年向法國採購了60架幻象2000-5型(Mi rage 2000)的戰鬥機,但因為中法關係的更加密切,及北京政府的壓力,該項軍購成為法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的最後一筆軍事交易。

在所謂緩和台海兩岸緊張關條下,馬英九政府主張「外交休兵」的政策,當然向美國採購先進的防衛性武器,必然會引起中國領導人的慍怒,也因此在對美軍購方面基本上都是虛應故事。2001年4月24日美國布希政府宣佈軍售台灣的清單包括:四艘紀德級驅逐艦、四艘柴油動力潛艇及12架P3型反潛巡邏機,但中國國民黨因在立法院佔多數,自2000年5月起,一直杯葛陳水扁政府向美國採購武器的預算案,至馬英九執政後三年的今天(2011年7月),仍未見任何積極向美國採購這些武器的跡象,引起美方懷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在國共兩黨大和解之下,以前的「共匪」變成中國國民黨領導階層擁抱及崇拜的對象。但在中國仍部署一千多枚飛彈瞄準台灣,又不放棄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的情況下,更導致軍人「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且軍紀日漸鬆弛的結果,連帶的,當然影響了台灣人民的安全及福祉。

【延伸閱讀】
1. 陶伍柳,《陳水扁震撼》(台北:大村文化,1994)。
2. 陳水扁,《國防黑盒子與白皮書》(台北:福爾摩沙基金會,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