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沈榮欽:印度為什麼沒有台積電?


在高通向莫迪表示將與印度合作之後,不意外的,印度出現反省的聲音,認為也許印度該集中資源在設計與封裝測試,不該進入製造領域,政府的半導體製造計畫將徒勞無功,原因就是大家可以猜到的那些,這裡就不多說了。

我想說的是印度半導體發展史。很少人知道,在半導體製造上,印度也許差一點就變成台灣了,但是發生了一件意外,永遠改變了歷史。

矽谷半導體之母Fairchild 在六零年代考慮將半導體封裝測試外包到亞洲時,曾經考慮過印度,後來考察後被印度腐敗的官僚體系嚇到,才到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

印度在八零年代曾經打算自己發展半導體製造,而且研究過當時也在發展的南韓、台灣、中國等經驗,採取了幾乎和台灣完全相同的方式發展,不過因為印度沒有工研院電子所,所以由政府出資成立國有半導體製造公司SCL。

和台灣一樣,SCL以國有資金為主,然後也試圖找一些私有資本投入。台灣聯電成立於1980年,台積電為1987年,SCL為1984年。

電子所由楊丁元等人領軍向美國二級半導體廠商RCA技術移轉,印度由IIT領軍,向美國二級半導體廠商AMI技轉,台灣大量運用矽谷華人的關係,印度則大量運用矽谷印人的關係,而且IIT和美國的關係比當時交大更為密切。

台灣一開始做電子錶IC,印度除了電子錶IC之外,也作微處理器。不同的是台灣最後利用僑生的關係才在香港找到買家,印度一開始不僅有政府保證採購,還與美日一流企業(Hitachi和 Rockwell)合作,賣給他們電子錶IC與微處理器,比台灣當初的起點更好。

台灣成立科學園區,印度也成立園區,將相關產業群聚。台灣技術進步飛快,印度進步更快,1984年的5微米,到了1987年,只比當時世界製造技術領先的 Intel、NTT、Toshiba 的0.8微米技術落後一個世代,而這時台積電才成立。印度也向荷蘭、日本等國購買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在國際採購上並無問題。

當時印度輸給台灣的「硬傷」是基礎設施與官僚效率,尤其是水電的供應,這點印度當地政府雖全力配合,但仍無法與台灣相提並論。除此之外,印度絕大多數條件都和台灣一樣,有些甚至比台灣更好。

總之,比台積電早三年成立的印度SCL,比台積電更可能成為世界半導體巨人。

但是為何今天印度要千求萬求台積電(與鴻海)到印度設廠製造?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1989年,SCL廠房發生大火,將廠房燒得一乾二凈。起火原因不明,各種猜測滿天飛,從意外、人為縱火、騙保險金、到為軍隊生產晶片的政治因素等等都有,但是沒有證據。

總之,這一場火燒掉了印度半導體的希望,等到八年之後,才又籌足資金,再度進入半導體產業,可惜當時三星已經崛起,台積電也急起直追,印度已經時不我予,以完全失敗告終。

如果不是那場大火,今天世界半導體大國會不會是印度還很難說哩,但是歷史一旦分岔,就難以回頭,如今半導體製造大國印度,也許只能發生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

原文出處 沈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