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BOOK

邱貴芬:國際看李昂


國際看李昂
 
李昂,本名施淑端,16歲在《中國時報》發表〈花季〉以來,創作不斷,2014年出版《路邊甘蔗眾人啃》,見證了作家對於文學創作的投入與執著。在這將近五十年的創作生涯裡,李昂出版了數十本的作品。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盛讚李昂,認為李昂與中國女作家鐵凝是他心目中「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最重要的兩位(華人)女作家,寫出兩種風格不同的作品。」而東京大學藤井省三教授在接受台灣光華雜誌的一次訪談裡,如此回憶他初遇李昂作品的經驗:「我在東京的書店買到一本中國盜版的《殺夫》,看了以後非常驚奇,台灣竟有這種世界文學級的作品,從此開始對台灣文學感興趣。」
 
就文學成就而言,李昂每每挑戰社會禁忌與文學傳統規範,深入挖掘性與權力之間的瓜葛糾纏,這數十年的創作具體呈現了台灣社會發展的脈動。藤井教授指出,《殺夫》、《迷園》、《自傳 小說》是李昂的「台灣三部作」,「《自傳の小說》講的是日據時代謝雪紅的故事;《殺夫》是三○年代台灣的生活描述;《迷園》則是一九七○到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發展期間的具體呈現。翻譯李昂的台灣三部作,可以呈現台灣的發展軌跡。」但是,李昂的文學貢獻不僅在於開發創新的議題,展現時代群象,探討社會問題」(「吳三連文學獎」評審意見),美國學者 K. C. Leung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在世界文學重要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 裡介紹李昂,認為「李昂對於現代主義式書寫的實驗、對於社會與婦女問題的探討,以及對於女性心裡的深度描繪」,是瞭解李昂這個作家不可忽視的面向(Besides her frank treatment of sexuality, Li should also be read for her experiments in modernistic writing, her explorations of social and women’s issues, and, above all, her portrayal of the feminine psyche.)在香港任教的Daisy S.Y. Ng也讚賞李昂「創作議題多樣、勇於實驗文學敘述聲音、挑戰文類傳統規範」,認為李昂「是當代中文文學領域裡最令人感興趣的作家之一」(She is indeed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figur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scene.)
 
李昂不僅在寫作內容、主題,以及形式往往有所突破,也受到國際的矚目。藤井教授在接受台灣《光華雜誌》的一次訪談裡提到,他在德國遇到著名的漢學家馬漢茂,「得知他將《殺夫》譯成德文出版,在德國創下五萬本的銷售量」;而「《殺夫》在日本賣了四刷、六千本,僅次於黃春明的《莎喲娜拉再見》在日本創下超過一萬本的銷售紀錄,在台灣文學或中國文學類的書籍中算是很好的……《殺夫》對日本的女性主義影響相當大,有書評指出,它徹底的描寫男女關係的始源。也有女評論者說:『如果我是男人,一定不讓這本書翻譯。』」李昂的多部作品(包括《殺夫》、《暗夜》、《迷園》、《自傳的小說》等等)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瑞典文、荷蘭文、捷克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等橫跨三大洲不同語文,在不同國家出版(詳細外譯情形請參考「李昂數位主題館」的外譯time-mapper: http://li-angnet.blogspot.tw/ )。李昂在2004年獲得法國文化部頒授「藝術與文學勳章騎士勛位」。德國知名導演 Monika Treut 紀錄片《母老虎飛飛飛》(Tigerwomen Grow Wings)以李昂作為其影片的三個主角之一(http://firstrunfeatures.com/ghosteddvd.html),2007年法國巴黎 le Théâtre de l’Opprimé 劇團將《鴛鴦春膳》裡的〈牛肉麵〉改編為舞台劇版本,2011年德國 Darmstadt 國家劇院將李昂小說〈彩妝血祭〉改編為舞蹈劇場演出。這些來自國外官方與民間團體的邀約與肯定,具體展現了李昂的國際知名度與能見度。在國內,李昂多部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包括曾壯祥導演,吳念真編劇的《殺夫》、林正盛編導的《月光下,我記得》改編李昂作品〈西蓮〉。(請參考「大事年表」)。李昂的創作獨幟一格,開闢了台灣文學的世界文學格局。
 
(邱貴芬撰述2015)
原文出處 The Li Ang Archive李昂數位主題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