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王傳宗 導演 影評:美國女孩


映後,包場的師兄說,因為蜘蛛人這週末就會上映,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女孩」的票房是否能待到台灣過新年!想起之前「寶米恰恰」上映時同樣碰到蜘蛛人的強敵壓境。(十年了,小蜘蛛沒死,竟然還拍到了三代同堂!!)

同仇敵慨之下,一定要推薦這部感人至極的「美國女孩」!看之前記得要帶面紙。

有些橋段,你一定會敲響你青春的回憶,而忍不住在黑漆漆的戲院裡眼淚潰堤!(不是說我)

就像「淑女鳥」的主題,「美國女孩」從一家四口的小家庭出發,描繪罹癌的母親,與剛從美國回來水土不服的叛逆期少女,母女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

電影第一顆鏡頭,是母女三人剛回國,在機場的行李輸送帶前領行李,媽媽指揮姊姊,姊姊使喚妹妹,姊妹二人邊領行李邊鬥嘴,自然自然的生活互動,立刻說服了我她們是一家人。

第一顆鏡頭,就收服了我!

除了「母女」這個主題外,導演阮鳳儀以自身經驗出發,利用芳儀這個美式教育長大的文化符碼,格格不入地進到台灣這個東方社會中。

辯證了一些幽微,且值得玩味的文化差異與衝突!

方郁婷這個美國女孩,就是西方的代表!

如下課鐘聲響,「美國女孩」立刻收書包,被旁邊「台灣同學」噓說「老師還沒下課」,又如「美國女孩」的數學成績考了全班最低52分,被老師叫出來打手心,她不服氣的說「可是我有認真念」!卻被老師反駁「認真念考這樣?」結果還是挨了好幾下板子,類似像奧卡菲娜的「別告訴她」(The Farewell)。

在西方擁有自由意識、被視為獨立個體的個人(芳儀),要如何加入這個以群體為單位的東方社會(台灣),所面臨到的問題與難關。

「我送你們到美國,不是要你們學會頂嘴。」
「你把我們送到美國,不就是要我們跟別人不一樣嗎?」
「我是希望你們變得更好。」
「更好(Better)就是不一樣(Different)。」

感動有很多種,「美國女孩」的感動屬於細水長流型,我喜歡導演將感動埋在簡單的動作和對白中,如林嘉欣在燒金紙時,把妹妹芳安擁入懷裡,或是芳安在姊姊芳儀鬧彆扭時對她說”You know mom loves you, right?”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女吵架的一場戲,芳儀在學校受到老師鼓勵,將自己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準備在演講比賽時,邀請媽媽到學校講給她聽!

當觀眾們都預期這場演講比賽,會是母女衝突的停損點,也可能是和解的大結局。一場SARS卻改變了一切:妹妹疑似得了肺炎必須隔離。

臨時要出差的爸爸,被留在台灣照顧妹妹,媽媽也要芳儀演講比賽那天,留在家不要出門。

眼見準備演講比賽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回不去美國了,芳儀與母親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衝突,母女兩人大打出手,正巧被剛回家的爸爸撞見芳儀對生病的媽媽動粗,爸爸理智線崩潰,用拖鞋狂打芳儀體罰,從客廳打到房間,把芳儀打到窩在角落裡哭泣。

那場戲寫實到逼出了我的眼淚,因為那幾乎是台灣每個家庭,都曾經有過的生命經驗(跟父母親頂嘴和被體罰)。

「美國女孩」不說教,只透過芳儀所碰到的文化衝擊,點出許多台灣與西方不同在家庭上、教育上、疾病上與生死上不同的問題和看法,真的是令人看了心有七星煙!

演員方面,這家人我全部打滿分,方郁婷拿金馬獎實至名歸!有一場她與爸爸逛家具店的戲,一鏡到底!二人相互拋接球,流暢地尤如真實的父女互動般。而林嘉欣的表演,更是令我相信她完全就是個台灣人。

妹妹芳安,三不五時射向姐姐的金句”You know mom loves you, right?”總是能打進我的心!

以及知道妹妹是普通肺炎後,衝出門去接她,卻因壓力全部釋放後,在樓梯間哭倒的爸爸莊凱勛。

每個角色,都是那般有血有淚,像自己的家人般又愛又恨!要將寫實拍到不灑狗血,又感動人心真的不容易。

映後QA時,有人問導演:
為何結尾,會斷在芳儀幫回家的妹妹開門的moment!

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前面連按個鈕都不肯幫妹妹開門的姊姊,到了片尾竟然願意跑下樓替妹妹開門,而那家門大開的意象,也代表著芳儀對這個家敞開心房!不再關閉自己!

再推薦一次!

希望美國女孩能和蜘蛛人一起過新年,大家一塊進戲院支持好看的電影喔!

原文出處 王傳宗 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