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TAIWAN

台北仁濟院遭拆一半 登錄為歷史建築


台北仁濟院是1951年設立的窮民救助機構,相當具有歷史價值,北市文化局9月27日獲報2樓牆面遭大範圍移除,隨即要求停工,並在11月28日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有19名委員出席,15人同意、4人不同意,同意人數過半數,最後登錄為歷史建築。

台北仁濟院扮演艋舺地方醫療重要角色,建築本身有醫療史等文化價值,日據時期台北仁濟院位在萬華的龍山寺町,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日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拆除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改建為磚造2樓新廈。

由於建築已有近百年歷史,仁濟醫院考量屋況破損、滲水嚴重影響安危,今年8月開始準備修復工程,文化局9月27日獲報後,接連2次會勘,同時要求停工、列為暫定古蹟,但2樓牆面已遭大範圍移除。

文資委員指出,2層磚造木構屋頂、洗石子外牆、鋁窗、花格鐵窗為1951年啟用,目前建物現況屋架已拆除,部分樓板拆除或破損,大致上剩梁柱與牆面,內部空間與工法不易判斷。

不過,仁濟醫院代表昨在文資委員會上表示,廣州街200號並非仁濟醫院原址,這棟建築沒有任何有名的人物故事,更沒有任何特殊設計或工法,所有材料都非常簡單普通,不同意給予任何文資身分。

仁濟醫院說明,此建築在5月前還作為醫療單位使用,但現在已經嚴重滲水危及同仁及病患安全,北市建管處、衛生局均有來關心,因此才啟動緊急修繕,也規畫未來重建原有立面。

最後,出席委員同意登錄為「歷史建築」人數達半數。文化局表示,仁濟醫院未來須依照《文資法》規定,擬定修復再利用計畫報請文資會審查,並依計畫規畫工程進度,這段時間若認定建築有緊急危害之虞,也可再報請文化局同意後做必要搶修。

原文出處