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中國自古以來崇拜的圖騰是豬


考古遺存 《上古時代是豬靈生殖崇拜 》
難道說 漢人祖先是《豬之傳人》?
事實上清代以前並沒有漢人這樣的字眼

周易是性交的豬神廟

【說明】本文是轉載的。文章很深刻,裡面的學問很多。我幾乎完全認同。「中華民族」最原始的而且最獨特的豬靈崇拜,仍在決定著當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說中國人是豬的後代,在民族文化精神上是成立的。中國年紀最大的學者106歲的周有光說,中國仍處於玄學時代。其實,中國的文化基因就是巫術。漢字源自巫術,得到張光直等學術大家的直接或間接支持。儒家最早也是祭司形象。我想,相關的論證應該很多,只能留待今後去做了。

前置說明:豬靈崇拜起源很早,而早期的野豬很聰明,健壯威猛,並不是今天的「蠢豬」的形象。今天的家豬成為「愚蠢」的代名詞,是人類自私自利、過度馴化野豬的結果。

1.「周易」即男男女女性交的豬神廟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據說是周代的產物,夏商時代有連山、歸藏,周代有「周易」。「周」是什麼意思?《說文》解釋道:「周,密也。」這一句,一般學者都認為是「周密細致」的意思。有學者認為「周」字像田,是周民族擁有農耕文明的象徵。

而事實上,「周」的意思卻並不是這樣的。「周」字,在上古讀「吊」或「都」或「豬」或「帝」。清人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條解釋說,「周」字上古聲母在「端」母,如「雕」、「凋」、「鯛」、「鵰」等字從「周」,可以讀作「吊」或「竹」(竹字上古讀都)。

「吊」是什麼意思,男性生殖器官。那麼,「周」字,也有男性生殖器官的意思。不過,這是後起的意思,不是原始本義。「周」字讀「都」字,是什麼意思呢?清人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條解釋說,「都」就是「豬」。《禮記·檀弓》上有「「誇其宮而而豬焉。」注:「豬,都也。南方謂都為豬。」《書·禹貢》:「大野既豬」,《史記》卻寫作為「既都」。

豬有什麼含義呢?
它是上古時代的豬靈生殖崇拜。雲南出土有人與野母豬性交的青銅器,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存中發現的豬頭龍身玉雕,遼寧牛河梁女神廟遺址出土的豬頭神象,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等,都是新石器時代普遍存在著的豬靈生殖崇拜。豬靈是人類的祖先,是世界的創世主。它鑿破鴻蒙、開天辟地。正如《莊子·大宗師》所說的,「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

可見,豬靈崇拜遠在伏羲的蛇靈崇拜、葫蘆靈崇拜之前。在上古的先民看來,人類是豬靈的子孫後代。於是,先民把豬當作自己的祖宗,供奉為「神主」。因此,凡是有豬靈的神主的神廟,就叫「家」 。在甲骨文中,「家」就有廟的正室的意思。因為人是豬的子孫後代,人是豬族,所以就叫「家族」。在上古,「都」字,是「有先祖廟的城市」的意思,其實最初指的就是「有豬靈神主的廟」。

豬靈神廟的「官方名稱」,還可以叫「閟宮」、「宓宮」、「密宮」,那麼它是用來做什麼?祭祀、聚會、商議大事,等等,有很多。先民在豬靈神廟裡舉行男男女女的集體性交的祭祀儀式。《說文》解釋:「周,密也。」「密」就是「閟宮」、「宓宮」、「密宮 」、「都」、「家」。如《山海經·西山經》:「昆侖之丘,是惟帝之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帝之下都。」《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

綜上所述,「周」就是「家」,豬靈神廟,那裡可以舉行男男女女的集體性交的祭祀儀式。

2.「易」是性交中的兩豬靈
「易」是什麼意思?許多人說是「蜥蜴」,但是他們不知道,「蜥蜴」就叫「豬婆蛇」。在先民看來,「蜥蜴」也是豬靈的一種。「易」字,上古音讀「弟」。在《管子·戒》中有「易牙」,而在《大戴禮記·保傅篇》、《論衡·譴告篇》都寫作「狄牙」。

在豬靈神廟,不但要舉行男男女女的集體性交的祭祀儀式,還要同時舉行殺豬吃豬肉的祭祀。「易」就有「殺」的意思,錢大昕先生《說文答問》說:「殺本古文肆字。肆與殺聲相轉。」而章太炎先生在《小學答問》中說:「古問殺即囗之古文。囗者,修豪獸,讀若弟(囗是一個無法打出來的古字,是豬的一種)。

按照生殖崇拜理論,在豬靈神廟裡,先舉行男男女女的集體性交的祭祀儀式,並同時舉行殺豬吃豬肉的祭祀。「易」就是「殺豬靈」,也指涉性交中的兩豬靈,男男女女的集體性交。後來,周民族還把他們其中一處的的豬靈神廟命名叫做「豳」,「豳」就是性交中的兩豬靈。

「周易」兩個詞語連用,屬於雙聲迭韻,屬於上古時代的普遍現象。所以,「周易」的意思就是「男男女女性交的豬神廟」。

3.周文王是豬靈的兒子
相傳周文王是《周易》的最終整理者。可是,卻沒有人知道他是豬靈的兒子。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夢見與巨大的豬人在豬牢裡性交,於是生了周文王。今本《竹書紀年》:「季歷之妃曰太任,夢長人感己溶於豕牢而生昌,是為文王。」《國語‧晉語》:「太任震文王不變,少諛於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所以周文王對他們「家族」的文化非常熟悉,最終整理了《周易》。在上古時代,也就周文王的時代,豬靈神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在豬神廟裡舉行男男女女集體性交的祭祀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那是繁殖種族的一種神聖的方式。

總結:「周易」就「男男女女性交的豬靈神廟」,當時的先民在豬靈神廟裡面舉行集體性交的祭祀。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周民族的至高無上的「神聖」,所以周文王就使用「周易」來命名「《周易》」這部典籍。

黃守愚說:大禹是一只雙頭豬考(豬八戒的原型)。他把「五」解釋為「性交」的意思。「九」、「五」是一個意思。《西游記》中,有豬八戒「天蓬元帥」戲嫦娥一事。它的原型就是大禹與他的妻子涂山氏。

何新先生在《諸神的起源》裡說,涂山氏就是嫦娥,這一點考證得很正確。而「蓬」或「逢」就是象徵性交的意義的雙頭豬,豬八戒在天上做大官,所以叫「天上的雙頭豬元帥」,象徵著性交,性欲。

大禹治水就是江豬治水。在當時的先民看來,因為江豬熟悉江河特性,所以治水容易。大禹的父親名鯀、兒子名啟,都是江豬的名稱。先有一種江豬,潛居水中的豬,才有鱷魚攀上豬這種當時的顯貴親戚,於是就叫「豬婆龍」。大禹是可能實際存在的一個民族的首領的稱號,因為這個民族崇拜豬靈,尤其是江豬靈,江豬靈叫「禹」,於是這個民族就把江豬靈「禹」當作首領的稱號。而這江豬靈作為崇拜象徵物的時候,變成了雙頭豬,象徵性交,生命綿綿不絕,隱喻這個民族將永存於這個世界。

遠古時代,作為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是一種遍及全世界的現象。豬作為生殖崇拜之對象在於豬之肥碩、豐腴、貪食、多產,稟具超常的生殖力。豬象徵超常生殖力、淫欲、交媾。《太平廣記》卷二一六《張璟藏》條引《朝野僉載》:「准相書:豬視者淫。」俗說由來舊矣。豬由「貪食無厭」而肥腹多子稟具超常生殖力。初民還以為豬之牝牡交媾可以誘致田地受孕、誕育禾稼,是田地豐殖之緣由。初民甚至以為人的男女交媾也可誘使田地豐產。中國的古籍《詩經》中也保存了不少男女在田地野合以誘使豐產的詩歌。據宋玉的《高唐賦》的記載,古人謂男女交媾為「雲雨」。豬之「貪食無厭」也即便「雲雨」無厭。是故豬與雨水相關聯。

初民對豬進行生殖崇拜,在於豬之「貪食無厭」而胖腹多子,繁殖力極強。初民尤其是女性,渴望對豬的崇拜能起到將其超常生殖能力轉移給自身,或者能加強自身的生殖能力。是故豬亦與女子相關聯。今民間猶有稱女子為「豬婆子」之謔。

相傳龍與豬皆居水中。《管子‧水地》:「龍生於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左傳‧昭公九年》:「龍,水物也。」封豨即龍豨,龍即豨,至於龍豬為何是一而不二,其二者皆稟具至上生殖力。今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存中發掘出有之豬頭龍身玉豬龍。

《莊子‧大宗師》:「豨韋氏得之,以契天地。」豨韋氏鑿破鴻蒙,開天辟地,中華文化由是綿綿不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家」乃是中華文化之血脈。《說文》:「家,居也,從從。豭聲省。」家即祖廟、神廟也。中國文化起源於豬文化。中國人崇拜豬靈,中國人把豬神廟稱作為「家」,把自己當作豬的種族,叫「家族」。後來,中國人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家」。中國人的「高樓大廈」,也還是豬居住的地方,「婁」就是求子豬靈,「夏」與「禹」一個意思,雙頭豬靈。所謂的「吊腳樓」、「廣廈」等等,「樓」、與「廈」都是豬居住的地方。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聖性呢?
詩經中有「天命玄鳥降而天商」,山海經裡亦有種種神話傳說,而儒家到了董仲舒那裡,將天意與皇帝統治聯系在了一起,主流社會中,政治文化的神聖性因此確立。一方面帝王的統治獲得了神聖的力量,皇帝就是天子,朝代的更替是天意使然,另一方面,天下出現災難,帝王也得擔當責任,因為這是天意在懲罰世間,皇帝是天下第一責任人,所以得自我問責,罪已詔因此成為古代帝王們問責的一種方式。

天神地祗,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聖性是一種泛神狀態,因為沒有史詩,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與神育,所以只有借助天與地這樣的宏大概念,來造就神聖性。

從文化遺產看,北京現在存在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都可以看出傳統文化神聖性的物質體現,也可以看出,文化神聖中的自然性,所以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神聖性,是一種自然神崇拜。而且是一種泛自然神的崇拜。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否定神創論)。

「無中生有」得不到數學支持。因為:0+0=0,0-0=0,0×0=0,0÷0=無意義。「無中生有」是類比思維的產物。「一」是指男根,「— —」指女陰,「— —」中間的「空」就是老子說的「無」,那是生命的孕育地,所以說「無中生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生萬物」是古老的性交類比思維的產物。從陰陽八卦中可知:「一」是指男根,「— —」指女陰,「三」=「一」+「— —」=男根+女陰=性交,性交生小孩,引申為陰陽交合生萬物,故曰:「三生萬物」。老子的無中生有、無為而治、以及對無的推崇,說明老子的道德經就是陰道經。

《老子》第6章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此處「谷」是象徵著谷的空虛、接納、被動、包容等特征,意指女性的性器。谷神,一說為「道」,一說為生殖之神。「牝」指的是一切動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是巨大深遠的生殖器象徵。「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天下。」老聃顯然是從女陰的生育功能引伸出天地的起源,又從男女交合引伸出人生思想上的無為守柔,致虛守靜。老子的思想來源於古老的生殖(性交)崇拜。

後來道教把「玄牝之門」的哲學發展為房中術。房中術是地道的淫術,其手段是極其齷齪下流不堪入目的,什麼同性戀、採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燒茅打鼎、進紅鉛(服用女人月經)、煉秋石(將男人的尿熬成藥)服婦乳、食淫液、服婦尿液,等等。道教以獻房中術而獲皇帝青睞,成了中國人的靈魂,看看房中術就可以知道中國人的靈魂有多骯髒。

漢人的哲學和漢化佛教強調「無」、「虛」、「空」,其目的就是要人民不去過問社會的真相,不去過問政治的黑暗與骯髒,不要反叛與對抗統治者,要人民變成「愚民、順民與奴隸」。因此,數千年來漢人一直活在虛無之中,一直不敢面對社會的不公不義,一直不敢面對政治的野蠻黑暗,一直不敢說出所有事實真相,一直活在膽怯、逃避與自我麻醉之中。

西方的基督文明,強調「有」、「God」、「靈魂」,因此西方人發展出「博愛、正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人權、平安、喜樂、謙卑、幸福與和平」等實在性的價值理念,也發展出現代「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工程學、建築學、心理學、法律學、教育學、精神學、神學、社會學、農業學、天文學、航空學」等實質性的學問。

這兩種文化最大的差異,就是「無」與「有」 的差別。這種由「無」與「有」本體論的基點,所發展出的不同人性與思考的意識,可從古漢人水墨畫與西方油畫來分析。

古代漢人的水墨畫,從不畫太陽,從不畫人的真實表情與內在心情,從不畫人的靈魂,從來弄不清楚繪畫裡的單一焦點概念,從來區分不出物體的遠近與大小關系,從來就是畫山水(屬於心靈逃難的地方)的主題,從來就是畫梅蘭竹菊花鳥(自比君子性格)等的主題,從來不敢畫自畫像(不敢面對真實的自我) 等。西方的油畫,永遠會標示出清楚的光源,永遠要設法畫人的真實表情與內在心情,永遠要設法畫人的靈魂,永遠會在畫裡面體現清楚的單一焦點概念,永遠會區分物體的遠近與大小關系,永遠會嘗試對不同主題的創作(不會拘泥於山水或梅蘭竹菊花鳥等畫) ,經常會嘗試畫自畫像等。

在這種「無」、「虛」、「空」的哲學下,漢人變成了普遍虛無化與缺乏邏輯思維的人;例如,漢人發明了一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的「龍」,這個「龍」沒翅膀,但是卻會飛,你說這合邏輯嗎?然而,這只代表抽象意象的「龍」,後來竟然會成為皇帝的代表,後來竟然會成為皇權的代表,後來竟然會成為中國的代表,後來竟然會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難道他們忘記了「龍」是多種「獸」的拼裝組合嗎?難道他們忘記了「龍」就是「禽獸」嗎?

女媧與伏羲 就是一對性交連體神
據古代傳說,伏羲是創造中國文化的人文始祖。「包犧氏(伏羲)作始有筮」(《古史考》)。「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於河……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伏者,別也,變也。羲者,獻也,法也。伏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伏貢獻,故曰伏羲也」(《風俗通義.三皇》)。

這位畫八卦的中國龍文化始祖,是什麼樣子呢?「伏羲龍身,女媧蛇軀」(《選中即》)。「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列子·黃帝》)。「伏羲人頭蛇身」(《中央記》卷二二)。「帝女游於華胥之淵,感蛇而孕,十三年生庖犧」(《路史·後記一》)。

晉王嘉《拾遺記》卷1記載:伏羲氏之母華胥氏,感履蒼帝之跡,有虹繞之而生伏羲。《詩含神霧》等典籍將伏羲說成是雷神的兒子。有研究者推出:閃電為龍之形、虹是龍之象、雷聲為龍之音、雷神就是龍神、雷神的兒子也就是龍子、龍子當然是龍。《拾遺記》稱伏羲「長頭修目,龜齒龍唇」;《春秋元命苞》稱伏羲「龍顏」;《白虎通》說伏羲「鼻龍狀」。「太皓庖犧氏,鳳姓……蛇身人首,有聖德……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史記·補三皇本紀》)。

在大量出土的漢代墓畫像石上,龍身的伏羲與蛇軀的女媧皆為人首蛇身,且多作交尾狀。

大禹就是岣嶁。越人自稱大禹的後人,所以叫「句踐」。
  
一,祝融是老母豬神 
祝,上古讀「斷」,這在許多古書中有證據,我不必費力費心。祝、彖,都有斷的意思。祝,還是「豬」(都)的轉讀。

融是什麼意思?火光而已,訓作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火正曰祝融。」孔疏引賈逵雲:「融,明也。」《史記·世家》:「帝嚳命曰祝融。」裴駰《集解》引虞翻曰:「融,明也。」
  
在另外一些歷史資料中,祝融又寫作朱明。《孟子》一書中的「離婁」,在《莊子》一書中,卻寫作「離朱」。離婁,就是兩只交豬(或雙頭豬),因為豬神前面有火主,所以比喻為明目的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祝融就是離朱,離婁。
  
綜上所述,祝融是兩只交豬(或雙頭豬)。那麼怎麼說是老母豬神呢?請看其他證據。
     
考之古代文獻、現代文化人類學、民俗學資料,最初掌管火種的老年部落首領(或稱酋長)是一位女性。相傳火神祝融本一老婦,《山海經·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郭璞注:「火神也。」

《太平御覽》卷五二九引《五經異義》謂:「灶神祝融是老婦。」古突厥人的火神為女性,哈薩克族稱火神為「火娘娘」。《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夫社者,老婦之所祭。」《禮記·禮器》亦謂祭火神的「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在這裡,祝融從老母豬的身份變成了老婆婆。
  
從神話上還原她的本來面目,祝融就是老母豬神。
  
二,黃帝是母豬神
黃帝,又稱軒轅,卻是女性。請看:

軒轅星為女主。《史記·天官書》:「軒轅,女主象。」《開元佔經》卷六六《石氏中官佔》之《軒轅星佔》引石氏曰:「軒轅,女主也。」又引郗萌曰:「軒轅,女主之廷也,一名天柱。」又引巫咸曰:「軒轅,主土官也。」又引石氏曰:「軒轅星,中央土神女主之象也。女主之位,黃帝之舍也。」
  
根據黃帝與蚩尤的戰爭,黃帝在戰爭中總能獲得女性的幫助,《山海經?大荒北經》載有天女魃,《黃帝玄女戰法》載有人首鳥形玄女,《龍魚河圖》載有天遣玄女,劉鳳《雜俎》載有風後等等。
  
在《易經》》「睽」卦上九爻辭說:「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豕字,就是豬,上古讀作「希」或「弟」或「剃」,與「豬」(上古讀都)讀音可相轉。其中的「鬼」就是豬靈神主,車上裝載著豬靈神主,路上就恰好遇到豬爬在地上發情作性交狀,這是有利於婚姻的大好事。
  
黃帝就是車中的「鬼主」,豬神神主。這種說法,我早在2002年就提出來了。黃帝,稱作軒轅,按照何新先生的研究,軒轅,就是蠑螈、蜥蜴,也就是「豬婆蛇」。
  
而事實上,「帝」字,據蕭兵老先生的研究,是女陰的意思,這很對。又因為當時崇拜豬靈,所以「帝」又指涉豬靈。 「帝」、「豬」,在上古,讀音可轉。
  
綜上所述,黃帝就是母豬神。

中國人是豬的傳人,還是龍的傳人?
近日來,筆者在人民網強國社區文化論壇、強國博客、紅網社區、天涯社區、世紀中國等貼出了「中國人是豬的傳人,而不是龍的傳人」一帖子,引起廣泛爭議。筆者近日翻閱本人舊著《生殖崇拜與中國青銅時代》的《豬文化與生殖崇拜》一章,除早在2002年提出「中國人是豬的傳人」外,重新鉤索典籍,又發現許多證據,所以就特地再做一次簡單扼要的說明。

在今天的人們的心目中,「中國」是「東方巨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這一觀念基本上被當代中國人當作了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據林河先生《中國巫儺史》一書的研究,數盡歷代中國的古王朝,從來就找不到哪個王朝有「龍的傳人」的觀念。

古代帝制宗法王朝時期,「惟龍獨尊」,「以龍奴鳳」,只有帝王才能自稱「真龍天子」,只有王子王孫自認為是「龍子龍孫」,可那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情,不可能永遠都坐「龍椅」,隔幾百年就換了天下,「皇帝」輪流做莊,今天你家是「龍」,明日我家是「龍」。但「皇帝」不會隨便輪流到「我家」的,「龍的傳人」並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太難了。假如有小老百姓自稱為「龍的傳人」,除非他造反自己做皇帝,則否是要殺頭的。

在近代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帝制宗法王朝之後,才滋生了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的觀念,並且還獲得了絕大多數海內外華人的認同感。正如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唱的:「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都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龍圖騰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物?歷代的文獻典籍有各種各樣的記載,非常撲朔迷離,以致今天的學者各持一詞,而不能取得普遍公認的看法。有的說龍是恐龍的遺跡,有的說龍的原型是蛇,有的說龍的原型是蜥蜴,有的說龍的原型是鱷魚,等等不一而足。

那麼中國人究竟是什麼的傳人呢?今天提出一新說,中國人是野豬神的傳人。事實上,龍還是由野豬神發展而來。雖然一時難以為中國接受,但確實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首先,我們要破除一個假象,野豬在馴化為家豬的過程中,因為過度的馴化(主要是採取圈養和閹割的手段),聰明、凶猛的野豬變成愚蠢、懶惰的家豬,體現出豐產、多子、肥壯等性能,完全滿足了人類的自私自利的心理。這是人類征服自然「偉大成就」,以至於人類夜郎自大,把豬當作「愚蠢」的象徵,罵人為「蠢豬」,貶低人為「豬玀」。這一點,屬於文化的變遷與衍演問題,著名的思想史專家葛兆光先生、著名的上古知識史專家李零先生和筆者的拙作都曾提到過。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給沈兼士先生的信中說,一個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一個「豬」字,難道不就是如此嗎?

在遠古時代,萬物有靈,動植物平等,不分貴賤,豬與其他動植物一樣也是有靈的。比如葫蘆靈、魚靈、龍靈、豬靈、鳳靈等動植物靈,並沒有高下尊卑的分別。這一點,著名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編》第一、第二冊中討論「鬼神」的時候,也提到了遠古先民視萬物為平等,從來沒有等級貴賤的分別。

凶猛的野豬是遠古時代的先民崇拜的圖騰。俗話說,「打老虎只要大膽,打野豬須帶一塊板(棺材)」。野豬青面獠牙,嗅覺靈敏,十分凶猛,性情暴躁,橫沖直撞,連老虎之類的動物也敬畏它三分,加上野豬的繁殖力非常強,所以先民把野豬當做他們的圖騰,加以崇拜,並它當作自己的祖先神。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後,開始對野豬進行馴化。正是因為如此,豬成為地支第十二位的「亥」,又由此進入了十二生肖文化中,又被稱為「亥日人君」。

據考古發掘,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出土有豬首蛇身的豬龍形象的陶器。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存中發現有玉豬龍。遼寧牛河梁女神廟遺址出土有豬頭神像。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有陶豬。商代甲骨文中有名「彘」的氏族。在雲南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人與野母豬交配的銅牌。而把豬當作族徽的青銅器銘文,則不知道有多少。而據著名的楚辭學專家蕭兵先生的研究,良渚玉器神人獸面紋很可能來源於豬。這些都是豬靈圖騰崇拜的早期遺跡。

在古代文獻典籍中,豬靈崇拜比比皆是。比如在《山海經》中,就有大量的豬靈民族。如豨韋氏、封豕、並封、豕韋、饕餮、?杌、韓流等,都是有名的崇拜豬靈的民族。而在《莊子》一書中,豨韋氏開天辟地,是人類的創世主。韓流是黃帝的孫子,他的兒子顓頊,是五帝之一。

據拙作《生殖崇拜與中國青銅時代》一書的考證線索,今天又發現「黃帝」、「祝融」、「大禹」、「河神」、「漢」等都是豬神,「夏」、「商」、「周」的名號可能就是「豬神廟」,並且豬神還是象徵著光明、正義的神。湖南的土家族自古以來就把豬奉為祖神,民間的儺戲中至今還有摔刀敬豬神的儀式。而今天的湘西苗族、瑤族、侗族都有祭豬神祖先的信仰習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家」是祭祖的宗廟的正室。這可能起源於遠古的豬神廟。在當時,家、豕不分,種族稱作為「家族」。到後來,「家」還指稱為人居住之所。

在原始神話母題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世界范圍內的人、豬互變的神話,它表明古代不少民族曾經認為自己是豬的傳人。據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專家葉舒憲先生的研究,在珞巴族的古神話中,有《豬救母子》的古圖騰神話,古珞巴人還認為他們的圖騰祖先是野豬。而據古代文獻記載,周文王、漢武帝、安祿山、趙匡胤就是豬神的兒子。而宋代的皇帝趙匡胤為祭祀他的豬神祖先,還特地在皇宮中專門養起豬來。室韋、苗族等古民族,都曾認為他們是豬的傳人。神話中的豬、人互變,表明豬與人有著緊密的親緣關系。葉舒憲先生說,神話中的女神的原型就是豬,是生殖崇拜的象徵。而豨韋氏開天辟地,則是人類的創世主。可見,古代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視自己為豬的傳人。

在將近一萬多年的農耕文明的長河中,豬對中國人實在是太重要了。俗話說,無豕不成家,普通的農民家庭養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文獻史料中,不少人靠養豬致富,所以豬被稱作「烏金」、「金豬」。在民間藝術中,豬不但象徵著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因為豬常用鼻子拱地求食,並不乞求以外的恩賜。而年畫中的「肥豬拱門」更是深入民心,它表示豐收吉慶,福氣財氣齊聚。

在土家族中,人們將豬稱作「血財」,並認為豕官神是送財喜的財神,而分食豬血還能加強人們之間的血緣認同。此外,豬和婚姻愛情又關聯在一起。比如在湘西侗族地區,流行豬耳朵訂親的習俗。而在土家族,則流行豬尾巴催親的習俗。而在干旱求雨的巫術祭儀中,豬被當作求雨的神物。這一點印證了文獻典籍中的河神、水神、雲雨神都是豬神的說法。這些民間習俗的文化背景就是這些民族認為他們豬神的傳人。

通過對考古資料、歷史文獻、古神話、民俗學等的考察,基本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曾經是進行豬靈生殖崇拜的民族,中國人是豬的傳人,而不是龍的傳人。

【我的說明】承認中國人是豬的後代,沒什麼大不了的。當今地球上仍然有少數人生活在圖騰崇拜之下。但是,只要他們有機會接觸新的文明,那麼,他們也就能夠很快終結其原始狀態,進入現代生活。中國人之所以難以接受西方文明中的普世價值,是因為這個文明在歷史上成熟得過早,以致很難進化,對外來文明具有很強的排斥力。所以,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現在必須打開豬欄,盡快變成人!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